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目前有关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优先选用何种使用方式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及其不同使用方式对初次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二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拟行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按性别以分层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A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 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n=20):置换开始时将氨甲环酸按10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C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500 mg与10 m L生理盐水混合液。记录各组置换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输血量,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结论:B组及C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显性失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隐性失血量方面B组显著小于C组(P<0.05);B组及C组患者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置换后14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及人均输血量,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静脉用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后肢体肿胀主要还是与隐性失血有关.马栗种子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七叶皂苷,有保护血管,增加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水肿,抗炎、抗渗出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目的:探讨马栗种子提取物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与肢体周径变化的影响及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至9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15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5例置换后当日开始口服消肿药物马栗种子提取物0.3 g,3次/d,共14 d;对照组65例并未给予消肿药物.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及体质量指数等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置换后1-3 d复查血常规.记录术中及置换后失血量和输血量,应用Gross方程计算置换后隐性失血量.观察并测量患者围手术期患膝髌上10 cm大腿周径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和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90.6±214.2),(821.2±457.3) 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38,P=0.021).试验组置换后失血总量、置换后第2,3天膝上10 cm大腿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置换后第1天膝上10 cm大腿周径变化和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早期应用马栗种子提取物可显著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明显缓解置换后肢体肿胀,有利于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其消肿的机制可能是减少置换后隐性失血,促进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3.
背景: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合成衍生物,它可以可逆性的阻断纤溶酶和纤溶酶原上赖氨酸结合点从而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目前已在心血管外科治疗中广泛使用并证实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失血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出血的临床报道较多,但争议较大,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否一定可以减少置换后出血并增加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关于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质量评价,随后采用RevM 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失血量采用均数差(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危险度(RR)评价。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总失血量[MD=-314.96,95%CI(-448.76,-181.16)]、术后失血量[MD=-417.72,95%CI(-508.87,-326.56)],降低输血率[RR=0.43,95%CI(0.37,0.51)],而两组深静脉血栓[RR=0.98,95%CI(0.38,2.52)]、肺栓塞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及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简称静滴)氨甲环酸(TXA)对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行同期双侧TKA的83例患者,根据TXA使用情况,术中未静脉滴注TXA的患者为对照组(15例),切皮前5 min内静滴1 g TXA的患者为A组(22例),切皮前5 min内静滴2 g TXA的患者为B组(30例),切皮前5 min内静滴2 g TXA、行另一侧TKA切皮前5 min内追加静滴1 g TXA的患者为C组(16例).所有患者每侧TKA均局部使用1 g TXA.比较4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结果 4组的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静滴TXA的患者(A、B、C组)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C组间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肌间静脉血栓和胫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随访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感染及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结论 双侧同期TKA术前静滴1 g及以上剂量的TXA可以减少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降低输血率,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与静滴1 g TXA相比,增加静滴TXA的剂量或次数对减少出血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增多,血源越来越紧张,同时输血感染各种严重疾病的风险也困扰者患者,故寻找一种减少输血并且不增加风险的方法显得很重要。目前国内外已有在全膝、全髋关节置换及脊椎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报道。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出血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9例,氨甲环酸组55例,对照组44例。氨甲环酸组于置换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置换后间断2 h后放开引流,此后每4 h放10 min。对照组间断夹管引流,置换后48 h均拔出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置换后6个月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换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9例患者置换后3次(3,10,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置换后6个月随访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发生。提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在全髋关节置换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初次)采用氨甲环酸对隐性失血及膝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95例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研究组48例使用1 g氨甲环酸与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静脉和关节腔联合应用减少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霸州市第二医院行TKA的老年重度膝关节炎患者159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和随机数字列表法,将159例患者分为静脉滴注组、关节腔注射组及联合应用组,每组53例。静脉组松止血带之前10min使用0.5g TXA静脉滴注;关节腔组缝合后经引流管关节腔内推注0.5g TXA,夹闭引流管6h松开;联合组松止血带之前10 min使用0.5g TXA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关节腔内推注0.5g TXA,夹闭引流管6h松开。比较3组置换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置换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输血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置换前Hb、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手术时间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组置换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置换后12hHb下降值、人均输血量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组及关节腔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XA静脉和关节腔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TKA失血,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针对氨甲环酸药物能否安全有效地降低全髋关节置换的失血量和输血率一直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氨甲环酸药物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69年1月至2013年12月PubMed、Ovid、Elsevier、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有关氨甲环酸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氨甲环酸药物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异体输血率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与结论:经过全面严格筛选,共纳入高质量(Jadad评分不少于3分)的随机对照研究1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氨甲环酸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总失血量[WMD=-341.04,95%CI(-508.10,-173.97), P 〈0.001]、术中失血量[WMD=-63.26,95%CI(-111.33,-15.18), P=0.01]及术后失血量[WMD=-229.53,95%CI(-338.11,-120.94),P 〈0.0001],降低输血率[RR=0.45,95%CI(0.35,0.57), P〈0.0001],而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使用氨甲环酸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ANH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ANH组行术中ANH,联合组采用AN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患者自体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及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记录患者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尿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联合组自体输血后Hb、Hc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术后1d引流量明显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围置换期失血是骨科关节置换后常见问题,而置换后隐性失血导致的贫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相关机制仍不明确,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关联性不清.目的:观察同一患者分期行关节置换后围置换期失血量的变化,避免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对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探讨相关临床指标与隐性失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不同时期因不同疾病类型行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19例,对同一患者分期关节置换后进行围置换期失血量分析,包括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与分期置换间隔时间、疾病类型、置换类型、手术时间、抗凝药物以及置换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多个变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纳入19例患者分期置换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分期置换患者显性失血量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多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秩相关和多重线性分析,置换间隔时间与分期置换显性出血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置换类型异同及抗凝药异同与分期置换显性出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无明显相关性;关节置换后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隐性失血量与置换前C-反应蛋白水平、置换后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与住院时间无显著相关性.结果提示关节置换后存在严重的隐性失血,与个体本身相关,与其他外界变量无直接相关性.若对大样本的同一类型患者进行回顾性或是前瞻性对比观察,对探究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加压冷疗对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失血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术后返病室即刻使用加压冷疗2 h。对照组未使用加压冷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加压冷疗有效性(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输血率)及安全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冻伤)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无冻伤病例。结论:加压冷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治疗,可有效减少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隐性失血常见于人工关节置换后,所造成的术后贫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关于隐性失血的原因说法有很多,但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亚油酸对大鼠血液中红细胞的影响,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10)尾静脉注射乙醇溶液;实验组分为4个组(n=10),分别尾静脉注射15,30,60,90 mmol/L的亚油酸溶液,构建体内高亚油酸水平大鼠模型.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24,48,72 h从眼眶静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过氧化氢浓度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在给药浓度为60 mmol/L时大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出现显著的隐性失血.在给药后24 h,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红细胞计数都降低,且各实验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浓度均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药后48 h,对照组与实验组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及红细胞计数相对稳定,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浓度都明显持续下降,且实验组变化更显著(P<0.05).说明血液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可造成血液中红细胞的急性损伤,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导致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关节腔内用药作为骨科领域一种较为常见的用药方法,疗效显著,同时存在一定并发症。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患者对手术恐惧的心理,可以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手段,但也有些专家认为由于药物注射时无菌条件限制,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会增加关节内感染的概率而持反对意见。 目的:总结近年来通过关节腔内给药方式使用的药物、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并阐明关节腔内给药在骨科相关领域的应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万方中文系列数据库检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关于关节腔内给药在骨科相关领域临床应用的文章,检索词为“intra-articular,injection,orthopaedics,tranexamic acid, hyaluronic acid,corticosteroid,drugs,关节腔内给药”,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较旧和重复性研究。共搜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3篇。 结果与结论:在骨科相关领域中,关节腔内用药操作方法简单,经济,有效,但同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关节腔内注射止血剂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失血量并且经济、安全;关节腔内注射关节润滑剂能够减少关节内摩擦,改善关节腔内粘连,可以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一种较好的保守方法。而关节腔内注射激素类药物可以治疗炎性关节炎,短期疗效明显,但由于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较大,现已不推荐使用。关节腔内注射镇痛药物及其他药物利弊并存。总之,关节腔内用药疗效显著,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骨科医生应掌握好适应证,合理应用相关药物,且仍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制定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关节腔内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