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环节。抗栓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两个基本机制在体内紧密联系,因为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抗栓治疗应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两个环节,分别称为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2.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傅向华  孙家安 《临床荟萃》2004,19(3):162-163
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两个基本机制在体内紧密联系 ,因为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 ,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抗栓治疗应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两个环节 ,分别称为抗凝血酶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 (ADP)受体拮抗剂 (噻氯吡啶、氯吡格雷 )和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阿昔单抗等 ) ;使用较多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水蛭素以及其衍生物、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钠 (商品名 :华法林 )等。抗…  相似文献   

3.
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时凝血系统活化,并促进炎症进一步发展;炎症也可引起凝血系统活化,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脓毒症的恶化.抑制凝血系统活化则可抑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已经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在改善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异常方面有显著作用,该作用与蛋白C系统活化有关[1-2].血小板是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脓毒症早期就有细菌毒素和炎症介质通过多种途径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膜糖蛋  相似文献   

4.
自1951年Schneioler报道在产科病例中发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来[1],DIC就一直是医学上的经典课题,受到基础、临床学界的关注和重视。DIC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病理过程。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5.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8,23(6):381-384
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细胞组成的,可发生于循环系统的各个部位,包括静脉、动脉、心腔和微循环.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在体内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支架置入与凝血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血管支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置入后存在明显的反应过程,主要表现在凝血系统的激活以及炎性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的显著升高.动脉硬化性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伴随着血小板活化过程,活化的血小板可能是支架置入后短期内血栓形成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常规抗凝以及抗血小板治疗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了血小板的活化.支架奉身作为一种外来刺激物,首先引起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聚集和激活,分泌出大量的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导致血栓的形成,随之大量的白细胞将在血管损伤部位聚集然后分泌出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导致平滑肌细胞大量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增殖反应,由于新生内膜的大量增生,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引起支架内再狭窄.因此认识凝血系统、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防止心血管支架置入后的冉狭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及血粘度等等,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另外在临床上还发现在夏季发生腔隙性梗塞的老人比较多。本文就老年人腔隙性发病的季节性是否也存在血小板活化上的不同进行一点探讨。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皮受损后暴露的胶原激活人体的凝血因子引起血小板聚集,引发凝血过程。血小板在活化的同时释放血小板微粒,血小板微粒具有促凝功能。目前,血小板微粒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精确度。血小板微粒在冠心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多种血栓性疾  相似文献   

9.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08-108
答: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区别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来自血小板,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是组织因子本身所提供的。另外,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过程较为缓慢,约需数分钟之久。而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可绕过很多内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反应速度较快,数秒钟内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0.
体内血栓的形成是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系统激活的共同结果。血栓不仅由纤维蛋白所组成,而且含有大量激活的血小板。但常规的溶栓治疗主要是针对凝血过程的最终产物-纤维蛋白。近年来,虽然新一代的溶栓药物如重组单链组织型血浆素原活化物以及重组单链尿激酶型血浆索原活化物等相继问世。提高了溶解血栓纤维蛋白的特异性,但是仍然忽视了血小板在血栓溶解中的作用。通过对血栓形成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抗血小板药物与溶栓药物联合应用的观点,给人们提供了一条加速体内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