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system-Ⅲ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微调手法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牵引组(P<0.05);腰部肌群生物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峰力矩比值(F/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医疗体操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医疗体操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作用。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治疗组采用常规的物理治疗和加强腰背肌、腹肌训练的医疗体操;对照组48例,仅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优良率都为87.5%,但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2%,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20.8%,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强腰背肌和腹肌训练的医疗体操能有效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种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根据临床确诊的4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非手术治疗组255例,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开放手术组201例,确诊后择期进行手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tomy,MED)手术组22例,确诊后经分析可行此手术者择期手术;以上2组手术患者术后3-7d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半年内避免搬重物,平均随访3年。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治愈率90.5%,开放手术治愈率为94.5%。MED手术组治愈率为86.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都需要手术治疗,选择治疗方法应根据出现腰腿症状的时间长短,有无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腰椎滑脱,以及突出的程度、年龄大小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背肌功能锻炼联合康复理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疗养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某院收治的73例腰椎间盘突出疗养员,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研究组36例。对照组接受康复理疗治疗,研究组接受腰背肌功能锻炼联合康复理疗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腰背肌群生物力学指标、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腰背伸峰力矩高于对照组,腰背屈伸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肌功能锻炼联合康复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养员效果显著,能够改善腰背肌群生物力学,减轻患者腰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背伸肌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心理辅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骶管药物注射,观察组则辅以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及骶管注射联合治疗。于入选时及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背伸肌群生物学特性,并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屈/伸比值、腰背伸肌群平均功率频率、积分肌电值、JOA、ODI及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伸肌群平均功率频率、积分肌电值、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腰背屈/伸比值、ODI评分及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骶管注射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背伸肌群生物学特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腰椎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两年随访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3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和非手术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非手术治疗组150例患者采用卧硬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及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168例,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常规的腰背肌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对照组优良率83.93%,非手术组优良率83.33%,两组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有些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寻求更为合适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手术组治疗69例;非手术组治疗51例,患者采取卧平板床、骶管封闭、骨盆牵引、理疗,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均随访2~4年。结果手术组治愈率为92.8%(64/69),非手术组治愈率为88.2%(45/51),两组结果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有些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8.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两年随访对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通过3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和非手术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非手术治疗组150例患者采用卧硬板床休息、骨盆牵扯引、理疗及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168例,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常规的腰背肌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83.93% ,非手术组优良率83.33%,两组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有些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对性核心肌群康复训练联合疼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核心肌群康复训练联合疼痛护理,持续4周.比较2组腰背肌力、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椎旋转复位法治疗后促进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择2003-06/2004-12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二分院骨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所有病例均有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痛,直腿抬高试验均〈60&;#176;。均在实施脊椎旋转复位法后7—14d实施功能锻炼。首先行脊椎旋转复位法治疗,然后根据医嘱、病情特点及个体状况采取3种锻炼形式(床上锻炼、地面锻炼和体疗室内器械锻炼)进行功能锻炼。锻炼内容:①康复初期:选用悬吊器(肩、手悬吊2种)和立位下肢训练器,前者主要是对腰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牵拉锻炼,后者主要锻炼腘绳肌及下肢后部肌群。②康复中期:选用腰椎旋转训练器(坐、立2种姿势,可单向也可双向)和走步机(正走、反走2种),前者主要锻炼腰椎旋转功能及周围小关节的协调性,纠正脊柱侧弯,后者主要锻炼下肢肌群的协调性及肌力。③康复后期:选用俯卧式腰背肌锻炼器和下肢锻炼器,前者主要锻炼腰背伸肌,后者主要锻炼下肢后群肌力。功能锻炼方法:上述3种锻炼形式相结合,每例患者锻炼项目一般为4—6项,每个项目交替进行,循环反复锻炼,30-60min/次,2次/d。锻炼次数及负荷依病情,身体状况而定,一般以不感疲劳,能耐受为宜。观察其锻炼前后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锻炼15,30d腰椎活动度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角度〉70&;#176;、脊柱侧弯消失、肌萎缩恢复和腰腿痛消失患者数多于锻炼前,差异有显著性(锻炼前分别为0,5,0,0,5例,锻炼15d后分别为9,17,2,2,15例,锻炼30d后分别为24,13,4,5,15例,P〈0.01)。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椎旋转复位后进行正确、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巩固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