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适用于我国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以融入团体标准,推进我国血液安全监测网络的建立。方法依托重庆市血液中心采供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流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将建立的模式接受同行专家的理论检验和重庆市血液中心及重庆其他采供血机构的应用实践检验。结果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并融入团体标准《血液安全监测指南》。结论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是血液安全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薄弱环节。只有建立适合我国采供血工作的不良事件监测模式,才能推动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促进采供血工作改进和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充分发挥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的工作优势,及时准确地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危害.方法 实施各临床科室护士长担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的终端责任人,激励临床护士发现并主动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尽早终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危害.结果 提高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率,有效减少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危害.结论 实施各临床科室护士长担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网络的终端的责任人,能更及时、准确地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并减少因此而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吴正奇  李欢 《护理研究》2013,(10):3289-3290
[目的]探讨风险事件危险因素调查评估及防范监测量表的应用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应用风险事件危险因素调查评估及防范监测量表对护理不良事件(跌倒/坠床、自杀、走失、导管滑脱、院内难免压疮等)进行风险因素调查、评估及防范监测,对病人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性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动态评估,实施持续改进的质控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病人安全,促进护理风险的科学管理。[结果]应用风险事件危险因素调查评估及防范监测量表后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由53例下降到35例。[结论]应用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调查评估及防范监测量表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脐动脉监测、胎心监护和胎儿生物物理行为在子痫前期胎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子痫前期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分娩前1周内行脐动脉监测、胎心监护、超声生物物理评分、生物物理评分和改良生物物理评分(MBPP)检查的123例子痫前期单胎孕妇及其新生儿结局资料,对上述监测结果进行分组并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指标。结果与脐动脉正常组比较,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向(UA-AREDV)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P<0.01);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异常NST(或Ⅲ类图形)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P<0.01);与MBPP正常组比较,MBPP异常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AREDV和异常NST(或Ⅲ类图形)预测子痫前期新生儿不良结局的诊断比值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分别为18.4、82.1%、81.0%和5.9、72.2%、73.3%。结论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监测指标较多,其中脐动脉监测、胎心监护和MBPP更有优势,UA-AREDV和异常NST(或Ⅲ类图形)对新生儿不良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仪监测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动态血糖仪监测,以电脑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调查两组护理满意率与不良事件率,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更高,不良事件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血糖仪监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0例有潜在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进行分析,其中9例监测失败,总结失败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3例患者不能入睡,2例患者因颈胸腹带不适影响睡眠,2例患者因医院停电,电脑未重新启动,1例电极脱落,1例电极导电不良。结论多导睡眠仪监测失败原因与患者不能入睡、颈胸腹带不适、电脑故障、电极导电不良有关。做好监测全程的护理,对监测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国外文献研究中的输血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共词分析,形成可视化图谱,分析研究热点和挖掘风险点。方法对765篇输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国外文献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导入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和知识可视化软件进行研究。结果输血有关研究集中在四大领域,包括血液预警、输血反应、感染防控、并发症等。结论输血反应、病毒感染和其他并发症仍然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建立我国血液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脐动脉监测、胎心监护和胎儿生物物理行为在子痫前期胎儿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子痫前期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分娩前一周内行脐动脉、胎心监护、超声生物物理评分、生物物理评分和改良生物物理评分(MBPP)检查的123例子痫前期单胎孕妇及其新生儿结局资料,对上述监测结果均进行分组比较,并寻找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指标。结果 与脐动脉正常组比较,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向(UA-AREDV)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P<0.01);与胎心监护正常组比较,异常NST(或Ⅲ类图形)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P<0.01);与MBPP正常组比较,MBPP异常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P<0.05)。UA-AREDV、异常NST(或Ⅲ类图形)预测子痫前期新生儿不良结局的诊断比值比分别为18.4和5.9。UA-AREDV诊断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2.1%和81.0%;异常NST(或Ⅲ类图形)诊断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72.2%和73.3%。结论 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监测指标较多,其中脐动脉、胎心监护和MBPP更有优势,UA-AREDV和异常NST(或Ⅲ类图形)对新生儿不良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不良事件上报、监测和预警3个方面综述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研究,旨在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和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分级监测在护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ICU对患者实行分级监测,并与护士分层管理相结合,制定ICU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设置分级监测实施前数据为对照组,分级监测实施后数据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对绩效分配的满意度、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分级监测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级监测实施后护士对绩效分配满意度及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分级监测,使ICU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利于制定科学的绩效分配制度,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护理不良事件因其带来的诸多社会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各级医疗机构的广泛重视,从护理不良事件分类管理、上报制度及全面质量管理的5个方面原因分析,阐述了护理不良事件的系统管理方法,并提出了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加强护士培训、完善工作流程及优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高护士监测药品不良反应能力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蕾 《护理管理杂志》2007,7(2):40-41,44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ADR监测流程,加强护士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与药师合作指导患者用药,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护士ADR监测意识等。结果2005年较2004年住院患者对用药指导满意度、护士ADR监测报表数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护士在ADR监测中可以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机血浆钠浓度监测的准确性,观察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对患者水钠平衡、血压的影响及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联机血钠监测及生化法测得血钠浓度对比,并对每例患者各行标准钠透析及个体化低钠血液透析。对两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浆钠浓度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行标准钠透析中联机血钠监测测定血浆钠浓度进行比较。测得联机血钠浓度138±3mmol/L,自动生化分析仪法血浆钠浓度为138.0±2.8mmol/L,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将2种方法测量值作散点图,2者呈直线相关。两者的直线回归相关指数r=0.823,r2=0.677,回归系数t值为4.309,P<0.001。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血钠浓度、收缩压(153.94±22.02mmHg和148.07±21.23mmHg,P=0.013)、口渴程度(54例次与98例次,P<0.001)均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联机血钠监测测得的血钠浓度与常规生化分析结果相关性好;个体化低钠透析模式能明显降低透后血钠浓度、收缩压、口渴程度及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强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监控,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将护理工作中高危险性、高频率性、有问题倾向性、高成本性等护理工作纳入监控范围,制定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监控计划、监控方法、监控指标及其阈值,并对每个监控项目制定出质量考核标准。结果2010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2009年下降65.63%,护理重点环节质量监控项目由8项增加到60项,达标阈值由65%上升到88.9%;2009年高危性工作3项,2010年高危性工作22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P〈0.05)。结论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监控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Novel statistical tools for monitoring the safety of marketed drug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obust tools for monitoring the safety of marketed therapeutic products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public health. In recent years, innovativ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creen large post-marketing safety databases for adverse events (AEs) that occur with disproportionate frequency. These methods, known variously as quantitative signal detection, disproportionality analysis, or safety data mining, facilit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safety issues or possible harmful effects of a product.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statistical concepts behind these methods, as well a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monitoring the safety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using spontaneous AE reports. We also provide examples of how these tool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novel drug interactions and demographic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hallenges, controversies, and frontier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Opioids and other analgesics. Adverse effec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algesic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ar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e agents available--opioids, anesthetics, and NSAIDs--are efficacious, but each is capable of inducing a variety of adverse effects. Many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opioid use can be minimized with the use of anticipatory measures. Anesthetic agents and NSAIDs offer less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than opioids, but are not without adverse effect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analgesic-associated adverse effects and drug interactions, as well as methods for anticipating and monitoring them, can help to minimize their effect on the ICU pati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门诊输液室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估体系的作用.方法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估体系,明确输液室护士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职责,落实评估后采取的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品应用分类和症状.结果 干预后药品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中成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糖和呕吐发生率均降低(P<0.01或...  相似文献   

18.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相关知识现状,为开展针对性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该医院512名护士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相关知识进行测试。结果护士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有待提高,高年资护士和管理者药物不良反应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年轻护士。结论护士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培训要有针对性,充分发挥护士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宫内节育器(IUD)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根据客观数据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常用IUD的风险,为政府采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长期监测、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构建IUD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观评分法和CRITIC客观赋权法共同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和原始研究(大样本多中心RCT)、二次研究数据(文献报道数据),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AHP)、TOPSIS和综合评分法评价IUD的风险,综合3种方法和评估结果,得出各种IUD的综合排名.结果 成功建立两级IUD风险评价指标,其中7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非意愿妊娠、脱落、月经问题、疼痛、IUD异位、位置和形状改变及其它健康问题,二级指标共26个.通过主、客观赋权法,确定的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147 5、0.144 3、0.140 7、0.174 8、0.163 2、0.132 8和0.096 6.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多中心RCT中TCu380A、MLCu375和元宫365三种IUD的风险,AHP、TOPSIS和综合评分法均表明,三种IUD中,元宫365风险最小,其次是TCu380A和MLCu375,使用三种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文献中报道的14种节育器的风险,三种方法的组合结果显示活性γ型IUD风险最小,HCu280、元宫365、Gyne IUD次之,药铜环165风险最大.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IUD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覆盖面广,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度;所确定的指标权重系数方法科学、考虑全面、结果较准确;各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活性γ型IUD和HCu280已进入2009版计划生育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目录,若IUD价格合理,建议将元宫365和GyneIUD纳入国家采购目录,以供育龄妇女多方面循证知情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