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评价MRI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多发性脑胶质瘤(MCG)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影像科收治的23例PCNSL患者(P组)和29例MCG患者(M组)的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学证实,MRI扫描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部位与数目、MRI平扫信号特点与病灶形态、MRI增强扫描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P组患者中共检出病灶71个,位于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共计43个(占60. 6%),位于海马和海马旁回共计28个(占39. 4%); M组患者中共检出病灶79个,位于中线旁深部脑实质者62个(占78. 5%),位于脑实质表面者17个(占21. 5%)。病灶MRI平扫信号特点:P组患者中,均匀54个、不均匀17个; M组患者中,均匀31个、不均匀48个。病灶MRI平扫形态:P组患者中,呈团块状(结节状) 62个、斑片状9个、囊状0个; M组患者中,呈团块状48个、斑片状23个、囊状8个。MRI增强扫描:P组患者中,63个病灶呈团块状(其中47个病灶形态呈"握拳征""尖角征")、6个病灶呈"环状"或不规则强化、2个病灶无显著强化征; M组患者中,57个病灶呈"环"状强化、12个病灶呈"团块"状或"片"状强化、9个病灶呈无显著强化征。结论 PCNSL和MCG的病灶位置、平扫信号特点以及增强扫描后影像学特点都分别有较大的特异性,其中增强扫描后影像学特点差异较大,建议作为鉴别诊断PCNSL和MCG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TGCT)的MRI特征,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TGCT的MRI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GCT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观察病变位置、病灶大小、边界、平扫及增强MRI信号特点、累及范围、是否出现关节积液及滑膜增生等,比较不同病理类型TGCT相关MRI征象的差异。结果 18例TGCT包括局限型10例、弥漫型8例,二者在病灶大小、边界、MRI平扫信号均匀性、对周围骨质的侵袭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GC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类型TGCT的MRI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仔细分析相关MRI征象可对TGCT做出较为正确的术前诊断,并能进一步区分其病理学类型,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IPL)的MRI及PET-CT表现,提高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病灶的MRI表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及强化特点、瘤周水肿、瘤内坏死情况及FDG代谢情况.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PET-CT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8~84岁,其中50岁以上者15例(约71%).共发现70个病灶,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5例;大部分病灶位于中线区域(胼胝体、基底节、丘脑、侧脑室旁);62.9%病灶形态不规则,沿血管间隙、脑回、白质束、脑膜浸润,呈现多种形态.88.5%病灶T1WI上为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或等信号(97.1%);增强后明显强化(75.7%).18FDG PET-CT上8例表现为均匀高代谢.结论 大多数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及18FDG-PET-CT上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低血糖脑病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明确诊断为低血糖脑病患者的MRI表现;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4~79岁,平均53.8岁;全部患者行均进行常规MR序列(包括T1WI、T2WI、T2 FLAIR)和DWI检查.结果 15例低血糖患者颅脑MRI图像均发现异常信号,表现为斑片状、条状或脑回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病灶主要累及胼胝体压部、基底节、海马、黑质和大脑皮层,单侧或双侧对称性发病;其中胼胝体压部受累4例,基底节5例,单独累及尾状核头部1例,同时累及基底节、黑质、海马及大脑皮层5例.经治疗2周后3例复查MRI,病灶有明显吸收好转.结论 成人低血糖脑病发病部位及MRI信号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可符合低血糖脑病的MRI表现;DWI序列对病灶非常敏感,呈高信号,应作为MRI检查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淋巴瘤患者26例,分析其超声声像图及X线、MRI的特点,并比较三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4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共检出32个病灶,平均最大径线30 mm,26个(81.3%)病灶表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为主,8个(25.0%)呈卵圆形,7个(21.9%)呈小叶状,20个病灶(62.50%)边界清晰,6个(18.8%)周边见声晕,19个病灶(59.4%)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19例患者行乳腺X线检查,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1例患者见点状钙化灶,5例表现为非对称致密影,12例患者发现15个孤立性病灶。10例患者行MRI检查,发现病灶11个,10(90.9%)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所有病灶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超声、X线和MRI对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52%,100%。结论 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结合超声及MRI检查有利于乳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和分析颞叶致痫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肿瘤病理类型和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颞叶致痫肿瘤的发病年龄、病程与癫痫类型等临床资料、MRI表现、累及部位及病理类型.结果 39例颞叶肿瘤患者的癫痫发病年龄平均9.4岁,36例(92.3%)为儿童期起病;平均癫痫病程98.8个月.以复杂部分性发作居多,共29例(74.4%),其中11例伴全身性强直-震挛发作(GTCS),2例伴失神发作;GTCS和强直性发作分别为5例(12.8%)和2例(5.1%);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7.7%).颞叶肿瘤病理类型:节细胞胶质瘤24例(61.5%),星形细胞瘤5例(12.8%),少枝胶质细胞瘤和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各3例(7.7%),其他类型肿瘤4例(10.3%).肿瘤位于颢叶内侧和外侧分别为28例和11例;颞叶内侧肿瘤累及海马者(71.4%)显著高于颞叶外侧肿瘤(9.1%).MRI确定病灶为囊实性、实性为主和囊性为主者分别占46.2%、30.8%和23.1%; MRI增强扫描64.1%的病灶无强化.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位于皮层内,具有多小囊性特征外,其他各类肿瘤MRI表现缺少特异性.结论 颞叶肿瘤性癫痫好发于儿童期,多为累及颞叶内侧或外侧皮层,且为生长缓慢的小肿瘤,其中尤以节细胞胶质瘤居多.癫痫发作类型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或不伴有全身强直震挛发作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3.0T MRI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4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形态、强化方式及时间-强度曲线(TIC)等MR影像特征. 结果 94例乳腺癌包括11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Ⅰ级、44例浸润性导管癌Ⅱ级、20例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及14例其他病理类型.导管原位癌全部为均匀强化,72.73%(8/11)病灶形态为沿导管、小叶分布的多发结节状、片状;浸润性导管癌Ⅰ级病灶TIC 80.00%(4/5)为速升缓降型,60.00%(3/5)为分叶状,60.00%(3/5)均匀强化;72.73%(32/44)浸润性导管癌Ⅱ级病灶表现为分叶状及分叶状带毛刺,63.64%(28/44)为均匀强化,TIC 59.09%(26/44)为速升缓降型、22.73%(10/44)为速升平台型;90.00%(18/20)浸润性导管癌Ⅲ级病灶表现为分叶状和不规则形,80.00%(16/20)为均匀强化和边缘强化为主, TIC 50.00%(10/20)为速升缓降型、40.00%(8/20)为速升平台、速升缓降混合型. 结论 乳腺癌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但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性卵泡膜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的MR影像表现、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15例均为单发病灶,1例合并浆液性囊腺瘤。左侧10(10/15 66.7%),右侧5(5/15 33.3%),大小约7.5cm×6.8cm×3cm~19.5cm×15cm×7.5cm,边界均清晰,MRI表现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T1WI呈低信号,T2WI以低信号为主,其内夹杂结节状、斑片状及条索状高信号影(与盆肌信号相比),压脂信号与盆肌信号相似,DWI呈高信号,增强呈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整体强化低于盆肌信号。结论:卵巢实性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同时MRI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病理变化,可提供更多诊断信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肌间血管瘤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分型和bFGF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间血管瘤(IMH)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分型、bF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均经手术证实的IMH 37例,术前均行MR平扫,光镜下观察切除标本与对应MRI改变,其中24例行bFGF免疫组化染色(常规SP法).结果 将本组37例病灶分为三种类型:A.局限型(7例,18.92%);B.单一肌肉弥漫型(10例,27.02%);C.多组肌肉弥漫型(20例,54.05%).37例中,35例 (94.59%)病灶在T1WI上表现为不均一信号,37例(100%)病灶在T2WI上均表现为不均一信号.不同病理类型具有不同MRI分型分布比率(P<0.05),其中海绵状血管瘤多表现为C型,毛细血管瘤多表现为A或 B型,混合型与海绵状血管瘤相似.24例中,bFGF 阳性 14 例(14/24),bFGF 阴性 10 例(10/24),bFGF表达与MRI 信号特征无相关性(P>0.05),bFGF 表达与MRI分型有相关性(P<0.05),MRI C型多为bFGF阳性,MRI B型bFGF多为阴性.结论 IMH的MRI分型与其病例分型、bFGF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IMH的MRI特征能够反映其病理所见和瘤体内在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股骨患者11例。全部病例的89%(16/18)病灶呈囊状骨质破坏;83%(15/18)病灶呈轻度膨胀性改变,且56%(10/18)具有不完整硬化边;56%(10/18)病灶伴有骨皮质中断。CT表现为等于或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MRI显示10例患者T1WI呈较均匀等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仿,T2WI呈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患者行MRI增强检查。呈环形强化。结论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多样,既具有良性骨肿瘤特点又伴有恶性骨肿瘤征象,其影像诊断应该密切结合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7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I、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位于幕上,以额叶多见,其中1例为双侧多发,幕下1例位于小脑半球.影像学上,多数病灶边界模糊,累及灰质和白质,以白质为主,可有水肿,有不同程度斑片样或脑回样强化,部分类似肿瘤.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和MRI在该病的诊断和随访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玲  邓开鸿  宁刚 《华西医学》2010,(3):560-56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华西医院16例经病理证实PCNSL患者的CT、MRI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来源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6例PCNSL 29个病灶,单发11例(69%),多发5例(31%)18个病灶。病灶好发部位依次是大脑半球临近蛛网膜下腔12个(41.4%)、脑室周围深部白质7个(24.1%)、胼胝体3个(10.3%)。有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实质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MRI平扫75.9%(19/25)的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信号,类似“脑膜瘤”样信号,均未见血管流空;增强后病灶大都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典型的可出现“尖角征”、“握拳征”,3例可见小囊变,呈“硬环征”。结论 CT对PCNSL的定性诊断作用有限,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者,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但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RI表现,着重分析肿瘤与主胰管及邻近结构的细微征象。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14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6例和胰腺腺癌58例进行研究。所有病例在行1.5T MRI扫描后综合各个序列图像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边缘、平扫及动态增强后信号特征,着重探讨肿瘤与主胰管、十二指肠环、胰周大血管的关系。结果2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前MRI共发现27个病灶,肿瘤最大径为4.2±2.6 cm(0.8-9.0 cm),主胰管最大径为2.1±1.1 mm(1-4 mm);肿块〉3 cm的囊实性肿瘤并向胰外突出生长者占33.3%(9/27)。76.9%(20/26)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见“主胰管绕道征/主胰管偏移征”、胰腺癌未见此征象(χ^2=58.558,P 〈0.05);增强扫描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多种强化方式,胰周大血管受压移位且未侵犯者占38.5%(10/26)。结论胰腺单发边缘清晰的肿块、动态增强呈富血供肿瘤、见到“主胰管绕道征/主胰管偏移征”且主胰管管径在正常范围内、胰周大血管受推移而不被侵犯者,需考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PET/CT早期诊断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后CT表现不典型的残留及复发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HCC患者的资料,术后定期复查发现甲胎蛋白(AFP)升高,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呈不典型表现,经MR和(或)PET/CT检查发现HCC残留和复发病灶。对所有病灶均获得病理结果。比较治疗前、后的AFP。结果对19例HCC患者行MR检查25例次,发现31个结节;PET/CT检查14例次,发现17个结节,MRI、PET/CT联合检查共发现35个结节;诊断HCC残留和复发病灶31个,直径0.90~2.50cm,平均(1.50±0.32)cm。介入治疗后1、4周,AFP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PET/CT诊断肝内残留和复发病灶的敏感度分别为87.10%(27/31)、89.47%(17/19),MRI联合PET/CT的诊断敏感度为100%(31/31)。结论 MRI、PET/CT均能较好地早期诊断HCC患者介入治疗后CT表现不典型的残留及复发病灶;MRI联合PET/CT能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40例常见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与特征,提高对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我院40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分析,15例行CT检查,40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0例中听神经瘤28例,脑膜瘤8例,表皮样囊肿4例。均有各自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本组CT定位、定性准确率为70%、60%,MRI为100%、99%。结论:MRI是检查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对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20例(25个病灶)的影像资料.结果 4/4个病灶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92%(22/24)病灶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为均匀高密度或明显高密度;96%(23/24)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38%(8/21)病灶在延迟后平衡期扫描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52%(11/21)为等密度;50%(12/24)病灶内有纤维分隔或瘢痕.60%(9/15)病灶在MR的T1WI为等信号,40%(6/15)为略低信号或低信号; 27%(4/15)病灶在T2WI为等信号,73%(11/15)为略高信号或高信号;15/15个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中等强化;11个病灶在延迟扫描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67% (10/15)病灶内可见纤维分隔或瘢痕.B超检查,65%(15/23)个病灶呈低回声,5个呈等回声或稍强回声病灶,3个呈高回声.结论影像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例,MRI显示其病理特征优于CT和B超.  相似文献   

17.
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提高后颅凹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0例中32例作CT检查,38例作MRI检查,30例同时作CT、MRI检查.结果发病年龄20-40岁者占70%(28/40),发生于小脑半球者占75%(30/40).CT、MRI平扫分别呈囊肿结节型,囊腔型和实质型;增强后以壁结节强化最为多见部分肿瘤MRI表现可见血管流空征象、瘤内出血、瘤周水肿及脑积水征象.CT对血管母细胞瘤检出率、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1%、84%;而MRI而分别为100%、95%、89%,二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5).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及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和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75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MRI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MRI表现特征。 结果本组75个病灶,17个为PCM,20个为GM,38个为其他类型乳腺炎,包括化脓性炎、小管炎及结核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的形态、回声水平、血供程度、血供模式及向脂肪组织蔓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47,P=0.021;χ2=10.923,P=0.027;χ2=29.609,P<0.001;χ2=10.806,P=0.029;χ2=7.939,P=0.019)。其中PCM病灶血供多丰富,且以边缘型为主,同时更易向脂肪组织蔓延;GM病灶血供则以混合型为主。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位置及其边缘光整差异,以及超声探及的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MRI表现的腺体致密、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P=0.035;χ2=15.576,P=0.016;χ2=12.457,P=0.014;χ2=6.394,P=0.041)。PCM病灶多为肿块样强化;GM则以非肿块样强化及环形强化者较多,强化后腋窝淋巴结显示者较多。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平扫信号、位置、形态、边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75个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2.0%(39/75),误诊率为48.0%(36/75);MRI诊断准确率为26.7%(20/75),误诊率为73.3%(55/75);超声联合MRI诊断准确率为57.3%(43/75),误诊率为42.7%(32/75)。 结论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不同检查方法联合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I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着重观察CT、MRI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中单发者48例,多发者4例,共有病灶63个。脑内型54个,脑外型9个。脑内型好发于幕上脑实质,以额、颞叶多见(38/54,70.37%)。CT多表现为结节状高密度灶,部分可见钙化,边界清,大多无占位效应。MR信号特点复杂,根据分型,以Ⅱ型病灶最多见(32/54,59.26%),T_1WI、T_2WI均为混杂信号,呈桑葚样或爆米花样改变;T_2WI上病灶周围低信号环也是其特征性表现(46/54,85.18%)。增强扫描呈点片状轻度强化(59.26%)或无明显强化(40.74%)。脑外型多见于中颅窝海绵窦,T_2WI呈高信号及增强显著强化是其特点,常伴占位效应。经手术治疗39例(39/52,75%),经伽马刀放射治疗5例(5/52,9.62%),保守治疗8例(8/52,15.38%),术后出现脑出血者4例,神经功能损害者3例。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帮助。ICA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保守治疗或放射疗法也可作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