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男36例,女24例,分为3组:①溶栓治疗24小时内NIHSS评分减少大于或等于4分为溶栓治疗成功组,共有36例;②溶栓治疗24小时内NIHSS评分改善小于4分为溶栓治疗不成功组,共有11例;③采用改善循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为常规治疗组,共有13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炎症反应指标(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与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溶栓治疗成功组与其他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炎症反应指标与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相关.治疗前NIHSS评分越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越多,在发病后第2、3天明显(P<0.05);体温升高在第3天明显(P<0.05).与其它两组比较,溶栓治疗成功组在治疗后1d、6d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在治疗后第2d体温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越严重,炎症反应越明显,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超早期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文蕾 《浙江临床医学》2014,(9):1385-1386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VEGF、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VEGF、NO水平明显升高(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不同TOAST亚型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10年~2012年102例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对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分型及NIHSS评分,观察D-二聚体测定与脑梗死分型及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其它脑梗死亚型相比,心源性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最高,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P<0.01)。D-二聚体与NIHSS评分呈显著相关(r=0.800,P<0.01),大动脉硬化组、小动脉闭塞组及其它原因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二聚体测定结合临床病史可以预测心源性栓塞类型的脑梗死及其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及神经保护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头昏、头痛、面部潮红、眼球结膜充血及皮肤药疹等)的情况,并对2组治疗前和治疗7、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14 d后ADL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治疗7d后神经功能缺损、ADL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澜  黄晓琳  王伟 《中国康复》2005,20(6):337-338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发病3d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16例和常规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电针组)14例,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Fugl-Meyer(FMA)、ADL(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NIHSS评分电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ADL评分,2组均有提高,电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产生缺血预适应效应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引用缺血预适应这一学说,探讨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选择2004-02/2005-06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年龄35~70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针刺组(男28例,女12例)和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②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两风池穴加电针30 min.2次/d,间隔6 h,2周为1个疗程.③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总分0~45分,0~15分为轻度功能缺损,31~4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50%~100%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20%~49%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小于20%为无效.④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60分为不能自理)和Rankin量表(0表示完全恢复,6表示死亡)辅助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残疾水平.⑤分别于针刺组针刺前、针刺中20 min、针刺后30 min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的变化.⑥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ankin评分:两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针刺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0.05);Barthel指数:两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0.05),针刺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②总有效率:针刺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针刺组针刺中20 min明显低于针刺前(P<0.01),针刺后30 min明显高于针刺前(P<0.05~0.01).④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阻力指数:针刺组针刺中20min明显高于针刺前(P<0.05~0.01),针刺后30 min明显低于针刺前(P<0.01).结论: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穴可诱导脑细胞缺血耐受,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洪丽  赵燕民  陈品  赵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086-208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LP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浆LPA、ET-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吡格雷能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差异。 方法:2012—2014年住院介入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26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A组(≤54岁)、B组(55—64岁)、C组(65—74岁)、D组(75岁及以上),于康复治疗前和出院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对各年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和分析。 结果:D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BI差值显著低于B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BI差值跟年龄呈线性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r=-0.212);D组出院时NIHSS评分(NIHSS1)显著低于B、C组(P<0.05),BI日均改善率(|BI1-BI0|/介入时程)显著低于A、B组(P<0.05)。 结论:年龄是影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75岁以上高龄患者其功能恢复程度和速度均降低,而低于75岁者脑梗死急性期其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高氧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抗凝、改善脑代谢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10~20 ml/kg;治疗组给予等量的高氧液,疗程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静脉滴注高氧液是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d。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NDS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倒,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扛奉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  相似文献   

12.
张扬  陈为安  毕涌  张旭 《中国康复》2014,29(3):167-16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训练、言语训练、针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来筛选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HAMD评分、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 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 FM A及 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感染、晚就诊、未实施早期康复训练、NIHSS评分低均为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防治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梗死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组27例(A组)、护理干预组25例(B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同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临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MMSE、NIHS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显著优于B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头穴丛刺结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支架成形术(SAA)的I】盏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SAA组(n=13)与药物治疗组(n=17)。药物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等常规治疗;SAA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狭窄或伴不稳定斑块的主干动脉予以球囊扩张和S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发病后第21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治疗后第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发病后第21天,SA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组与药物治疗组mRS评分为0~1分的患者分别为10例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药物治疗组有1例患者再发脑梗死,SAA组无复发病例。【结论】SA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雯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65-606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的影响。方法 7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LPA、A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PA、AP较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PA、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浆LPA和A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恩必普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浆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恩必普200 mg,每日3次口服,连用20 d。第21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别在确诊后24 h内和治疗20 d时测定血浆MMP-9含量,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浆MMP-9含量。结果治疗组21 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血浆MMP-9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0 d后,治疗组血浆MMP-9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必普软胶囊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炎性反应,缩小脑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及穿支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13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核磁共振、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LAA组(113例)、PAD组(100例)。均进行血小板检测,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记录入出院时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PAD组比较,LAA组PLT和PCT明显减少(P均〈0.05);PDW和MPV略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181,r=-0.329,P均〈0.01),PLT与PCT呈正相关(r=0.926,P〈0.01)。入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P〈0.01);出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PLT、MPV、PDW、PCT均无相关性(r=0.000,r=0.128,r=0.118,r=0.042,P均〉0.05),出院时NIHSS评分与MPV、PDW呈正相关(r=0.160,r=0.146,P均〈0.05),与PLT、PCT无相关性(r=-0.005,r=0.042,P均〉0.05)。结论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CISS分型LAA及PAD关系密切,对疾病的疗效、预防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千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4):579-580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和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0.15PNAU/d,疗程均为14d。两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治疗后3个月采用BI量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后NIHSS评分、3个月时BI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血清BDNF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各组患者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较治疗前均增加(P<0.01),治疗组增加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好转(P<0.01),而治疗组日常生活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