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疾病谱不断发生改变,大量的慢性病及濒死病人开始出现,我国死亡教育缺失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在我国的死亡教育问题上,应根据国情循序渐进,首先从医学院校开始,辐射教育系统,进而使死亡教育进社区、进家庭,从城市走向农村,形成面向全社会的死亡教育模式[1]。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院校中护理专业新生和实习生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认知及需求,探寻一条在医学院校中开展死亡教育的途径,为推动死亡教育在全  相似文献   

2.
护理学中的死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当代护士》2010,(1):100-101
介绍了我国死亡教育的现状和概念,包括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护士知识缺乏导致在中国开展死亡教育的障碍,介绍了教学式、专题讲座式和座谈式3种死亡教育方式,以及以在职医护人员和医护院校为主的死亡教育对象,认为死亡教育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死亡观,有助于缓解临终患者心理压力和减轻家属哀痛,但在我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环境生态大众健康新医学模式和生命全过程的关注,死亡教育日渐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死亡教育的定义、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与模式作一综述,以期为我国死亡教育的深入研究与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处理突发死亡模式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急诊科护士突发死亡事件态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2021年6月将我院急诊科58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名.观察组开展以处理突发死亡模式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未接受死亡教育.于干预前后采用修订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年住院患者家属的死亡态度及死亡教育需求情况,并分析其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医院的中年住院患者家属20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死亡态度调查问卷和自行设计的《死亡教育需求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131名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69名持排斥态度。文化程度、接触死亡及濒死情况、参加葬礼次数及在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对其死亡态度均有影响(P<0.05或P<0.01)。108名研究对象愿意接受死亡教育,最喜欢的教育方式是参加社会团体活动。结论绝大多数研究对象对死亡持接受态度,且死亡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死亡教育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时,应注重死亡教育。  相似文献   

6.
死亡教育( Death Education)是探讨与死亡相关主题的教育,是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帮助濒死患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在临终关怀工作中,医务工作者是最直接的参与者,他们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深深地影响着进行临终关怀工作时的心态,影响着临终关怀工作的质量。而临终关怀工作成功的关键,除了他们自身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及过硬的业务技能外,还在于他们对临终关怀及死亡知识的认知程度。本研究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我国死亡教育现状,认识死亡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推动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开设死亡教育选修课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娜  罗羽周娟 《护理研究》2007,21(9):2434-2434
死亡教育是指引导人们科学地、人道地认识死亡及对待死亡。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1]。生老病死是人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死亡是人生的最终归宿,社会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均不可避免地将会面临自身或亲友的死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死亡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位社会成员。然而就目前我国国情而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护士面对病人死亡的态度—一个现象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为了了解护士面对病人死亡的态度的行为意义,故以现象学研究法收集资料。选择的研究对像是上海某三级医院的肿瘤科护士6名,根据访谈指引进行开放式的录音访谈,然后把被访谈者的描述性叙述转化为文字,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将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研究结果显示,6位护士的叙述资料是多元的、复杂的,经分析她们的死亡态度可归纳为下列三个主题:①正性反应,②中性反应③负性反应。这些行为形成的意义,也表现了护士面对死亡过程的焦虑不安,她们的态度也显示出了她们对死亡过程中的焦虑不安的适应行为,故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下列建议:①在护士的培养中,增加丧亲抚导课程;②重视推广临终服务的观念;③建议各医学院校开设生死学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大学生体验式死亡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体系。方法 基于课题组前期教学改革实践、大学生死亡教育需求分析的结果及文献分析结果拟定专家函询初稿,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23名专家进行三轮专家函询。结果 构建了大学生体验式死亡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体系,包括教学总目标1项、教学分目标6项、教学模块6项、教学内容30项、教学活动17项;专家权威系数为0.80,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33(P<0.001)。结论 大学生体验式死亡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体系的构建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死亡教育的新探索,为死亡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提供实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3—2005年我区分娩的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临床资料及评审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活产数2957例,围产儿死亡总数20例,死亡率7‰,建册孕同50%在孕晚期,平均产检次数〉4次,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0例,创可避免死亡6例,不可避免死亡14例。对照组活产数9147例,固产儿死亡总数89例,死亡率10‰,建册孕周50%在孕晚期,50%未建册,平均产检次数〈4次,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3例,创可避免死亡14例,不可避免死亡72例。结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也是确保母婴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1997年居民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疾病谱不断变化,1997年在我市居民死亡监测中主要死因占前五位的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和损伤中毒,共占总死亡的85.13%,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资料来源与方法1资料来源:人口与出生资料源于市公安局人口统计年报,年龄构成由北京市...  相似文献   

12.
张卉  包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264-2265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病死率。方法:对洛阳市部分地区2005/2008年1748例育龄妇女死亡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育龄妇女死亡前4位原因为意外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中以中毒、车祸、外伤占前3位。疾病死亡以恶性肿瘤占首位,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关心妇女身心健康,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妇女健康体检,降低育龄妇女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量性与质性研究,多角度调查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专业护士为研究对象,发放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及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目的抽样法选取11名护士进行质性访谈。[结果]量性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照护临终病人态度积极,但是对死亡怀有恐惧,肿瘤科工作时间短的护士应予以更多关注。质性研究主题:学习途径少,死亡知识缺乏;缺乏应对死亡事件的技能;对死亡教育学习的需求;对死亡教育培训的建议。[结论]肿瘤科护士死亡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缺乏,但是对其有较大的学习需求,管理者可以参考访谈中建议对此专业护士进行针对性死亡教育。  相似文献   

14.
梅思娟 《护理学报》2010,17(13):5-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或面对患者死亡。护士在临终关怀照护中具有多重角色,包括临床工作者、教育者和协调者。不仅为患者进行全面的身心照护和提供姑息性治疗,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帮助患者解除对死亡的恐惧、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接受死亡的现实.减轻、缩短悲痛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对临终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对临终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减轻其孤独感和恐惧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安慰,使他们安宁、平静、有尊严地离开人间。方法 采用心理护理、触摸护理、控制疼痛和死亡教育等方式。结果 35例临终病人都能从死亡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当死亡不可避免时能泰然处之。结论 护士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赋予临终病人生活应有的价值,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在充满人性温情气氛中,他们都是会安祥、舒适并有尊严地离开人间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对待死亡的态度,为进一步开展护生对待死亡态度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0名实习护生对死亡的认知态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本科和大专实习护生对死亡的认识,在对自己死亡关心程度,想到死亡的时间、态度和谈论方式等方面的认知态度相近(P0.05),其中,78.2%本科实习护生、60.8%大专实习护生认为死亡是生命的永久消失;92.7%本科实习护生和90.4%大专实习护生,在考虑过死亡问题后更加珍惜生命;50.9%本科实习护生和49.6%大专实习护生未选择坦然面对死亡,对死亡感到恐惧害怕、沮丧泄气,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2)本科和大专实习护生在确切感受到死亡的方式、选择死亡地点及陪伴者的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生中,60%~70%持有正确的自然接受死亡的态度,90%能籍此正确看待生命和工作,但约50%的护生对死亡感到恐惧、害怕。提示在临终护理前后,科室对实习护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其心理健康应对水平、减轻恐惧感,提高其引导患者平静面对死亡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影响肿瘤科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主要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死亡教育是探讨与死亡相关的主题教育,是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传统死亡观、传统医学人道主义和孝道观,以及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体系发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开展死亡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开展死亡教育的相关对策,以促进死亡教育在我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患者死亡教育的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16例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大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死亡教育;患者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患重病史、与垂危患者接触史、谈论死亡情形、目前身心状况等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的死亡教育需求。结论 重视对住院老年患者的死亡教育,以提高患者临终期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死亡教育与姑息护理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比中美死亡教育的开展情况,找出我国发展的差距及方向;同时借鉴有着相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台湾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死亡教育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姑息护理工作的推行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加速姑息护理在我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死亡态度的发展现状及规律,探讨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方法检索2003~201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死亡态度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年度发文量、第一作者地域分布、单位发文量、期刊分布、合作撰文、基金资助情况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出有效文献390篇,年度分布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一作者地域分布广泛;第一作者单位多属于学校机构及其附属医院;统计源期刊发文95篇,占总文献的24.36%;193篇文献为合作完成,合作度为2.33;基金资助的文献共有98篇,占25.13%;文献类型以调查研究为主(199篇);问卷调查中,以DAP-R为调查死亡态度工具的文献78篇;死亡教育文献21篇;以"死亡态度"为关键词的文献168篇。结论我国死亡态度的研究发展迅速,但文献的质量有待提升,在死亡教育培训上仍需继续加强研究,以构建完整成熟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