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6例均为单侧.病灶密度均较均匀,其中无明显坏死及钙化.位于肌锥内外弥漫生长3例,并见其包绕眼球生长呈铸型改变,与周围眼外肌、眼环分界不清,但眼环完整无局限性增厚;位于肌锥外泪腺区呈孤立状结节2例,病灶边界清晰,泪腺窝无明显扩大;位于结膜延眼睑蔓延1例.眼眶内脂肪间隙均清晰,增强后均呈轻、中等度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眼眶淋巴瘤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认识其改变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眶部肌锥外间隙疾病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4例累及眶部肌锥外间隙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CT平扫检查,29例行增强扫描,18例行冠状位扫描或重建。结果海绵状血管瘤8例,CT示类圆形、均匀软组织影,增强后呈明显、持续性强化。淋巴瘤8例,表现为不规则等密度软组织影,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神经鞘膜瘤3例,表现为密度不均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例内见囊变影。(表)皮样囊肿7例,其内可测得负CT值区,囊壁轻度强化。炎性假瘤5例,CT示眼外肌肌腹、肌腱同时增粗,泪腺肿大等。蜂窝织炎2例,CT表现为条形、片状软组织影,呈宽基底。转移瘤1例,表现为圆形、边界不清的病灶,邻近骨质破坏。结论CT检查对眼眶肌锥外间隙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大多数病变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及文献复习(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7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原发淋巴瘤患者均经CT平扫增强和延迟扫描,其中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及M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2例,分别位于双侧结膜和泪腺。单侧眼眶淋巴瘤5例。1例位于泪道;另4例跨越眶隔前后部呈不规则铸型累及泪腺及泪道,其中3例浸润肌锥内外间隙。所有病例均未见眼外肌推压移位、眼环增厚与变形。2例可见眶骨明显骨质破坏。所有病变CT平扫呈软组织肿块,密度类似于眼外肌,边缘清晰,增强后,4例呈中度强化,3例呈轻度强化,延迟期中度强化4例密度下降,轻度强化3例无明显变化。MRI上3例肿块在T1WI和T2WI上与眼外肌信号相比,呈等信号,增强后2例病变信号强度高于眼外肌。所有病变在CT、MRI上均呈匀质性。结论: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高度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咽淋巴环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原发于咽淋巴环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10例,NK细胞或T细胞来源占5例。7例腭扁桃体淋巴瘤表现为扁桃体窝内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向咽腔内突出生长,5例为双侧受累;8例鼻咽及鼻腔淋巴瘤均表现为鼻咽腔内弥漫生长的软组织肿块,病变范围较大,向周围呈弥漫性生长,可累及邻近鼻甲及鼻窦骨质骨无颅底受侵;CT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与周围界限清楚,MRI上T1WI呈与邻近肌肉组织相似的等密度,T2WI及DWI呈稍高密度,信号均匀,呈轻中度强化,无坏死和囊变;15例淋巴瘤中有10例同时可见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咽淋巴环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CT、MRI表现其密度、信号、边缘及强化特点有一定特征,需与结核、鼻咽癌及扁桃体癌等鉴别;CT、MRI能清楚显示肿瘤位置、形态、范围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组织的侵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于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3例鼻腔淋巴瘤中,有1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所有病例均为位于一侧鼻腔内的软组织影,位于鼻腔前部或占据整个鼻腔,3例伴有同侧鼻旁或鼻前庭软组织受侵、肿胀;1例伴有同侧眼眶受累侵犯;10例伴有副鼻窦炎症。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鼻甲、鼻道或鼻窦的骨质破坏。结论:原发于鼻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均有一定的特异的影像学征象,常规CT及MRI检查可提示诊断,最终病理分型仍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  相似文献   

6.
眼眶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眶常见肿瘤的CT特征。材料与方法:以35例经临床,病理及手术证实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眼球肿瘤9例,炎性假瘤8例,血管瘤7例,泪泉混合瘤及淋巴瘤及淋巴瘤各2例。脑膜瘤,泪腺癌,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各1例,继发性眼眶肿瘤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炎性假瘤及血管瘤最多见(65.7%)。结果:眼眶肿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CT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结合临床及CT检查即可作出一定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眼眶、五官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眼眶、五官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相对特征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资料。结果 13例中,眼眶淋巴瘤4例。上颌窦淋巴瘤2例,鼻咽淋巴瘤4例,扁桃体淋巴瘤2例,鼻腔淋巴瘤1例,其中伴眼睑肿物2例,相邻鼻背、颌面部皮肤软组织肿胀3例,局部骨质吸收2例,结论 眼眶,鼻窦,上颌窦,鼻腔肿物,相邻鼻背,颌面部皮肤肿胀或形成肿物,不伴骨质破坏,是提示淋巴瘤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淋巴结以外多系统侵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或CT),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侵犯骨骼系统4例,分别累及髂骨、股骨和肱骨,其中溶骨性破坏3例,混合性改变1例。鼻腔及鼻窦侵犯3例,CT表现为鼻腔及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和相对较轻的骨质破坏。3例胸部侵犯表现为纵隔、肺门区肿块影,增强扫描不强化。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外多系统侵犯因其侵犯部位和生长方式的不同而具有相对特异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和相关资料,可使其诊断准确率提高,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探讨其侵犯途径和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连续性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经临床综合指标及抗炎治疗随访显效而诊断者6例。着重观察:①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CT表现;②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途径。结果①肺癌腰肌转移2例,肝细胞癌腰肌转移1例,胃癌腰肌转移1例,腰肌肉瘤1例,腰肌黏液腺癌1例,淋巴瘤侵犯腰肌1例,均为单侧;腰椎结核并腰肌冷脓肿10例,其中5例为双侧;腰肌脓肿4例,均为单侧;②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途径为:直接侵犯同侧肾旁后间隙或先侵犯同侧肾周间隙后突破肾后筋膜侵犯肾旁后间隙或两种方式混合出现;③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表现为:与腰肌病变相连的肿块影;肾旁后间隙内结节影、索条影;肾旁后间隙内密度增高;肾后筋膜增厚。结论CT可准确显示腰肌病变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学细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口咽部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表现、特征,初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NHL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口咽部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例,占72.2%(13/18),滤泡性淋巴瘤3例,占16.7%(3/18),套细胞淋巴瘤1例,占5.6%(1/18),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占5.6%(1/18)。病变分布为:扁桃体NHL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舌根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3例);软腭1例,为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18例病变均表现为肿块型。同时有淋巴结受累者12例(66.7%),其中双侧受累者3例。结论:口咽B细胞来源NHL多发生于扁桃体及舌根。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主要表现为肿块。CT对于B细胞来源NHL的鉴别诊断和病变范围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骨骼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3例骨骼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探讨其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骼淋巴瘤病例,术前均经平片检查,其中CT检查10例,MR检查9例。结果:4例何杰金淋巴瘤和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分别累及脊柱6例,长管状骨5例,骨盆2例,病变主要累及脊柱的椎体和长管状骨的骨干,骨质改变为溶骨型9例(69%)和混合型4例(31%),骨质破坏以浸润性虫噬状骨质破坏为主;骨皮质破坏11例,但皮质破坏的程度总是很轻微;骨膜成骨3例(23%),软组织肿块形成7例(54%)。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境界清楚;骨骼MRI T1WI低信号9例,T2WI显示为略低信号2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5例;软组织肿块的MR信号变化少,T1WI略低于肌肉,T2WI总是略高于肌肉,MR动态增强扫描为轻~中等程度强化。结论:骨骼淋巴瘤影像学特征:①明显的浸润性虫噬状骨质破坏,而骨皮质破坏轻微,骨膜反应少见;②软组织肿块T2WI信号略高,且信号相对均匀。平片、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骨恶性淋巴瘤13例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13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9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骨恶性淋巴瘤中下颌骨、锁骨、胸椎、腰椎及尺骨各1例,胫骨及髂骨各2例,股骨3例,其中2例发生胸椎转移,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另1例为纵隔恶性淋巴瘤继发骨转移。X线及CT表现为溶骨型5例,浸润型4例.硬化型2例(其中1例呈象牙椎改变),混合型2例。MRI检查2例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扫描仍为稍高信号。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呈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母子灶存在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淋巴瘤侵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3.
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例嗜酸性胃肠炎的CT及临床、病理表现特点,并回顾复习文献报道所见。结果临床主要表现有腹痛5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4例。CT上,5例均见有异常的胃肠道病变,主要有:胃肠道壁增厚5例,其中伴见分层状壁增厚3例,胃肠腔狭窄3例,黏膜皱襞粗大2例,多发溃疡、不全小肠梗阻、胃肠分泌液增多各1例。肿块4例,其中肠外肿块3例,肠内肿块1例;4例中2例呈均质密度伴强化,2例呈环形壁强化伴中心坏死液化。微少量腹水2例。结论 嗜酸性胃肠炎CT表现与嗜酸细胞浸润胃肠壁深度与广度有关;而分层状胃肠道壁增厚、伴黏膜皱襞粗大的壁增厚、坏死性或均质性肉芽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典型表现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名及过敏史的临床表现可提示本病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在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PHPV的CT表现。结果:5例(5眼)PHPV均表现为患侧小眼球,玻璃体密度增高,玻璃体内见条带状或锥形软组织影,从晶状体后部连接到视乳头;4例4眼患侧眼球晶状体不同程度变形、轮廓不光滑、晶状体位置前移、前房变浅、晶状体密度增高,5例5眼软组织内均未见高密度钙化灶。结论:小眼球、玻璃体内见条带状或锥形软组织影,从晶状体后部连接到视乳头,软组织内未见高密度钙化灶为PHPV的CT表现。CT扫描可清晰显示眼内病变组织,可为PHPV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眼附属器淋巴瘤(OAL)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38只眼)OAL患者的MRI特点。结果单眼发病32例(91.4%),双眼发病3例(8.6%),累及眼睑、结膜18只眼(47.4%),累及泪腺14只眼(36.8%),累及泪囊9只眼(23.7%),累及眼外肌9只眼(23.7%),累及2个以上部位23只眼(60.5%)。以眼外肌为参照,T1WI等信号29只眼(76.3%),稍高信号9只眼(23.7%);T2WI等信号26只眼(68.4%),稍高信号12只眼(31.6%),其内见低信号流空影4只眼(10.5%),伴发同侧副鼻窦炎症10只眼(26.3%);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0只眼(52.6%),中度强化12只眼(31.6%),明显强化6只眼(15.8%);包绕眼球且未侵及球内结构32只眼(84.2%),其中30只眼球壁不变形。结论OAL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单眼多见,好发于眶隔前组织,并向眶内侵犯,多部位受侵,弥漫性铸型生长,易包绕眼球但眼球不变形是其特点,信号多均匀,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6.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泪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泪腺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资料,9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肿瘤发生在泪腺眶部,呈不规则扁长形9例,椭圆形3例;沿肌锥外间隙向眶尖浸润生长,与外直肌分界不清9例;8例边缘不规则。9例CT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伴眶壁骨质“虫蚀样”或广泛破坏6例,眶壁受压凹陷变形2例,骨质增生硬化4例。MR检查11例,T1WI呈等信号8例,低信号3例,信号不均匀,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侵及颅内、颞窝和海绵窦6例。结论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和MRI结合可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CT及MRI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CT及MRI资料.结果 7例SFT均为单发,边缘界限清晰,病灶最大直径17~4 5 mm;跨肌锥内、外生长1例,肌锥外2例,肌锥内4例. 6例接受CT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未见出血、囊变及钙化. 4例接受MR平扫,其中3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3例T2WI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于T2Wl可见小囊样高信号囊变区;4例于T1WI或T2WI可见管状或分支状的血管流空信号. 6例CT或MRI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CT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结论 增强后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及MR见流空信号是眼眶SF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