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病临床中较为常见 ,且以慢性发病者为多 ,有一定的隐蔽性。临床中易被含糊地诊断为颈项部疼痛、肩痛及背痛 ,常规治疗方法缺少针对性 ,故患者多迁延难愈 ,针刀疗法解决了这个难题。1 局部解剖肩胛提肌为一对带状长肌 ,位于颈部的背外侧 ,该肌起于上 4位颈椎横突后结节 ,肌纤维斜向外下以肌腱止于肩胛骨内上角。肌的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侧 ,肌的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侧。受肩胛背神经C3~ 5支配。该肌收缩可使肩胛骨上提内收 ,并向内旋转。若将肩胛骨固定 ,该肌单侧收缩可使头颈侧后屈 ,两侧同时收缩 ,可使头后仰。2 病因病理肩胛提肌…  相似文献   

2.
背景:颈肩痛是由颈肩部软组织(主要是肌肉)的慢性劳损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表面肌电图是一种新型、无创的肌肉活动检查手段,能测量肌肉的活动和功能.目的:评价颈肩疼痛患者颈肩部肌肉功能,为表面肌电图的应用和颈肩疼痛患者合理防治与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表面肌电图对32例单侧颈肩疼痛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站立下,进行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时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表面肌电测试.在测试前,对患者的颈肩疼痛进行目测类比评分.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比较受试者颈肩部疼痛侧与非疼痛侧测试肌肉的肌电活动.结果与结论:测试前,受试者颈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平均分)为5.03分;受试者在低头、头后伸、双手上举过程中,其疼痛侧的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原始信号较非疼痛侧的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的肌电原始信号弱;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肌电的平均振幅值与非疼痛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疼痛侧颈竖脊肌、斜方肌上支肌电的平均频率斜率值与非疼痛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肩疼痛患者疼痛侧的颈肩肌肉的活动能力下降,长期坐位作业的办公室人员要定时进行颈肩部肌肉锻炼.  相似文献   

3.
张文英 《天津护理》2014,(2):136-137
<正>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指颈肌受到中枢神经异常冲动造成不可控制的痉挛或阵挛,导致特殊的头颈及肩部畸形,常伴有局部疼痛或压痛。斜颈主要累及颈部肌肉,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颊肌、斜角肌受累明显等颈部肌群自发性不自主收缩引起头部向一侧扭转或阵发性倾斜[1]。我院2012年3月收治3例痉挛性斜颈患者,经治疗和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颈肩疼痛受试者的上斜方肌静力牵伸、等长收缩以及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观察其肌电图特征性变化以及主观疼痛感觉变化,探索不同干预缓解肌肉疼痛、降低肌肉紧张的最低重复次数和时间,比较三种方法的优劣,以确定最小有效干预剂量和较佳干预方案。方法:招募20例颈肩疼痛受试者,随机抽取12例为一组,共抽取3次,分别对上斜方肌进行静力牵伸、等长收缩以及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干预,每组干预时间间隔15d,对上斜方肌进行肌电图检测和干预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衡量主观疼痛感觉。结果:静力牵伸、等长收缩以及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干预后,颈肩部主观疼痛感显著降低(P0.01、P0.05和P0.01);静力牵伸和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干预后,右侧上斜方肌表面肌电图(s 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有显著降低(P0.01);等长收缩干预后右侧上斜方肌s 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和静力牵伸比等长收缩干预更能有效的降低右侧上斜方肌s 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P0.05)。结论:三种运动干预方案均能起到缓解受试者颈肩部疼痛的即时效果,静力牵伸和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能够有效的缓解颈肩部疼痛患者肌紧张。  相似文献   

5.
颈肌凝结症患者315例,均符合如下诊断标准:自觉后颈部僵硬感、紧束感或沉重感,颈部活动不利,晨起及静止时症状加重,活动后逐渐减轻,但深在的酸胀疼痛呈持续性;检查局部可触及痛性结节,斜方肌深压痛较明显。全部病例均不构成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分为3组。第1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量化评估颈椎屈曲不同角度斜方肌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招募20名健康成年男性实习医师作为试验对象。在受试者颈椎屈曲0°和30°时,测试人员A和B分别使用SWE量化评估斜方肌上束剪切模量,5 d后测试者A进行重复评估。记录颈椎屈曲0°和30°时,利手侧和非利手侧斜方肌的弹性模量。使用同类相关系数(ICC)进行信度试验,验证重测信度和测试者间信度,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颈椎屈曲不同角度利手侧与非利手侧斜方肌上束弹性模量的差异。 结果使用SWE技术评估斜方肌上束弹性的重测信度和测试者间信度均为优秀(ICC=0.77~0.86,ICC=0.86~0.98)。在颈椎屈曲0°和30°时,斜方肌上束剪切模量分别为(40.47±11.37)kPa、(49.52±14.46)kPa,相比增加了22.36%,最小检测变化值为7.04 kPa。此外,在颈椎屈曲0°和30°时,利手侧斜方肌上束剪切模量均高于非利手侧[(40.47±11.37)kPa vs (35.25±9.46)kPa;(49.52±14.46)kPa vs (43.87±10.6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01;t=3.27,P=0.001)。 结论SWE在量化评估健康人斜方肌弹性模量试验中信度高,并能够客观地评估颈椎屈曲过程中斜方肌上束剪切模量的变化、最小检测变化值以及利手侧和非利手侧弹性模量的差异,由此可知,SWE在评估肌肉骨骼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 SD)患者的肩胛骨相关肌肉在不同SD分型、疼痛病程及严重程度时静息和收缩状态下肌肉厚度的超声改变,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使用肌骨超声技术对48例肩痛合并SD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双侧斜方肌上部(upper trapezius, UT)、斜方肌中部(middle trapezius, MT),以及斜方肌下部(lower trapezius, LT)、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SA)的静息和收缩时厚度进行测量。将所有SD依据Kibler分型分为2型SD组、3型SD组及混合型组。依据0—10数字疼痛程度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依据疼痛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疼痛组和慢性疼痛组。各组内比较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幅度百分比改变。 结果:2型SD及中度疼痛组的患侧SA静息厚度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侧UT、MT、LT的静息厚度与健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型SD组、轻度疼痛组及急性疼痛组的患侧UT、MT、LT及SA静息厚度和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内患侧UT、MT、LT、SA收缩幅度百分比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0例正常人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2型SD和中度疼痛者的患侧SA以及慢性疼痛者的患侧LT和SA静息厚度均有改变。提示肌骨超声是一个有效的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并可为制定相关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痉挛性斜颈(cervical dystonia,CD)是临床上最常见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为在5.7/10万—400/10万之间~([1—3])。CD除了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外,68%—75%的患者伴明显的疼痛,加剧了日常生活活动障碍~([4])。在单纯扭转型斜颈中,最常见的痉挛肌是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斜方肌;在复杂痉挛性斜颈患者,如后仰型、前屈型、侧屈型斜颈,其余相应的颈肌会受累~([5]),如头长肌、斜角肌、肩胛提肌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398例427侧,其中29例为双侧同期手术,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上颈部无疤痕挛缩及牵涉性疼痛,颈部肌肉无僵硬萎缩,外形丰满,亦无肩下垂、抬肩无力及肩部疼痛等症状。其中312例保留耳大神经者,腮腺、耳廓及乳突区皮肤感觉正常。将斜方肌上部前缘垂直切口设计呈“双曲”形,使术后伤口疤痕由直线收缩改为曲线收缩,进一步改善了颈部的外形及功能。术中采用胸锁乳突肌游离法,隧道式整体切除或分二块切除颈大块,保存了该肌的完整性,避免了术后肌肉僵硬萎缩。本组病例中312例保留耳大神经,并提出在实施FND中应具有“四保留”这一新概念,使这一术式更趋完善,以达临床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6周静力牵伸联合等长收缩方法对上斜方肌进行运动干预,观察其肌电、主观疼痛感觉、肌力和疲劳等指标变化,评价运动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和参照国内外研究诊断标准招募右侧颈肩疼痛受试者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试验组分别于午休和下班后由物理治疗师分别进行一组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的运动干预,每6次为一组,每组时间20min,每周5次,共计6周;对照组为正常上班和日常生活活动,两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颈部主观疼痛指数(VAS)、s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最大等长收缩肌力(MVC)以及肌肉疲劳试验的测试,试验组实验前后采用配对的t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周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的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干预前后和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右侧上斜方肌颈肩部主观疼痛感(VAS)有显著降低(P0.01,P0.01,);s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有显著降低(P0.01,P0.01);肌肉疲劳频域指标肌电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斜率绝对值有显著性下降(P0.05,P0.05);最大等长收缩肌力(MVC)试验组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增加(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周静力牵伸与等长收缩能够有效缓解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患者颈上斜方肌肌紧张,缓解肩部疼痛、增加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减少肌肉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