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首发症状常为眩晕或意识障碍,可合并有眼球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等。影像学特征为病灶多发,幕上幕下同时出现,以小脑、丘脑、枕叶、中脑梗死多见。该病预后差。结论: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MRI优于CT,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于1980年由Caplan首次提出并命名。随着影像技术及脑血管造影技术普及发展,自1990年以来国内有大量病例报道。TOBS是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单侧或双侧丘脑、脑干、小腑、枕叶、颞叶2处或2处以上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临床征候群。国内有报道TOBS占脑梗死的4.3%~5.0%。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TOBS患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并行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结果:8例经头颅CT确诊,余22例经MRI确诊。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塞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对后颅凹病变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4.
齐伟哲  冯凯  吕宪民  张玉霜 《临床荟萃》2009,24(22):1975-197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由Caplan发现并命名,是一种特殊表现的脑血管病,系基底动脉尖部位缺血或闭塞而致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底部血液循环障碍并有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发病时多表现为头晕、视力障碍、一过性意识障碍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重视,易延误病情。本病易反复发作,病死率较高。且发病后该病常发展为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导致脑干及小脑梗死,极其凶险,预后极差,早期预警及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现将我们收治的42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及转归进行分析,旨在对该病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本文对2006-2010年收治的8例TOB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以中老年男性为多,多有原发性高血压等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预后差。结论 TOBS是一种重症缺血性脑血管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TOBS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1999~2006年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10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35~65(平均56.4)岁。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艳 《临床荟萃》2008,23(13):937-93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由Caplan[1]发现并命名,系由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 cm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笔者收集TOBS患者2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科1998~2004年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慧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508-550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系由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起病凶险,临床表现多样,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笔者收治1例,自2004—2008年发生3次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兰俊  徐敏 《临床荟萃》2011,26(13):1170-117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于1980年由Caplan首先提出,临床较少见,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的提高和MRI技术的普及应用,TOBS确诊率大大提高,相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它是由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项端共5支血管缺血或闭塞所致血液循环障碍,以丘脑、中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枕叶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TOB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的形态学分析,更全面地认识脑干梗死。方法:分析45例脑干梗死患者不同临床表现,并将磁共振检查结果按不同部位分类并统计。结果:本组病例临床有22例桥脑梗死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类似于大脑半球梗死的表现,占脑干梗死59.5%。从MRI检查看,病变部位主要在桥脑旁正中区。结论:脑干梗死表现形式多样,对老年纯运动性卒中或感觉卒中的患者,除考虑大脑半球腔隙性梗死外,应高度警惕脑干梗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1999~2005年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51~73(平均64.8)岁.既往高血压病史4例,心脏病史3例,活动中发病4例,安静中发病3例,睡眠中发病2例.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眩晕呕吐6例,视物模糊3例,意识障碍7例,其中嗜睡2例,昏睡1例,昏迷4例.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6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3-74(平均54.3)岁。其中50-70岁4例。既往高血压病史4例,糖尿病5例,风心病1例,克山病1例,房颤3例。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9~2004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0-05/2007-12收治经MR确诊且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syndrome TOBS)。现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45~65(50.26±4.21)岁,有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9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MR检查明确诊断。本组均为急性起病,安静状态下发病10例,活动时发病2例,入院时间为发病后6 h~4 d,症状:神志清楚3例,嗜睡5例,昏迷4例,眩晕、恶心、呕吐10例,眼球运动障碍8例,瞳孔异常9例,偏盲5例,皮质盲3例,构音障碍5例,吞咽困难6例,共济失调9例,有行为异常4例,双侧肢体感觉障碍4例,双侧肢体不完全性瘫2例。1.2方法1.2.1头MR检查本组均在发病后7 d以内完成头MR及FLAIR(水抑制序列)检查。1.2.2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本组均在发病后14 d内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检查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后,置入5F动脉鞘,沿鞘送入导管导丝,在导丝引导下分别将导管先端置于主动...  相似文献   

16.
现将我院1997~2005年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临床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改变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发现中脑、丘脑、小脑、枕叶及颞叶内侧等多个部位存在梗死灶,脑疝及并发症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TOBS临床表现多样,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2003-10~2006-03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1998-2005年的31例确诊TOB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S以意识障碍、眩晕、肢体运动障碍起病多见,合并视觉、眼球运动、偏身感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丘脑、枕叶、小脑、中脑、颞叶等多部位梗死灶。结论 TOBS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基底动脉尖部缺血或闭塞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双侧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等不同程度损伤[1-2],其发病凶险、病情重、预后差,如相关文献报道TOBS患者的死亡率为25%[2].由于TOBS系大脑后循环障碍,故溶栓治疗效果较差[3].近年来我科联合采用头部亚低温干预及纳洛酮治疗TOBS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