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负荷递增时的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负荷递增时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分析,为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1/2003选择烟台师范学院女子篮球队队员12人,采用日本三导心电图机,记录运动员安静状态,比赛前,比赛后及训练负荷递增时的心电图。结果:3年中通过对12名队员的心电图追踪检查,共测安静时心电图95人次,均为有效心电图,不同训练强度下心电图196人次,有效心电图189人次,有效率为96%。①12名运动员平均心率为53.9次/min,最低心率46次/min;最高为67次/min,窦性心动过缓8人(60次/min以下者)占66.7%。此外,篮球运动员随运动年限的增加,心率有减慢的趋势。②心电图的变化与训练强度密切相关。当强度负荷递增时,心电图改变增加,递增越快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越高,共有7人,可达58%。当心电图有变化的同时,对其进行负荷实验均为不正常型。紧张性增高型3人(43%),紧张性不全性2人(29%),无力型2人(29%)。结论:心电图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训练阶段的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及训练程度。当运动负荷递增时,尤其是强度负荷递增时,心电图的变化增多,其次是当强度符合递增速度过快时,心电图的变化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保证运动员合理的训练和保持良好体能,实现对运动的科学医务监督,追踪检查了烟台师范学院男、女蓝球队运动员的心电图.方法:于2002-09/2004-11对烟台师范学院男、女篮球队全体运动员25人(男13人,女12人)进行了心电图的检查分析.采用日本三导心电图机,记录运动员安静心图,不同强度负荷训练中的心电图及比赛前后心电图.取卧位描记Ⅰ,Ⅱ,Ⅲ,aVR,aVL,aVF,V1,V3,V5等常规导联,部分运动员描记全部12导联.观察其心率、心律、传导及异常变化及心率特点,分析心电图变化与训练年限、运动强度的关系.结果:参加心电图测试者25人,全部结果入分析.①通过两年的跟踪检查,共测心电图125人次.先后出现异常9例,占36%;正常者占64%.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6例,占64%;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32%;房性早搏1例,占4%;室性早搏3例,占12%;Ⅰ度房室传达室导阻滞2例,占8%;异位早搏1例,占4%;左心室高电压2例,占8%.②参与检查的运动员平均心率为55.3次/min,男女运动员之间没有差异(56.7,53.9次/min;t=1.03,>0.05)随训练年限的增加运动员的心率有减缓的趋势(训练1~2年的平均心率为58次/min,3~4年的平均心率为54次/min,5~6年平均心率为47次/mint=3.062,<0.05).③训练强度的大小及递增的快慢都能影响到心电图的变化,一般强度较小变化不大,但是中等强度及大强度影响较大,训练强度越大或递增速度过快而心电图变化越多[房性室性早搏:1(4%),3(12%);Ⅰ度房室性传导阻滞:0,2(8%);左室高电压:1(4%),1(4%)].结论:训练强度和运动员的疲劳状态对心电图有直接的影响,在运动训练及比赛中应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医务监督,心电图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负荷运动试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瑞田  郭丹杰 《临床荟萃》2004,19(3):172-174
190 8年Einthoven记录了第一份运动后心电图 ,发现运动后QRS波群不变 ,P波、T波增大。直至 1930年运动试验才开始应用于临床。心电图负荷试验是心脏负荷试验的起始形式 ,又是心脏负荷试验的主流。时至今日 ,尽管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较低 ,但是 ,对于判断疗效 ,监视病情的可靠性尚可 ,并且价格低廉、简便易行 ,仍优于其他试验 ,因而被广泛采用 ,且使用者日益增多。心电图运动试验的目的主要为 :测定功能储量、测定运动耐力、观察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率、血压和心电图改变 ,判断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病情的程度 ;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保证运动员合理的训练和保持良好体能,实现对运动的科学医务监督,追踪检查了烟台师范学院男、女蓝球队运动员的心电图。方法:于2002-09/2004-11对烟台师范学院男、女篮球队全体运动员25人(男13人,女12人)进行了心电图的检查分析。采用日本三导心电图机,记录运动员安静心图,不同强度负荷训练中的心电图及比赛前后心电图。取卧位描记Ⅰ,Ⅱ,Ⅲ,aVR,aVL,aVF,V1,V3,V5等常规导联,部分运动员描记全部12导联。观察其心率、心律、传导及异常变化及心率特点,分析心电图变化与训练年限、运动强度的关系。结果:参加心电图测试者25人,全部结果入分析。①通过两年的跟踪检查,共测心电图125人次。先后出现异常9例,占36%;正常者占64%。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6例,占64%;窦性心律不齐8例,占32%;房性早搏1例,占4%;室性早搏3例,占12%;Ⅰ度房室传达室导阻滞2例,占8%;异位早搏1例,占4%;左心室高电压2例,占8%。②参与检查的运动员平均心率为55.3次/min,男女运动员之间没有差异(56.7,53.9次/min;t=1.03,P>0.05)随训练年限的增加运动员的心率有减缓的趋势(训练1~2年的平均心率为58次/min,3~4年的平均心率为54次/min,5~6年平均心率为47次/mint=3.062,P<0.05)。③训练强度的大小及递增的快慢都能影响到心电图的变化,一般强度较小变化不大,但是中等强度及大强度影响较大,训练强度越大或递增速度过快而心电图变化越多[房性室性早搏:1(4%),3(12%);Ⅰ度房室性传导阻滞:0,2(8%);左室高电压:1(4%),1(4%)]。结论:训练强度和运动员的疲劳状态对心电图有直接的影响,在运动训练及比赛中应加强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医务监督,心电图是一个比较科学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运动心电图试验(EET)、双嘧达莫心电图负荷试验(DPET)及联合应用(联合试验AD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83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并在同期内(间隔小于1周)接受。EET、DPET检查。将CAG结果分别与EET、DPET和A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这两种无伤检查和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7.2%、60.3%和55.2%,特异性分别为:70.4%、74.4%和92.8%,准确性分别为:69.4%、69.9%和85.3%。结论 EET和DPET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且费用低、无创伤,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8):3438-3439
本对无症状男性吸烟和不吸烟平板运动试验(ETT)前、中、后的Q-T离散度(Q-Td、Q-Tcd)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吸烟对无症状运动试验前、中、后的Q-Td及Q-Tcd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电话传输心电图(TTM)与动态心电图(DCG)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比较两者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为临床合理使用TTM提供指导。【方法】采取自身对照,对比分析80例因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住院患者的TTM及DCG检出结果。【结果】①TTM对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及ST-T改变的检出率比DCG高(P〈0.05);②TTM对频发房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与DCG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TTM可随时随地将病人的心电信息发送到医院监护中心,及时对所发生的心血管事件进行处理;④少数TTM图形欠清晰,自动化分析结果有偏差,需通过人工分析补充完善。【结论】TTM对发作元规律、间歇发作、持续时间短暂的心律失常及一过性心肌缺血有独到价值,非常适合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突发事件高危人群的院外监护。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给患者做心电图时,需暴露患者胸部,患者易感到紧张、不安;天气寒冷时,导联线盘曲在患者胸前,冷刺激使患者不适.从而影响心电图值的准确性,不利于临床诊断.自2011-01-2011-07我急诊科应用心电图衣盖在患者身上做心电图,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来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 862例60岁以上老年人检测出的异常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检出率85.71%(1596/1862),其中ST-T改变检出率最高心电异常者的75.00%(1197/1596)(P<0.01),其次是心律失常类(15.34%);心电图异常改变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心电图异常与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有关.[结论]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方面的检测,以便尽早、及时的发现危险因素,从而早期预防,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aVR导联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表心电图是一种快速、廉价、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心电图12导联的构成中,一般认为aVR导联是一个没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导联,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这一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本就aVR导联的临床应用价值予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不同低氧状态下男性大学生篮球联赛运动员血气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03-06-10/07-27参加集训的湖南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运动员10名,年龄(20.3±1.3)岁,身高(190.6±5.9)cm,体质量(80.57±7.77)kg,训练年限(6.0±1.8)年,身体健康并无世居高原者。采用极限运动后施加递增程度2h低氧处理,进行为期1周的训练。10名运动员集训后次日测试安静状态下的血气指标。每2名运动员之间间隔30min并逐一进行:①准备活动13min,其中绕篮球场跑步8min,心率控制在120次/min,然后进行拉韧带练习5min。②极量运动20min,全场往返的徒手脚步动作练习。③极量运动后立即进行血气指标测试,测试在1min之内完成,平均心率为189次/min。④测试后立即进行常压低氧舱静坐2h后即刻取肱动脉血,测试低氧状态PO214.6,11.2kPa的血气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血气指标值。结果:纳入运动员1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安静状态与极限运动即刻血气指标对比:极量运动后运动员代表缓冲能力的指标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极限运动即刻与低氧状态(PO214.6kPa)血气指标对比:极量运动即刻随着低氧的介入后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都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极量运动即刻与低氧状态(PO211.2kPa)血气指标对比:极量运动后运动员代表缓冲能力的指标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低氧状态PO214.6kPa与PO211.2kPa血气指标对比:随着低氧程度的增加,代表缓冲能力的指标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上升的幅度更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常氧极限运动后置于低氧环境2h,能使机体缓冲系统能力有所提高。②随着低氧程度的增加,(PO214.6kPa降至11.2kPa)机体缓冲能力提高效果更好。③常氧极限运动后施加低氧处理是使机体缓冲系统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的有效途径(或方法),能为培养训练大学生篮球联赛运动员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低氧状态下男性大学生篮球联赛运动员血气指标的变化。 方法:选择2003-06-10/07-27参加集训的湖南师范大学男子篮球队运动员10名,年龄(20.3&;#177;1.3)岁,身高(190.6&;#177;5.9)cm,体质量(80.57&;#177;7.77)kg,训练年限(6.0&;#177;1.8)年,身体健康并无世居高原者。采用极限运动后施加递增程度2h低氧处理,进行为期1周的训练。10名运动员集训后次日测试安静状态下的血气指标。每2名运动员之间间隔30min并逐一进行:①准备活动13min,其中绕篮球场跑步8min,心率控制在120次/min,然后进行拉韧带练习5min。②极量运动20min,全场往返的徒手脚步动作练习。③极量运动后立即进行血气指标测试,测试在1min之内完成,平均心率为189次/min。④测试后立即进行常压低氧舱静坐2h后即刻取肱动脉血,测试低氧状态PO2 14.6,11.2kPa的血气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血气指标值。 结果:纳入运动员1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安静状态与极限运动即刻血气指标对比:极量运动后运动员代表缓冲能力的指标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极限运动即刻与低氧状态(PO2 14.6kPa)血气指标对比:极量运动即刻随着低氧的介入后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都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极量运动即刻与低氧状态(PO2 11.2kPa)血气指标对比:极量运动后运动员代表缓冲能力的指标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都有不同程度地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低氧状态PO2 14.6kPa与PO2 11.2kPa血气指标对比:随着低氧程度的增加,代表缓冲能力的指标剩余碱、细胞外液剩余碱、缓冲碱、HCO3^-、pH上升的幅度更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①常氧极限运动后置于低氧环境2h,能使机体缓冲系统能力有所提高。②随着低氧程度的增加,(PO2 14.6kPa降至11.2kPa)机体缓冲能力提高效果更好。③常氧极限运动后施加低氧处理是使机体缓冲系统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的有效途径(或方法),能为培养训练大学生篮球联赛运动员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left ventricular (LV) longitudinal motion during exercise at rest and during upright exercise in 24 healthy male endurance athletes. By using M-mode and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the relative mitral annular motion and the absolute LV longitudinal axis was measured at end-diastole and end-systole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 From rest to peak exercise at a heart rate of 160 beats per minute (bpm) the mitral annular motion increased in the septal and lateral annular borders by 68% and 49% respectively. At rest, mitral annular excursion was significantly (13%) higher in the lateral than in the septal wall but at peak exercise at a heart rate of 160 bpm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ptal and lateral annular motion. The total end-diastolic LV axial length did not increase from rest to peak exercise. In conclusion, during upright exercise, mitral annular mo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ptal and lateral annular excursion at peak exercise. The absolute increase in mitral annular motion during exercise was explained by a decrease in axial end-systolic length.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体育学院游泳队运动员一些功能指标测试和教学观察对训练负荷的安排进行科学指导。方法:运动员每天早晨醒来利用晨脉表记录晨脉和个体主观疲劳,记录运动心率是在训练课中,一组训练内容结束后的即刻脉搏和休息2min后的恢复脉搏。肌酸肌酶和血尿素氮都是在每周一早晨抽血5mL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美国产MD-100半自动生化仪。教学观察主要是观察和询问运动员的一些表征,如自主疲劳、情绪、睡眠、食欲、眼神等。结果:发现运动功能水平下降时,游泳运动员的晨脉一般超过5次,早晨肌酸肌酶值平均超过7500nkat/L,血尿素值平均在8.5mol/L以上,训练时的运动心率恢复值小于是20%,入睡慢,食欲差,运动员自主疲劳感在数量级17左右。结论:晨脉、运动心率、肌酸肌酶值和尿素氮值在功能正常与下降时其指标值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训练负荷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小强度篮球锻炼对男大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参加健身和健心活动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方法:2004-05/06随机抽取扬州大学2年级篮球选修班的2个班级,1个为小强度实验组(28人),另1个为中强度实验组(29人)。以3年级平时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中选取1个男生班作为未锻炼对照组(30人)。①小强度实验组进行篮球锻炼,运球15~17次/min,锻炼时间为30min/次,3次/周,连续干预锻炼10周。中强度实验组进行篮球锻炼,运球24~26次/min,锻炼时间为30min/次,3次/周,连续干预锻炼10周。在实验过程中,对未锻炼对照组加以控制,使之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②锻炼强度用心率指标进行控制,心率的测定采用Polar心率遥测仪测量与手工桡动脉脉搏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中、小强度锻炼干预要求心率分别在135~150次/min和90~110次/min,每隔5min测量一次心率。③选用心理卫生调查问卷SCL-90量表(共涉及90个问题,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每个项目分别采用5级评分制,1~5分别代表无自觉症状、很轻、中度、偏重、严重),对各组实验前、实验10周结束时安静状态下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小强度实验组28人,中强度实验组29人,未锻炼对照组30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前各组SCL-90量表水平的比较:实验前小强度实验组、中强度实验组与未锻炼对照组之间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符合统计学可比性条件。②实验前后各组SCL-90量表水平的比较:小强度的篮球锻炼对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影响较为明显,对强迫症状、抑郁、恐怖、总均分也有一定的影响,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对躯体化、偏执、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症状方面几乎没有影响;中强度的篮球锻炼对躯体化、焦虑、敌对和偏执症状有积极的影响,在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均分方面的影响已达到显著水平,尤其在精神病性方面已接近非常显著水平(P=0.017)。未锻炼对照组实验前后SCL-90量表各项指标几乎都没有发生变化。结论:中小强度篮球锻炼有利于改善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且中强度效果优于小强度。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小强度篮球锻炼对男大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参加健身和健心活动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方法:2004-05/06随机抽取扬州大学2年级篮球选修班的2个班级.1个为小强度实验组(28人),另1个为中强度实验组(29人)。以3年级平时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中选取1个男生班作为未锻炼对照组(30人)。①小强度实验组进行篮球锻炼,运球15~17次/min,锻炼时间为30min/次,3次/周,连续干预锻炼10周。中强度实验组进行篮球锻炼,运球24~26次/min,锻炼时间为30min/次,3次/周,连续干预锻炼10周。在实验过程中,对未锻炼对照组加以控制,使之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②锻炼强度用心率指标进行控制,心率的测定采用Polar心率遥测仪测量与手工桡动脉脉搏测量相结合的方法。中、小强度锻炼干预要求心率分别在135~150次/min和90~110次/min,每隔5min测量一次心率。③选用心理卫生调查问卷SCL-90量表(共涉及90个问题,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每个项目分别采用5级评分制,1~5分别代表无自觉症状、很轻.中度、偏重、严重),对各组实验前、实验10周结束时安静状态下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小强度实验组28人,中强度实验组29人,未锻炼对照组30人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①实验前各组SCL-90量表水平的比较:实验前小强度实验组、中强度实验组与未锻炼对照组之间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符合统计学可比性条件。(固实验前后各组SCL-90量表水平的比较:小强度的篮球锻炼对人际关系敏感症状的影响较为明显,对强迫症状、抑郁、恐怖、总均分也有一定的影响.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对躯体化、偏执、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症状方面几乎没有影响;中强度的篮球锻炼对躯体化、焦虑、敌对和偏执症状有积极的影响,在对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均分方面的影响已达到显著水平,尤其在精神病性方面已接近非常显著水平(P=0.017)。未锻炼对照组实验前后SCL-90量表各项指标几乎都没有发生变化。 结论:中小强度篮球锻炼有利于改善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且中强度效果优于小强度。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18.
19.
The increase in left ventricular (LV) end-diastolic volume has recently been shown to explain more than 70% of the increase in stroke volume during upright exercise in endurance athletes. As the end-diastolic volume enhancement not could be explained by an increase in axial cavity length an augmentation in LV short-axis diameters is to be expected. To investigate LV end-diastolic geometrical alterations during exercise, 15 endurance athletes were examined using contrast exercise echocardiography. LV end-diastolic short-axis diameters were made from apical views at several LV cavity levels. From upright rest to upright exercise the LV end-diastolic internal cavity measurem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exercise, the LV cavity became geometrically more spherical with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the LV end-diastolic short-axis cavity diameters in the mid and apical parts of the left ventricle. The LV internal long axi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from rest to exercise but the absolute increase was sm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