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诱导痰嗜酸细胞(Eos)数量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ECP)判断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9例缓解期和8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分别采用瑞氏染色及荧光免疫法检测高渗盐水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并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哮喘分期和严格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病情加重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逐渐升高,且轻度、中度和重度持续发作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显著负相关(r值-0.654、-0.723,均为P<0.01)。结论:诱导痰中Eos数量和ECP水平可了解哮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哮喘病情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38例、哮喘缓解期组40例及5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EOS计数,比较各组间的水平差异.结果 急性发作组、缓解期组哮喘患儿的血清IgE和外周血EOS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组IgE和EOS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结论 血清IgE和外周血EOS检测在儿童哮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61-4662
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相关性。选取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5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痰培养,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相关性。观察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3.33%(18/54)高于对照组的15.52%(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为83.33%(45/54)高于对照组的22.41%(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阳性菌检出率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一定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血清半乳凝素-7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5例为哮喘组,经治疗后上述患者进入临床缓解期,选取同时期2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半乳凝素-7水平及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并进行对比。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半乳凝素-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血清半乳凝素-7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半乳凝素-7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9544,P<0.05),与病程呈正相关(r=0.9290,P<0.05)。结论半乳凝素-7积极参与哮喘的发病,可以作为评价哮喘临床治疗效果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罗炜  王慧  陈如冲  梁健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158-1159,1162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哮喘患者诱导痰微量元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气道炎性反应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EB、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诱导痰锌、铜、铁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痰炎性反应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的诱导痰锌、铜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EB和C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EB和CV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的铜浓度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与锌和铜的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EB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液中微量元素锌、铜、铁水平存在的显著差异可能是二者病理生理特征差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5(IL-5)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5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儿,以及20例健康儿童诱导痰液中LTB4、IL-5水平,并同时测定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LTB4平均水平(30.92±8.32)pg/mL,较正常对照组(1.67±0.84)pg/mL为高(P<0.01),其中重度发作组为(58.16±10.45)pg/mL,较轻、中度发作组 (7.82±1.86)、(26.78±5.07)pg/mL为高,3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IL-5平均水平(77.94±12.21)pg/mL,较正常对照组(7.48±1.89)pg/mL为高(P<0.01),其中重度发作组为(135.98 ±22.04)pg/mL,较轻、中度发作组(31.83±5.35)、(66.01±10.23)pg/mL为高,3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病情越重,LTB4、IL-5水平越高,且FEV1值、PEF值下降愈明显;缓解期哮喘患儿较急性发作期各组LT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三烯B4(LTB4)、血浆内源性硫化氢(H2S)、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变化与小儿哮喘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哮喘患儿(哮喘组)、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血清IgE、LTB4、血浆H2S、EOS、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并分析血清IgE、LTB4、血浆H2S、EOS与患儿呼吸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哮喘组的血清IgE、LTB4、EOS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的血浆H2S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血清IgE、LTB4、EOS高于缓解期(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血清血浆H2S低于缓解期患儿(P<0.05);哮喘组的MMEF、FEF50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的MMEF、FEF50测定值与IgE、LTB4、EOS负相关关系(P<0.05),血浆H2S与MMEF、FEF50测定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哮喘患儿的血清IgE、LTB4、EOS水平升高,血浆H2S水平降低,可能与患儿小气道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4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36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为疾病对照组。选择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TLR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LR4 mRNA PCR检测含量为(0.032±0.009),哮喘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TLR4表达量分别为(0.015±0.007)和(0.012±0.005),急性发作组TLR4表达量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030,P=0.000),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TLR4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IL-6、IL-8、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阻断后急性发作组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TLR4阻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2阻断前、阻断后急性发作组PBMCs上清中IL-6、IL-8、TNF-α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LR4活性增强可导致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其可能机制之一是促进IL-6、IL-8、TNF-α等指标的表达进而引起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气道炎性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的主要特性。方法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组16例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16例患者、哮喘组15例患者以及对照组15例正常体检者,检测这4组人员诱导痰中的嗜酸粒细胞即嗜酸粒细胞(EOS)比例;流式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和γ-干扰素(IFN-γ)刺激的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C4(LTC4)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EB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B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PGE2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VA组患者、EB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的诱导痰中LTC4浓度显著增高(均P<0.05),EB组患者的LTC4的蛋白表达量和CVA组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组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LTC4/PGE2的比值与EB组患者相比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EB组患者的诱导痰中PGE2的表达水平增高,CVA组患者的LTC4/PGE2比值与EB组患者相比也是明显升高,推测这两个因素是EB缺乏气道反应性的潜在炎症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吴晓虹  白金娥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55-165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呼吸科诊治的老年COPD合并哮喘患者(合并组),另选取同期在同院诊治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支气管哮喘、COPD患者,分别设为哮喘组(70例)、COPD组(70例),7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外周血EOS水平及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肝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Pearson分析EOS与Th1/Th2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合并组患者均随访1年,根据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情况分为频繁急性发作组(急性加重发作>1次)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急性加重发作≤1次),比较两组E()S、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他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合并哮喘频繁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组、哮喘组、COPD组、对照组EOS、TNF-α、IL-6、IL-8水平依次降低,IFN-γ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OS水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TNF-α、IL-6、IL-8水平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频繁急性发作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EOS、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IL-6均显著高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P<0.05),IFN-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显著低于非频繁急性发作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EOS、IFN-γ、FEV1%是导致COPD合并哮喘频繁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哮喘患者的外周血EOS水平与Th1/Th2细胞因子中的IFN-7呈负相关,与TNF-α、IL-6、IL-8呈正相关,且外周血EOS水平与IFN-γ水平均是影响患者频繁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其可为疾病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炎性细胞中Tim-3mRNA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并分析其与上清液中IL-4、IFN-γ和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缓解组和哮喘发作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三组的诱导痰炎性细胞中Tim-3mRNA的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4、IFN-γ,分析其与Tim-3mRNA的相关性。结果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FEV1、FVC、FEV1/FVC低于对照组,哮喘发作组低于哮喘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的Tim-3/β-actin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哮喘发作组高于哮喘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IL-4高于健康对照组,哮喘发作组高于哮喘缓解组,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IFN-γ低于健康对照组,哮喘发作组低于哮喘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缓解组Tim-3 mRNA与IL-4有正相关关系(r=0.71,P0.05),与IFN-γ和FEV1/FVC有负相关关系(r=-0.86、-0.81,P0.05),哮喘发作组Tim-3mRNA与IL-4有正相关关系(r=0.65,P0.05),与IFN-γ和FEV1/FVC有负相关关系(r=-0.77、-0.78,P0.05)。结论通过检测Tim-3mRNA水平可以有效评估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住院治疗的7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再将其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27例)、重度组(11例);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EOS、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脂氧素A4(LXA4)水平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结果观察组的EOS、RDW明显大于对照组,LXA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e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的EOS、RDW明显小于中、重度组,LXA4水平明显高于中、重度组,FeNO浓度明显低于中、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的EOS、RDW明显小于重度组,LXA4水平明显高于重度组,FeNO浓度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外周血EOS、RDW增大,LXA4水平降低,FeNO浓度升高,且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外周血EOS、RDW、LXA4、FeNO可作为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指标,有利于评估患者病情,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各50例(哮喘组)、急性加期和缓解期COPD患者各50例(COPD组)及健康志愿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4、IL-8、IL-10的水平。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IL-4、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0.01),且2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加重期IL-4水平显著高于COPD急性加重期(P<0.01);COPD急性加重期IL-8水平高于哮喘急性发作期(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IL-10水平显著低于COPD急性发作期(P<0.01)。结论:IL-4、IL-8、IL-10均参与了哮喘和COPD的气道炎性反应,IL-4、IL-8是促炎因子,而IL-10是抑炎因子。IL-4在哮喘的气道炎症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IL-8、IL-10为COPD的主要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1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4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AFF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正态性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患者年龄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血清BAFF水平和BAFF mRNA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应用Kruskal-Wallis法比较3组间BAFF水平的差异,若差异显著, 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作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456,P<0.05和r=0.523,P<0.05)。结论 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明显增高,其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分别测定患儿痰液PCT值、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痰液PCT浓度为(3.41±1.45)μg/L,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0.81±0.36)μg/L]和对照组[(0.34±0.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PCT阳性检出率为83%,均略高于血清PCT(74%)及CRP(7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液PCT检测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检测快速、方便,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及痰液中MMP、TIMP、TNF-α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支气管哮喘患者123例,根据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发作期组、稳定期组、缓解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4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测,测定网状基底膜厚度。采用ELISA试剂盒对受试者血清及痰液中MMP-9、TIMP-1、TNF-α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earman分析上述指标与支气管黏膜网状基底膜厚度的关系。结果稳定期组、缓解期组及急性发作期组患者血清及痰液中MMP-9、TIMP-1、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者血清及痰液中MMP-9、TIMP-1、TNF-α水平又显著高于稳定器和缓解期组(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及痰液中MMP、TIMP水平与网状基底膜厚度成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与血清及痰液中MMP、TIMP水平呈正相关,与TNF-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避免不良刺激、脱敏疗法、用药、心理护理等。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住院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峰值呼气流值(PEF)值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FEV1和PEF值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进行全面护理,能有效的减缓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及黏蛋白域蛋白4(T cells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 4, TIM4)、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G4)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9.01~2020.06间收治的10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分为急性组(急性发作期,n=66)和缓解组(哮喘缓解期,n=37),同时将30例健康志愿者纳为对照组。根据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将66例急性发作患者分为重度组、中度组及轻度组。分别比较急性组、缓解组、对照组及急性发作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外周血TIM4,血清IgG4及EOS水平。分析外周血TIM4,血清IgG4及EOS水平与患者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急性发作期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统计急性组哮喘再次疾病发作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IM4,血清IgG4及EOS在预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缓解组及急性组外周血TIM4,血清IgG4及EOS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753, 149.528和155.106,均P<0.001);相关性分析提示,哮喘患者外周血TIM4,EOS与肺功能指标FEV1%pred间均呈负相关(r=-0.36,-0.33, 均P<0.05),IgG4与FEV1%pred及FEV1/FVC呈负相关(r=0.41, 0.46, 均P<0.05);急性哮喘发作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外周血TIM4及血清IgG4,EOS水平均呈依次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9.175, 73.200, 25.564, P<0.001);66例哮喘急性发作者中11例1年内再次急性复发,将其纳为预后不良组,统计发现,预后不良组外周血TIM4及血清IgG4,EOS 水平分别为1.49±0.26 ng/ml,1.33±0.35 g/L和(0.55±0.16)×109/L,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1.02±0.37 ng/ml,0.86±0.22 g/L和(0.38±0.1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08, 5.810和3.055, 均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外周血TIM4,IgG4及EOS在预测哮喘急性发作者预后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各指标单独应用时,TIM4预测效能最高(AUC=0.802,95%CI:0.635~0.975),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7%,85.5%。联合预测因子预测效能最高(AUC=0.944,95%CI:0.890~0.998),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和89.1% 。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TIM4,IgG4及EOS浓度异常升高,外周血TIM4,IgG4及EOS浓度不仅可有效反映哮喘患者病情,还可预测患者后期急性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0.
陈鑫  牛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2):3173-3176
目的探讨肥胖哮喘患儿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0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肥胖患儿和60例健康肥胖患儿。分别于患儿入院当天和出院当天检测血清总氧化态(TOS)、总抗氧化态(TAS)、氧化应激指数(OSI)和chemierin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T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OS和OS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出院时TOS和OSI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哮喘组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哮喘组chemerin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度亚组患儿入院时和出院时TOS、OSI和chem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chemerin水平诊断哮喘急性发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相关性分析提示chemerin与哮喘急性发作(r=0.658,P0.05)和严重分级(r=0.608,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OSI(OR=1.24,P0.05)和chemerin(OR=1.54,P0.05)是哮喘急性发作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型脂肪因子chemerin通过调控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参与到肥胖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病理生理学机制,chemerin水平可以作为肥胖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