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依琳  鲜雪梅  项伟岚   《护理与康复》2020,19(10):82-84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医务人员身体舒适度管理经验。舒适度管理包括饮水、进食、排便等入隔离病区前舒适度管理,隔离病区工作时舒适度管理,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能量等出隔离病区后舒适度管理。通过舒适度管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142名医务人员工作期间未发生头面部防护用具导致的皮肤损伤;90%以上的医务人员表示护目镜佩戴的舒适度及清晰度有较大的改善;有102名医务人员曾在隔离病区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乏力、胸闷气急,通过相应方法,其中67名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可以继续在隔离病区内进行医疗和护理工作;所有医务人员均未发生体力不支、晕厥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医务人员状况并进行特征分析,为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星自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医务人员感染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互联网进行发放,对105例武汉地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特征为在感染前直接接触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护理合作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质量反馈整体管理框架,成立质量反馈小组,制定评价指标,采用问卷星和微信小程序收集数据,统计患者治愈率、出院人数、护理人员发生晕厥和呕吐次数、穿脱防护服整体流程感观值和护理人员人均工作量,在实施护理合作管理模式中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病区运行质量反馈护理合作模式以来,患者治愈率90%;出院人数81人;护理人员119人晕厥发生率为0,呕吐发生率1.68%;穿脱防护服整体流程感观值在七周的过程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适度有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量七周过程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均工作量有明显减少;感染率0。结论质量反馈理论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护理合作管理模式有利于新型冠状肺炎病区工作顺利地开展,保证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战胜疫情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医院普通病区整体布局单一,防护物资相对匮乏,病区内的医护人员缺乏应急防护知识及能力,加之大多数患者的防护意识淡薄,可能导致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增高。普通病区应加强科室网格化管理,强化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风险意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预防普通病房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张蕊  刘聚源  方遥  高晓东  付强  乔甫  蔡虻 《华西医学》2021,36(11):1508-15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隔离病区(房)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认知现状,为优化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督导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0年3月对我国各省市隔离病区(房)医务人员不同级别的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通过填写问卷星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到29个省市共6859份问卷,有效问卷5935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效果。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报以来,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迅速反应,综合分析以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修订了隔离病区规范化岗前培训手册,并对预进入隔离病区的180名医护人员进行基本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及心理干预,比较岗前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基本知识掌握率、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穿脱技能合格率以及焦虑、抑郁量表(SDS、SAS)评分。结果 通过积极落实隔离病区规范化岗前培训,医护人员基本知识掌握率(97.22%)高于培训前(67.78%);消毒隔离及防护服穿脱技能合格率(98.89%)高于培训前(60.56%);SDS评分从(0.59±0.26)分降低至(0.50±0.15)分,SAS评分从(59.44±7.12)分降低至(50.36±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进入隔离区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可以提高其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确保医护人员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护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隔离病区的建设经验。以管理过程理论为指导,依据管理的五大职能落实各项工作,短时间内使隔离病区工作步入正轨,确保了隔离病区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S管理与PDCA循环整合运用在病区现场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该院从2018年1月起将6S管理与PDCA循环整合运用在病区现场管理中,对实施前(2017年1-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12月)病区现场管理达标率、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发生率及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6S管理与PDCA循环整合运用后,病区现场管理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发生率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6S管理与PDCA循环整合运用,提升了护士的安全意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规避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是投资少、成效大、易用、实用的管理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对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合格率和护士洗手依从性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快速、高效地整建制接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区的方法,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 方法 应用清单查检与甘特图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在驰援武汉市整建制接管重症隔离病区过程中需要的人员、设备、物资、制度流程和环境5项管理进行内容控制和时间控制,确保隔离病区各项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结果 医疗队在2 h内完成人员集结,到达武汉市24 h内整建制接管重症隔离病区,48 h内收满100张床位的重症患者,各项生命支持设备、物资到位,应急预案完成。救治2个月,重症、危重症患者占比超过90%,患者出院、转出超过91%,医疗队队员零感染、零意外。 结论 双控法在整建制接管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区的护理管理和持续改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应对新冠肺炎等重大突发疫情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海市应急重症病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护理管理模式。方法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病房护理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即时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物资储备及供应,保障护理人员权益,保证护理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结果总结岀一套较为成熟的重症护理应急管理模式。结论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科学地运用护理应急管理体系,保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HVA),制定并完善疫情防控下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应急预案,旨在提升临床工作人员对疫情的防控管理能力。方法 以Kaiser模型为指导构建血液透析室疫情防控风险评估表,识别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要风险,根据风险值排序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均较高的风险事件构建应急防控预案。选择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44例为评价对象,比较实施防控预案前(2022年3月)和实施后(2022年6月)的效果。 结果 以HVA为基础的血液透析室疫情防控应急管理预案应用后,病房工作人员相关防护知识掌握及落实情况、手卫生执行率、患者及家属防护行为等数据都得到提高,病区实现了零感染,无聚集性病例发生。。 结论 灾害脆弱性分析能及时有效地发现疫情防控下血液透析室的应急管理风险事件,明确风险管理重点,以此为基础制定的风险防控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高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医患双方的心理恐慌,确保在疫情防控下血液透析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血液透析患者的应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方法采取一系列应急方案,包括评估血透室工作现状、调整人力资源、实施三级防控筛查和就诊路线,患者疫期应急管理、环境管控等措施。结果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共治疗患者4 076人次,未出现血透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结论加强三级防控筛查和一系列应急管理流程,可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生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型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以综合治疗为主。营养治疗是重症COVID-19基础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和讨论了重症COVID-19的代谢特点、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方法、各种营养素的供给、营养实施方案的选择以及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的实施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下单孔胸腔镜急诊手术的优势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方法回顾性分析涿州市医院在2020年1月至2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6例急诊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术前筛查、手术室预防、麻醉、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及诊治要点,总结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 结果6例患者术前CT及血常规筛查均为阴性,经过术后证实最终均未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诊手术按照潜在感染进行防护准备,尽量缩短麻醉和手术过程。6例手术胸腔内操作均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术中另备一套吸引器加强胸腔内烟雾气体吸引。1例行支气管肺修补,4例行肺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合并肋骨骨折的患者加行腔镜辅助下肋骨骨折固定术,1例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5.8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一次性器材及消毒处理的费用较疫情前平均增加约30%。 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烟雾密闭性好的特点,适宜疫情期间急诊手术采用;疫情期间围手术期预防处理应加强防护等级,即使初次CT及血常规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阴性的患者也应按照潜在感染患者对待。  相似文献   

17.
护理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能够在疫情防控中起重要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护理部迅速反应,积极应对,联合多部门开展各项疫情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到迅速建立防控小组、整体统筹区域规划、应时健全制度流程、应急调配护理人员、有效管理防护物资、加强培训考核、准确汇总上报信息、有效落实感染控制措施。对发热门诊、门诊、急诊和院病区加强防控管理,定期开展质量督查。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1月10日完成病原核酸检测,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随后,其他省市也陆续报告了许多病例,相关国家报告的散发病例也越来越多,2月8日,国家暂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特征性CT征象,并从影像病理学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1月26日至2月12日河北省确诊为NCP的40例病人的CT图像,对其72侧肺部,234个肺段,共459个病灶进行分析;同时与随机抽取的20例本院诊治的其他性质肺炎(非NCP)病人的28侧肺部,79个肺段,共258个病灶的CT图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NCP组病灶多位于两肺下叶(分别为30个,23.44%),多累及双侧(32例,80.00%),且累及5个肺叶的比例较大,其在左、右侧肺分布上差异不大,伴有胸腔积液的仅为1例(2.50%)。NCP组与非NCP组在病灶累及肺叶数量、扇形分布、肺血增多或肺水肿、伴有血管增粗和支气管壁增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例有复查资料的患者中有进展的为13例(占72.22%),其中8例有肺血增多或肺水肿(占62%),11例累及双侧(约占85%)。结论NCP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而且其可能更容易侵犯血管引起血管炎,进而会导致肺水肿和心肺循环紊乱的发生,这对于预测患者病情发展可能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部超声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20日至3月19日武汉雷神山医院B2病区ICU收治的5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入ICU时均接受肺部CT及肺部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数据:APACHE Ⅱ评分、C反应蛋白、白介素6、静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肺部超声评分,并将CT与超声图像进行对比。记录患者入ICU后28 d内存活情况及存活患者的ICU住院天数。 结果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与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白介素6呈正相关,与静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均<0.01);以肺部CT图像为金标准,肺部超声诊断肺部疾病的准确性为90.3%(542/600)、敏感度为87.1%(316/363)、特异度为95.3%(226/237);入ICU 28 d存活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与ICU治疗时间呈正相关(P<0.01)。 结论肺部超声应用在ICU治疗的COVID-19患者中,与肺部CT一致性高,能有效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炎症状态、肺部顺应性及预测患者预后,可作为在ICU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必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