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院1998-10~2005-01以来收治的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13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临床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随机采取HFOV及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NRDS患儿,比较其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 HFOV组患儿在治疗后4、12、24 h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并低于CMV组(P<0.01);两组患儿各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FOV组患儿上机后1 d胸片较CMV组明显好转(P<0.05).HFOV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于上机后1、2 d时较CMV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患儿治愈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OV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慢性肺疾病(CL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及气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能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重症NRDS早产儿按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HFOV+SIMV模式)20例和对照组(SIMV或A/C模式)20例,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1h、12h和24h血气变化、上机时间以及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机后1h与对照组比较,血氧分压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上机后12h、24h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3、0.23;0.33、0.55,P均>0.05)。研究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P<0.05);气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P<0.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结论 HFOV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治疗早产儿重症NRDS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4.
ARDS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天平 《急诊医学》2000,9(1):61-6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NRDS 64例,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30例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34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等.结果 HFOV组患儿吸入氧分数明显低于CMV组,PaCO2及氧合指数迅速下降,pH及PaO2明显上升,HFOV组发生肺气漏及慢性肺部疾病(CLD)等并发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6.
肺间质气肿(PIE)是在应用常频通气(C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随着高频通气(IFV)技术的应用,NRDS并发PIE的情况明显下降…;但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发生肺气肿,常导致PIE加重及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等。为此,我们对并发PIE的NRDS患者进行高频通气治疗,探索其参数调节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需机械通气的RDS患儿50例,2011年11月前以常频机械通气的25例患儿作为CMV组,2011年11月后以高频振荡通气的25例患者患者作为HFOV组。结果机械通气1h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O2)均较0h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在1h及6hHFOV组较CMV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24h后HFOV组的PO2、MAP与CM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患儿用氧时间与C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漏、颅内出血、心力衰竭、DI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休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发生休克症状的病人增多,但积极处理后可以缓解。结论 HFOV能更好更快的改善RD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用氧时间,但24h后的疗效与CMV组比较无差别,未缩短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休克积极处理后可以纠正。HFOV可以作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采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方法】住院新生儿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18例,I型呼衰143例,Ⅱ型呼衰75例;综合治疗同时采用高频喷射通气,每12h复查血气,观察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并观察有无气压伤、氧中毒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副作用发生。【结果】198例于高频喷射通气0.5~1h症状明显改善,脉搏氧饱和度达90%以上,均治愈(占90.8%)。两型呼衰治疗前后PaO2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PaOz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呼衰治疗前后PaCO2有显著性差异(P〈O.05)。14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6例高频通气后1h症状无改善而改气管插管常频机械通气。【结论】高频喷射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且操作简便,基层医院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ARDS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龄心肌梗死和反复心肌梗死患比例的明显增多以及伴有2型糖尿病患比例的明显上升,同时老年性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比例也明显增加,增加了AMI患的救治难度和AMI的急性期病死率。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自1998-01~2004-10共收治AMI合并ARDS12例,应用机械通气给予抢救,在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治疗,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使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吸入治疗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例ARDS患儿行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2例治愈,2例患儿由于合并其他并发症,家长予以放弃治疗;1例治疗后病情不稳定,最终死亡。结论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同时辅助外源性PS替代治疗,可明显改善ARDS氧合指数(Pa O2/Fi O2),使血氧分压迅速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缩短重症监护及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常规机械通气(CMV)与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83例重症MAS新生儿予CMV或HFOV治疗。观察比较CMV与HFOV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病情转归。【结果】CMV治疗组与HFOV治疗组动脉氧分压(Pa02)分别由治疗前的(47.95土14.44)mmHg、(62.16±23.03)mmHg上升为(82.84±19.82)mmHg、(81.69士23.84)mmHg(P〈0.05)。氧合指数(Pa02/Fi02)分别由治疗前的(218.30±70.98)(173.59±74.44)增加到(275.52±68.40)、(237.02±89.22)(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02)分剐由(51.42±12.43)mmHg、(48.95±12.11)mmHg下降到(40.11±7.87)mmHg、(41.89土12.69)mmHg(P〈0.05)。在颅内出血并发症中CMV治疗组高于HFOV治疗组(P〈0.05)。【结论】CMV与HFOV用于新生儿重症MAS疗效好,均能较快改善肺氧合功能,改善预后,HFOV在重症MAS应用中可作为CMV应用失败的补救方法,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15例NRDS患儿在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加用PS治疗,对照组(44例)未加用PS。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应用PS后患儿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发绀症状减轻或消失。用药1h后以及24h后,复查血气分析示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H值由略偏低变为正常,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用药6~8h后,复查胸片示治疗组肺部病变显著改善比例为50.7%,48h后复查胸片,治疗组肺部基本正常者为90.1%,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PS治疗NRDS疗效较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肺通气、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38例重症MAS新生儿予HFOV治疗。观察HFOV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病情转归。【结果138例中治愈31例(81.6%),放弃治疗7例。治疗1~2h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HFOV治疗前的(62.16±23.03)mmHg上升为(81.69±23.84)mm2Hg;吸氧体积分数(Fi02)由HFOV治疗1~2h的(0.48±0.14)降低为治疗24h后的(0.38±0.13);PaO2/Fi02由(173.59±74.44)增加到(237.02±89.2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48.95±12。11)mmHg下降到(41.89±12.69)mmHg,上述各指标前后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结论】HFOV用于新生儿重症MAS疗效好,能较快改善肺氧合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近年来对ARDS病理的进一步研究,机械通气策略也由过去的大潮气量逐渐发展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本文通过阐述ARDS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新发展,为临床通气治疗ARDS患者提供参考。ARDS机械通气治疗近期有望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血气、P_aO_2/FiO_2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 对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71.88%,大部分患者于机械通气治疗4~7天后病情好转或缓解,9例死亡,死亡率为28.12%,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严重左心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旦发生,应在严密监测情况下及早给以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技术在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总结自2002年以来用无创通气技术面罩正压通气抢救9例肺源性ARDS临床实践经验。结果:8例成功存活并治愈,避免了气管插管;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死亡。结论:无创通气技术可以早期应用于肺源性ARDS的抢救,减少气管插管机会,并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ventilation,HFJV)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92例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观察患者发绀、皮肤苍白变化及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 结果 192例急性呼衰患儿经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后,182例于0.5~1h内发绀消失、苍白皮肤转红润,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明显改善,血气分析PaO2上升(P〈0.01),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PaO2下降(P<0.01),治愈182例,无副作用发生。 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能有效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n-CPAP和PS治疗40例早产儿NRDS患儿,对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临床疗效、住院天数、胸部X线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气分析比较,联合治疗组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弥漫性肺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弥漫性肺出血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SV和SIMV模式进行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和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撤机成功率及气压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①两组的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但ASV组较SIMV组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脱机成功率均100%,无气压伤发生.②ASV组较SIMV组,潮气量(VT)增加而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道峰压(PIP)和平台压(Pplat)下降显著(P〈0.01或P〈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加通气(PEEPi)的发生率22.38% ,明显低于SIMV组的44.67%(P〈0.01),AS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亦明显缩短减少(P〈0.05).[结论]ASV模式应用于急性肺出血并呼衰患者,与传统SIMV模式相比具有相同的改善氧合的效果,但呼吸力学的改善更有利于撤机和肺保护,理论上减少机械通气加重肺出血的发生,且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控制性肺膨胀(SI)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5例ARDS病程早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确定基础通气模式,分别测定SI前、SI时,SI后10 min、1 h、2 h、3 h、4 h、5 h的肺气体交换、肺力学、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25例中,有2例因血压明显下降而退出,18例在实施SI后SaO2均有明显上升,有效率78,3%。SI时SaO2均有明显下降.但此后迅速上升,10 min~1h时达到最高值,疗效可维持4 h;SI能显著改善肺顺应性(Cdyn),SI后1 h时平台压(Pplat)即有明显下降.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在4h时下降明显;SI时CVP明显增加,但在SI结束后很快恢复到SI前水平。25例中未有气压伤的表现。结论SI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有效复张塌陷的肺泡,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增加氧合,对循环系统影响小,安全有效,但具有时效性,对于原发于肺部病变所致的ARDS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用SI要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