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56份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表进行分析,掌握发生锐器伤人员的职业分布、产生职业暴露操作环节及损伤部位等,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结果锐器伤是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医生(27.25%)和护士(66.57%)是医院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种类以手术缝针、头皮钢针、一次性注射器为主;医生锐器伤主要环节是手术缝针,护生锐器伤发生时机分布较多,手是主要的暴露部位。结论预防及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应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规范标准性预防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肖维俊  李瑛 《华西医学》2012,(9):1306-1308
目的探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医务人员在2011年8月1日-31日期间里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问卷式和面对面提问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医务人员1 112名,包括医生288名,护士589名,医技人员180名,其他55名;采用《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进行筛查,筛查后与发生锐器伤的人员面对面交谈,并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调查表》。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系统(EPI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锐器伤45例,发生率为4.05%,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较高,达到了5.3%,医生为4.5%,医技人员较低为0.56%,其他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可能性较小,经四格表的χ2检验,医生与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时机以抽血(占16%)、拔出动静脉针(占14%)、双手回套针帽(占14%)、手术缝针(占12%)以及将针头放入锐器盒(占10%)为主;发生的场所以普通病房(占60%)和手术室(占22%)为主;锐器伤发生的器械以一次性注射器(占32%)、静脉留置针(占18%)、真空采血针(占16%)和手术缝针(占14%)为主。结论医生和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其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包括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加强职业培训、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采用安全留置针和使用皮肤粘合剂以及采用腹腔镜、阴道镜进行手术等措施,尽量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危险因素,为职业安全与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已设计的《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四川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职业暴露139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1︰4.79);以护士暴露为主,占70.5%;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占84.2%;不同工作类别人群(医生、护士等)、不同地点(病房、治疗室等)的暴露类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3、20.897,P<0.05);47.5%的暴露发生于外科;锐器伤主要由头皮针、注射器引起,受伤部位主要为上肢,占98.3%;血液、体液暴露主要发生在上肢(54.5%)和面部(45.5%);暴露源主要为艾滋病和乙型肝炎,分别占27.9%和21.0%。结论该院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且外科表现较突出,女性、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较高,职业安全与防护形式较严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安全与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方法 收集2007~2009年期间本院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的资料,对他们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发生地点,工作类别等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最危险的因素,其中,75.71%的职业暴露是由锐器所致.护士占所发生职业暴露工种的74.36%,血源性疾病成为主要的职业暴露源,占职业暴露的61.38%.结论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危险性增加,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锐器伤是造成职业暴露的最危险因素.加强安全意识及技能训练,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及行为,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凉山彝族自治州医务人员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发生的32例HIV/AIDS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职业暴露者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46.88%)、医生(40.63%)、工人(9.37%)和检验人员(3.12%);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90.63%),其中进行各种注射、穿刺、手术操作时未执行标准预防与操作规程是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32例职业暴露者无一例发生HIV感染。[结论]凉山彝族自治州医务人员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风险高,其中护士和医生是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暴露后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及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是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致艾滋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口腔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方法利用回顾性问卷调查表,分析176名口腔科医护人员近2 a发生锐器伤害的情况。结果引起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在医生、护士中的概率顺序并不相同;医生、护士的锐器伤害暴露率分别为67.6%、80.4%;经防护培训后医护人员的锐器伤害暴露率由91.6%降为55.6%。结论口腔科医生、护士均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群体,防护培训能显著降低锐器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临床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情况及追踪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处理措施。[方法]对发生针刺伤的63例临床医护人员按《临床职业暴露(锐器伤)登记表》进行登记、资料分析。[结果]63例发生针刺伤的人员,依次为护士31例(占49.2%),实习护士13例(占20.6%),护师9例(占14.3%),主管护师2例(占3.2%),医生5例(占7.9%),工勤人员2例(占3.2%),检验人员1例(占1.6%);工龄≤5年42例(占66.7%),6年~10年8例(占12.7%),11年~15年7例(占11.1%),16年~20年4例(占6.3%),20年以上2例(占3.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频率较高的地点主要是普通病房、输液室、手术室;暴露部位:手指损伤49例(占77.8%),皮肤黏膜14例(占22.2%)。[结论]临床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临床应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锐器伤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四高"——高危人群、高危类型、高危环节、高危因素,为建立科学、有效的防护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南京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的25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年内,63.10%的护士曾发生过锐器伤,护龄<10年的占73.40%。42.90%的锐器伤为针刺伤。锐器伤高危环节主要集中于操作后,占43.50%,其中18.90%发生于锐器物处置时,17.50%的锐器伤发生于药液配置过程中。就锐器伤的高危因素而言,78.60%的护士认为是护理人力资源不足,60.90%的因素是护理操作不规范。结论政府制定职业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强化护士标准预防知信行教育和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从根本上降低了护士锐器伤的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系统化的防护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的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89例,暴露最高的是护士(68.5%),其次是实习护士(18.0%)、医生(9.0%)和实习医生(4.5%);工作时间5年以下占53.9%,以内科系统医务人员发生暴露为主(55.1%);暴露部位手指、手背、手掌及其他部位分别占62.9%、23.6%和13.5%;暴露方式主要为针刺伤(88.46%),拔针、清理锐器为高危环节;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47.2%)、梅毒(30.3%)、丙型肝炎病毒(5.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6.7%)。[结论]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改善护理用具,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体系,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发生,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特点,探讨防控策略,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降低暴露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8例艾滋病职业暴露从暴露时间、场所、暴露人员职业、年龄、暴露原因、暴露部位及暴露后干预处置、感染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艾滋病病区为高发场所,占87.50%;年轻护士为高发人群,占87.50%;锐器伤是导致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占50.00%;手部及头面部是常见暴露部位,占100.00%;上午治疗高峰时段为职业暴露的高发时段,占62.50%。8例职业暴露均进行局部处置,进行干预随访后,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目前传染病医院在艾滋病职业防护中存在防护意识薄弱,缺乏风险预见性,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升高危人群防控意识是降低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场所、器械类型和防护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锐器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锐器伤登记表》统一标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共计274例次。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实际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也呈逐年提升趋势。锐器伤的发生涉及34个科室,在医院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部门均有锐器伤发生;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科室是骨科、手术室、普外科;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地点是手术室、普通病房、治疗室。共有126名年龄≤25岁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从职业分布来看,在发生锐器伤的人群中,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占前3位。90%的锐器伤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为缝合针(51.5%)和手术室(60.9%),89.8%的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多为中度损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是头皮钢针(56.3%)和普通病房(61.9%),主要发生环节是为患者拔除针头(38.9%),以轻度损伤为主。发生损伤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手套。发生锐器伤人群一半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针刺伤预防的培训。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低年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锐器伤发生和防护存在差异,对不同群体应针对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房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本院艾滋病病房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发生的32例职业暴露人员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职业暴露者的人群分布特征及相关的暴露原因、暴露部位及预防处理措施等。结果32例职业暴露者中,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65.63%)、医生(15.62%)、工人(12.5%)和检验人员(6.25%);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78.13%),其中拔针时意外刺伤、拔针后放置不当导致刺伤及操作中未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是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32例职业暴露者经正确处理后,无1例发生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结论护士是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做好标准预防措施,以及在职业暴露后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所致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全院共发生职业暴露30名,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最大,占90%;引起锐器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由操作者不小心刺伤自己,占93.33%;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医院共30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后经过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了6个月的临床医学观察后,未发生1例感染。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易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应加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按照操作常规进行规范安全的操作,可有效防范控制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  相似文献   

14.
84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锐器伤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设计的锐器伤调查问卷,按工作类别抽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科室相关人群的10%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锐器伤后的报告情况,以及培训参与和过去1年锐器伤涉及的暴露源、操作、场所和器具.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40份,回收840份,有效回收率100%.840名被调查者中,男性占23%,女性占72%,50.24%发生过锐器伤;工作年限<10年者占锐器伤总数的75%,护士、保洁员、医师锐器伤率处于前3位,手术室为锐器伤发生的第一高危科室;已知血源性暴露源为乙肝69例、梅毒19例、丙肝6例和HIV 3例;62%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培训,但仅有11.61%被刺伤者报告过锐器伤.结论 该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但报告率较低.手术室为锐器伤发生高危科室,护士、保洁员、医师为锐器伤发生高危人群.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锐器伤防护和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期间该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共职业暴露50例,其中护士占86%,主要是针刺伤,构成比高达90%。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患者为主,占6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6%,其余为其他血源性疾病因子。结论传染病医院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造成职业暴露的最主要的因素,HBV为最重要的感染因子,应重点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现状,提出防护对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9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暴露高危人群为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占83.47%;暴露的主要方式为锐器损伤,占85.95%;早晨治疗高峰期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73.55%。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临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此外,暴露后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掌握昆明市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及管理现状。方法 收集2010-2014年该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有160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护士发生率最高,占49.38%;其次为实习生和医师,分别占21.25%和14.37%;工作年限<5年者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占75.62%。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发生的操作环节主要以输液拔针(28.75%)、收集医疗废物(16.88%)和采血过程(16.25%)居多。结论 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优化医院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培训、建立职业暴露监测体系并实施暴露后正确处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上报的职业暴露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0年该医院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179例,其中工作年限少于5年的人员为职业暴露主要人群,占67.04%。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94.6%。职业暴露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35.75%。有98.9%的护理人员发生暴露后应急处理正确。结论 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者以护理人员为主,锐器伤者占90%以上,危险因素主要是不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对心理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某传染病专科医院2008-2012年临床医生、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资料,分析锐器伤危险因素和对医护人员心理焦虑状态的影响。结果护士5年累积锐器伤暴露率为35.8%(43/120),高于医生组的12.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0.01);医生组SAS得分为(49.7±11.3)分,高于护士组的(45.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P<0.05);导致锐器伤的利器主要为污染头皮针;操作中和操作后为高危操作环节。结论锐器伤导致医护人员心理焦虑,及时对暴露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14-4816
目的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登记的76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暴露方式、暴露场所、人群分布、暴露源、暴露部位和高危环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为护士、医生和实习工作人员,分别占56.58%、21.05%和15.79%。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为住院病房和手术室,占的比例分别为59.21%和26.32%。引起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主要为拔针及针头处理、手术操作、急诊抢救,分别占的比例为51.32%、26.32%和11.84%。暴露源中最常见为HBV,占56.58%,暴露部位中手部发生率最高,为86.84%,暴露方式最常见的是锐器伤,占81.58%。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经过消毒、冲洗等局部处理,局部处理率达到100%。其中48例患者展开预防用药,预防用药率达到63.16%。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主要人群是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及时的局部处理和针对性用药是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和院感知识的宣传培训可有效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