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被认为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2,3]。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和CEA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围手术期不  相似文献   

2.
刘箐 《护理研究》2012,26(16):1534-153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通过外科手段将堵塞在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病变,恢复颈动脉血流与脑部供血,恢复受损区域脑组织的功能,从而避免或缓解了脑卒中的发作.颈动脉血管的疏通日前成为神经外科亟待破解的难题.CEA手术技术要求高,是一种看似简单,实际隐藏极大风险的手术,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日前,我院神经外科联合发挥多学科优势,完成了沪上首例完全闭塞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获得成功,病人术后顺利出院.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17-3918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 CEA组48例和p CEA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使用抗生素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e CEA组的手术时间为88.38±20.56min,短于p CEA组的115.37±28.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 CEA组的术中失血量、使用抗生素例数、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较p CEA组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e CEA术式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降低住院时间上更具有潜在优势,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手术方式的最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董剑  纪红 《天津护理》2014,(3):279-280
<正>颈动脉狭窄是颈总动脉分叉处或颅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粥样硬化,当斑块增大或破裂时造成颈动脉狭窄或栓塞,使远端灌注压下降,导致低灌注性脑梗死~([1])。自1951年Spenee首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etomy,CEA)成功以来,已成为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2])。但术后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现就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和体会。方法 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CEA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具有脑缺血的临床症状。全组均经颈部彩色多普勒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初期筛查检出,9例、3例、28例分别应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颈动脉狭窄。40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均≥70%,其中合并溃疡病变5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伴另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1例。患者全部行全身麻醉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全部放置动脉临时分流管,行颈动脉血管补片成形术32例。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31例(77.5%),症状好转9例(22.5%)。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1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5.0%(符合美国AHA≤6%的标准)。40例均获随访,在术后6周及3个月复查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无1例血管再狭窄发生。结论 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颈动脉切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详细讨论4例颈动脉体瘤行颈动脉切除和1例术中阻断颈动脉2h,剥除肿瘤后恢复颈动脉供血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体外颈动脉压迫训练,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伤口负压引流,逐渐恢复活动,给予出院指导。介绍一种自制的简易体外颈动脉压迫器,替代传统的手指压迫法,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压迫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方法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保护伞下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前3位,致残率可高达50%以上,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病因.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和缺血梗死部位也不相同,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达13%[1],治疗相当棘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虽然疗效可靠,但其病死率和术后卒中率较高.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易于被接受,将可能成为颈动脉狭窄CEA的替代治疗方法[2].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及脑保护技术的应用[3,4],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应用更加广泛.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脑保护技术对21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于颈动脉内膜剥离术(CEA)高风险的老年颈动脉狭窄病人,经皮颈动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C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02年6月至2005年1月间选取了35例(共38处病变,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5~81岁,平均(67.3±9.4)岁。CEA高风险的严重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AS,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终点事件包括死亡、中风及轻微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但1例(2.86%)术后4d诱发心绞痛加重后外科搭桥前心梗死亡。其余并发症包括1例轻微脑梗塞,1例高灌注综合症,半年随访未见其它并发症及终点事件。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对于CEA高风险的老年颈动脉狭窄病人,经皮颈动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CAS)是安全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自1953年DeBakey完成第1例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以来,CEA逐渐成为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欧美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CE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效果。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主要有补片式CEA及外翻式CEA两种术式,且经研究证明两者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CEA。本文就颈动脉狭窄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预防脑中风的标准手术方法,已经被欧美等国家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肯定。预防术中阻断颈动脉导致脑缺血及其并发症是该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临床使用血管转流管的设计是建立人工通路,将手术区上,下的动脉血流连接起来,以维持血流进入脑血管系统。我院2003年3月~2007年9月施行15例转流保护下CEA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