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类型的关系,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9例脑卒中患者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比例为59.42%。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缺损者。病变部位位于左半球易发生抑郁。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药诊治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脑卒中发生以后,以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其发生率多在40~50%,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脑卒中后病程、患者的个性、社会、家庭等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抑郁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合并症、既往抑郁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关系、性别以及病灶数目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治疗通常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惊厥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所致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抑郁症发生率与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96例单一首发病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SSS)进行检测。结果:皮层病灶及皮层下病灶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34.3%与17.1%,左右半球病变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42.5%与17.5%,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中重度缺损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25.0%与44.9%,以上各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是对躯体残疾产生的心理反应,并具有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调查评分,通过脑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并根据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急性期进行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8.8%,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以轻、中度者居多,占86.9%,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变部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及ADL受限者发生率更高。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有较高的发生率,脑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与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96例单一首发病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SSS)进行检测。结果:皮层病灶及皮层下病灶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34.3%与17.1%,左右半球病变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42.5%与17.5%;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中重度缺损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25.0%与44.9%,以上各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是对躯体残疾产生的心理反应,并具有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氟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致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并观察氟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对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110例进行评估,分为抑郁组(48例)和非抑郁组(62例)。观察抑郁与性别、脑卒中性质、病灶部位、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抑郁患者采用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以HAMD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抑郁的发生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lt;0.05),氟西汀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减分率比较(治疗前后HAMD平均分分别为24.1&;#177;4.9,5.1&;#177;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生物因素有肯定的关系,氟西汀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致脑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并观察氟西汀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 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对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 110例进行评估,分为抑郁组( 48例)和非抑郁组( 62例).观察抑郁与性别、脑卒中性质、病灶部位、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抑郁患者采用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以 HAMD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抑郁的发生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05),氟西汀治疗前后 HAMD量表评分减分率比较 (治疗前后 HAMD平均分分别为 24.1± 4.9,5.1± 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1).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与生物因素有肯定的关系,氟西汀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抑郁与病灶部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7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状态,并根据临床体检结果判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统计抑郁发生率。结果: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病率为31%(22/70);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47%(7/15)]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27%(15/55)];ADL能力差的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37%(18/49)]明显高于ADL独立的患者[19%(4/21)](x^2=3.9338,P&;lt;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即存在较普遍的抑郁情绪,抑郁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抑郁与病灶部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7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状态,并根据临床体检结果判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统计抑郁发生率。结果:脑卒中后早期抑郁的发病率为31%(22/70);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47%(7/15)]明显高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27%(15/55)];ADL能力差的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37%(18/49)]明显高于ADL独立的患者[19%(4/21)](χ2=3.9338,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即存在较普遍的抑郁情绪,抑郁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脑卒中病人抑郁发生情况、脑卒中后抑郁与各相关因素的关系、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发生抑郁症90例(32.1%);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疾病、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有关.[结论]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对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对136例脑卒中后老年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其中抑郁55例,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和服用?罗西汀的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为40%,以轻中度抑郁为主;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文化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罗西汀治疗24周后,有效率达89%。结论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与性别、病变部位、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情况。方法对112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分析符合PSD诊断的42例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PSD的发生率为37.5%,其中以轻-中度PSD为主,占90.5%(P<0.01);女性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基底节病变的PSD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脑皮质或小脑、脑干病变(P<0.01),但不同大脑侧别病变的PSD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发病灶的PSD发生率高于单发病灶(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PSD发生率高于中度神经功能缺损(P<0.05)和轻度神经功能缺损(P<0.01);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高,以轻、中度PSD为主;女性较男性易患PSD;基底节病变PSD发生率较高,PSD的发生与病变的大脑侧别无关;病灶损害愈多,神经功能缺损愈严重,PSD发病率愈高;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和抗抑郁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The incidence of PSD patients is very high.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incidence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A total of 465 stroke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The neurologic deficit score was tested us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 multiple factor analysis with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related factors of PSD. A total of 146 cases (31.4%) were identified as suffering from PSD. In addition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mportant risk factors of PSD included of sex, lesion location, the course of post-stroke and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ll P < 0.05). Above mentioned factors about the patients of PSD are very significant and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treating.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12 9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变部位和抑郁的关系。结果 :抑郁发生率为 39.81% ,轻、中、重度分别占 12 .6 5 %、19.4 4 %、7.72 %。临床表现以中度抑郁为多见。前半球比后半球病变更易发生抑郁 ,大脑左前部较其它部位容易发生抑郁。结论 :病变部位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oststrokedepression,PSD)睡眠行为及睡眠进程的变化,并针对此变化提出PSD患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自编睡眠调查表及多导睡眠仪对28例PSD患者的睡眠行为障碍进行调查和检测,并与28例无抑郁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抑郁组患者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过度及晨醒时伴心境恶劣倾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存在潜伏期长、觉醒时间长、觉醒次数多、睡眠效率低、睡眠维持率低和REM潜伏期短(P<0.01)。结论睡眠障碍是PSD的重要临床症状,睡眠行为与睡眠进程中各种检测指标的异常与PSD的病程发展及发病机理相关,临床上应高度重视睡眠障碍对PSD患者卒中康复的影响,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PSD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17版,对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评分,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SD患者18例,总发生率为33.9%。其中轻度8例,占44.5%;中度6例,占33.3%;重度4例,占22.2%。PSD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占77.8%。病前身体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与PSD的发生无关。性别、病后身体状况、家庭关系与PSD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性别、病后身体状况、家庭和睦情况为PSD的相关因素。教育程度和病前身体状况与PSD无关。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5年卒中后抑郁症患者208例。结果和结论 卒中1个月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1周时显著增高(P〈0.001)。女患者抑郁症发病率比男患者显著增高(P〈0.001)。额颞顶皮质区受累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比其他部位有显著增高(P〈0.01)。神经功能缺损越重,抑郁症的发生率越高。抑郁症患者肌力恢复情况较非抑郁症患者差(P〈0.05)。中年年龄段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年龄段患者(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康复的作用。方法通过Hamilton抑郁量表调查PSD的发生情况,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和心理康复治疗。结果PSD的发生率为62.75%。抗抑郁药物和心理康复治疗PSD均有效,药物治疗显效快,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心理康复治疗显效相对缓慢,但无副作用,可进行长期治疗。结论脑卒中的康复特别是PSD的康复,心理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伍俊  罗国刚 《中国康复》2017,32(4):271-274
目的:研究脑卒中发病1个月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共纳入160例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收集一般资料、临床变量和血液生化检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等),入院时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发病1个月时评估NIHS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分析对比2组间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恢复期PSD的发生率为38.1%,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12.5%、16.9%、8.7%。与非PSD组比较,PSD组患者病灶数目多(P0.05),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较高(P0.05),入院时及发病1个月后的NIHSS评分高(P0.05),发病1个月后ADL及FMA评分低(P0.05),手功能及步行能力差(P0.05),发生肩手并发症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发病时的NIHSS程度、缺血性卒中病灶数目、肩手并发症、步行能力为恢复期发生PSD的相关因素。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发病时NIHSS评分、缺血性卒中病灶数目、肩手并发症、步行能力为脑卒中恢复期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