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 分析初产妇领悟社会支持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对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深圳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185名产后28天的初产妇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母乳喂养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平均分为(106.23±25.14)分,领悟社会支持平均分为(59.96±12.85)分。不同文化程度与家庭月收入的初产妇的纯母乳喂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领悟社会支持是预测母乳喂养行为的主要因子,两者对母乳喂养行为的解释量达43.9%。结论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领悟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产妇纯母乳喂养行为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措施提升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领悟社会支持,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孙明合 《全科护理》2012,(33):3112-3113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产妇不同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发生胀奶情况以及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胀奶以及母乳喂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初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将216例初产妇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和实验组10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多种形式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并在其出院后给予跟踪护理服务。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初产妇出院后的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产妇在母乳喂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及行为的认知程度,便于有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方法对2008年10月~11月期间住院的100例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及行为的认知状况及初产妇早札:扎喂养失败的原因。结果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缺乏认知或认知不全,判断乳汁是否充足的知识和行为掌握率仅为21%和16%;初产妇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初产妇自认为乳汁不足(58.0%),不能正确掌握哺乳姿势(34.0%),剖宫产手术伤口疼痛(23.0%)。结论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进而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行为及意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的行为和意向。[方法]对2009年4月—5月产后首次来医院检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母乳喂养状况、影响因素、母乳喂养行为意向。[结果]调查总人数73例,其中母乳喂养38例,占52.1%;非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35例,占47.9%。母乳喂养行为受下奶时间,泌乳量,喂奶次数、时间,母乳喂养行为意向等因素影响。[结论]母乳喂养率偏低,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5%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母乳喂养的行为意向对喂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戴玉伶  朱秀  卢洁 《护理研究》2012,26(22):2051-2053
[目的]了解初产妇产褥期母乳喂养的行为和意向.[方法]对2009年4月——5月产后首次来医院检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母乳喂养状况、影响因素、母乳喂养行为意向.[结果]调查总人数73例,其中母乳喂养38例,占52.1%;非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35例,占47.9%.母乳喂养行为受下奶时间,泌乳量,喂奶次数、时间,母乳喂养行为意向等因素影响.[结论]母乳喂养率偏低,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5%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母乳喂养的行为意向对喂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及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分娩的初产妇240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和对照组(传统产房模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母乳喂养率及初产妇角色适应水平。结果观察组120人,自然分娩104人(86.67%),产后出血2人(1.67%),新生儿窒息1人(0.83%)。对照组120人,自然分娩81人(67.50%),产后出血7人(5.83%),新生儿窒息4人(3.33%)。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89.17%,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7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角色适应情况中良好9人(7.50%),一般69人(57.50%),差42人(35.00%);对照组初产妇角色适应情况中良好1人(0.83%),一般42人(35.00%),差77人(6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能够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促进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降低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母婴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基于共同养育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在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67名初产妇及其配偶67名为研究对象,以预产期在2019年10—11月的35名初产妇及其35名配偶为对照组,预产期在2019年12月—2020年1月的32名初产妇及其32名配偶为试验组。对照组通过微信群给予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答疑,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共同养育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6周的纯母乳喂养率、简体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SF)得分、简易共同养育关系量表(Brief CRS)得分及其配偶的中文版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得分。结果试验组产后6周纯母乳喂养率为87.5%(28/32),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2,P>0.05)。试验组初产妇的简体中文版BSES-SF内心活动维度得分为(20.78±5.05)分、Brief CRS总分为(71.84±8.60)分、产妇配偶的中文版IIFAS总分为(63.38±7.25)分,高于对照组的(16.94±4.78)、(67.00±10.94)、(59.89±5.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6、2.002、2.166;P<0.05)。结论基于共同养育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可以提高产妇配偶的婴儿喂养态度、初产妇的共同养育感知程度,对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干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量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专家讨论编制问卷,邀请来自产科、助产教育方面的5位副高级以上并对母乳喂养领域比较熟悉的专家对问卷各条目进行评定,综合专家的意见对条目进行修订.方便选取北京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01例填写自行编制的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问卷,回收完整有效问卷100份,应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及因素分析法测量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本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 sα信度系数为0.886.问卷的结构由2个主要因子组成,即心理支持(因子1)和行为支持(因子2),通过主成分分析所得到的初始因子的总方差解释率达到了70%以上,所有条目对于其所属公因子的负荷大于0.7.100例产妇初出院后7d的全母乳喂养率为31%,感知到的家庭支持为中等程度,(2.67±0.45)分,采取母乳喂养的初产妇的家庭支持(2.99±0.49)分,高于混合喂养(2.72 ±0.30)分及人工喂养者(2.28±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8,P<0.01).结论 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今后的临床及研究工作中可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评测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分析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演变过程,为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8例住院早产儿的早期母乳喂养行为从开始实施母乳喂养至获得有效母乳喂养进行连续评测。结果最早的母乳喂养开始于纠正胎龄30周;明显的觅食反射,有效的乳晕含接,重复的少而短吸吮以及不规律的吞咽最早出现于31周;最长的连续吸吮次数介于6~24次,平均18次;完全母乳喂养在33~38周获得,平均36周。结论早产儿早期的母乳喂养能力随着母乳喂养的实施逐渐增强、完善,早产儿早期实施母乳喂养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家庭成员对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认知现状和防护行为,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枣庄地区的392名ASC家庭成员进行调查.结果 ASC家庭成员对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一定认知水平,但存在认知误区,防护状况急待加强.认知与防护行为因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有无来院就医的不同而有差异(P<0.01或<0.05).结论 发挥ASC咨询中心特色功能,拓宽医院服务范围,加强ASC及家庭成员健康教育.强化政府责任,增加卫生防疫投入,健全乙肝预防控制运行机制提高乙肝感染高危人群的乙肝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后气滞型产妇不同喂养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气滞型产妇两种不同喂养方法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气滞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回病房30 min即行乳旁加乳法喂哺,对照组产妇回病房30 min后给予小勺喂哺.两组产妇术后6h均给予中药通乳方口服.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配方奶辅助喂养的停止时间早;新生儿体重增加、黄便出现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经皮测胆红素值较对照组低.结论 通乳方结合乳旁加乳干预法能促进剖宫产后气滞型产妇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前后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家庭教育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作用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将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家属实施家庭教育,为期4周,随访1年,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和自理行为问卷(Self-Care Behavior Questionnaire,SCBQ)对病人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得到较多的家庭支持,从而执行较多的自理行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间存在正相关(r=0.26,P<0.05).结论家庭教育有利于指导家属向病人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促进病人自理.  相似文献   

17.
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 ;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 ;产后2d、3d、4d的乳房肿胀硬度以及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基于常规乳房护理的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可增加乳汁分泌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基于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式产后支持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3月至4月分娩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后护理,2019年5月至6月分娩的50例(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式产后支持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家属产后营养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区女性骨质疏松症易患性认知状况,分析其相关健康行为,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西安市3个社区的117名女性(绝经前57名,绝经后60名)进行骨质疏松易患性认知和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69.23%的社区女性自觉健康状况较差或一般,经常摄入奶制品、豆类食物的妇女不足30%,每周规律运动超过3h者仅占36.75%;仅11.11%认为有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绝经后妇女较绝经前妇女对骨质疏松症易患性认知水平差。[结论]社区女性对骨质疏松症易患性认知不足,相关健康行为欠佳,建议加强其骨质疏松易患性认知,实施骨质疏松症针对性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探讨模型对乳头凹陷初产妇的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乳头凹陷的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接受产科提供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实施产科常规护理外并实施IMB干预,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产妇入院未分娩时、产后1个月及4个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1个月及4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观察组评分为产后1个月(52.81±3.97)分,产后4个月(57.00±7.52)分,对照组评分为产后1个月(46.51±3.91)分,产后4个月(49.42±5.5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个月及4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86.0%,76.7%,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60.5%,4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为产妇提供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的整体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乳头凹陷初产妇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