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和脊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58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脊椎楔形截骨术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站立位身高、颌眉角、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术后植骨融合率及脊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站立位身高高于对照组,颌眉角及截骨节段后凸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脊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能有效恢复患者站立位身高、颌眉角和截骨节段后凸角度,提高植骨融合率,改善脊椎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1月~2009年11月间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12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角和Cobb’s角度。结果平均颌眉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7,°Cobb’s角度由术前的53°矫正至术后的27°,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单阶段(L3)椎弓根截骨矫形同时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46个月,术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前Cobb'S 角36°~69°(平均50°),颌眉角30°~70°(平均55°).术后Cobb'S角16°~28°(平均24°),颌眉角12°~22°(平均16°).矫正患者后凸畸形,改善了视线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并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方法相对简便,临床效果可靠,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8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后凸畸形病人行后路椎弓根截骨矫形术,同时加强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结果]28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均无神经根损伤,未发生截瘫下肢不全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部分病人有四肢酸痛及内收肌牵拉痛,1周后均好转。[结论]加强经后路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总结19例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进行基础病变排查、做好术前相应训练及相关常规准备工作,术后注意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有效进行饮食指导、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鼓励进行功能锻炼。认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VCD截骨术后患者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12例AS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角和Cobb角度.结果 平均颌眉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7°,Cobb角度由术前53°矫正至术后27°.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AS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强直性脊柱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案和意义。方法对脊柱后凸畸形明显,伴发髋关节强直和椎管狭窄症的54例病人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顺序,手术方法包括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柱楔形截骨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椎管减压术。结果随访1~16年,脊柱后凸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良好,脊髓压迫症状缓解,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畸形是有效和唯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维度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入住我院的经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多维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5个月,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升高,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角色、认知、社会、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多维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贺  吕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88-2088
目的 探讨重度强直性脊柱炎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案和意义。方法 对脊柱后凸畸形明显,伴发髋关节强直和椎管狭窄症的54例病人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顺序,手术方法包括“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柱楔形截骨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椎管减压术。结果 随访1-16年,脊柱后凸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良好,脊髓压迫症状缓解,疗效满意。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畸形是有效和唯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秀华  林小娟  坝永梅 《护理研究》2012,26(32):3071-3072
颈椎后凸畸形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后遗症,病人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手术治疗风险大。上颈椎后凸旋转畸形临床罕见,我们对一例强直性脊柱炎并上颈椎严重后凸并旋转畸形病人行一期后路颈椎截骨矫形术,为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33岁。四肢酸痛不适13年,加重伴颈部屈曲畸形1年余。晨僵感,天气变化时疼痛症状加重,颈部逐渐出现后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是病变后期出现的脊柱矢状面上的屈曲畸形,脊柱截骨矫形是唯一的治疗方法。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方法及其应用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EMbase数据库2000-01/2011-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截骨;ankylosing spondylitis;kyphosis;osteotomy"。此外还查阅相关文献中引用的原始文献数篇。纳入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方法、适应证和效果的论著类文章。结果与结论:按照截骨矫形后的三柱变化,临床常用的截骨方法主要有:开张型、闭合型和闭合-开张型截骨。目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式主要有:后路多节段经椎间关节V形截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椎切除以及脊柱去松质骨截骨。前二者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应用最多的两种标准化矫形技术,而后二者则主要应用于后凸顶点较局限或顶椎区楔形变的重度角状后凸畸形。且不同截骨方法各有其相应技术要点、适应证及并发症,选择恰当的截骨方法有助于后凸畸形的有效矫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对比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SO)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均行40°~65°截骨,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VCD组(n=22)患者行单节段VCD治疗,PSO组(n=25)患者行双节段PS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K)、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等影像学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VC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PSO组[(4. 32±0. 83) h vs.(6. 59±1. 24) h、(1 235±603) ml vs.(1 969±1 214)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SO组中,治疗后的GK、TK、LL、PI、PT、S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64. 3±15. 7)°vs.(31. 4±14. 2)°、(58. 7±13. 8)°vs.(49. 7±14. 8)°、(4. 7±18. 7)°vs.(52. 9±14. 6)°、(50. 2±15. 3)°vs.(40. 8±15. 3)°、(42. 6±15. 3)°vs.(20. 1±14. 3)°、(12. 7±9. 9)°vs.(30. 6±8. 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VCD组中,治疗后的GK、LL、PI、PT、S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65. 3±14. 2)°vs.(32. 6±12. 8)°、(5. 9±19. 5)°vs.(53. 5±11. 6)°、(49. 6±14. 3)°vs.(41. 6±16. 3)°、(40. 8±14. 6)°vs.(20. 9±15. 6)°、(12. 4±9. 6)°vs.(29. 6±8.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TK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 7±12. 4)°vs.(52. 2±15. 6)°,P 0. 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节段VCD与双节段PSO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接近,两种术式重建矢状面平衡与改善生活质量均令人满意,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条件允许时,建议行单节段VCD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打印脊柱后凸模型行体外模拟截骨手术在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模拟组32例(术前采取3D打印脊柱后凸模型行体外模拟截骨手术并制订手术方案)和常规组44例(采取常规方法制订手术方案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8例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护理。主要措施有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可以有效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均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16.
蒋成  蒋萍  蔚芃 《华西医学》2011,(7):1035-1037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评估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后路脊椎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9岁.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10例,结核后凸3例,椎体发育不良2例;后凸顶点:胸9椎体1例,胸11椎体...  相似文献   

17.
对1例强直性脊柱炎伴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病人全身麻醉下分期行截骨矫形术,病人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围术期麻醉护理配合中需重视:术前充分评估,做好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护理配合,合理摆放手术体位,加强复位护理配合,预防眼部损伤,做好唤醒试验的护理配合及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护理。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例 1,男 ,2 6岁 ,以强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于 2 0 0 2年2月 2 1日收住院。 17岁时自觉全身骨突起部位疼痛 ,反复发作 ,并觉双髋关节疼痛 ,不能下蹲。逐渐加重 ,曾服“马前子散”无好转。近 2年来脊住逐渐后凸畸形 ,呈进行性加重 ,不能行走 ,无法平卧。双下肢麻木 ,左下肢逐渐萎缩 ,曾在多家医院服药治疗无好转而来我院。查体 :发育、营养欠佳 ,神志清楚 ,不能平卧。扶拐行走。脊柱后凸畸形 ,腰椎生理前凸消失。中胸及腰椎呈后凸畸形。站高 134cm ,坐高 10 7cm。腰椎活动范围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屈 ,左、右旋转均为 0…  相似文献   

19.
我科2010年2月13日收治1例胸椎结核后凸畸形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楔形截骨、矫正畸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Cobb’s角从术前56°恢复到0°,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脊柱截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胸腰段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进行全脊柱截骨治疗。测量术前、术后的Cobbs角,对畸形矫正率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平均矫正率80.5%,临床症状恢复满意率100%。结论:后路全脊柱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创伤小,出血少,矫正率高,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