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偏瘫患者腕指背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指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常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腕指背伸时的肌电均值、腕背伸的主动活动度(ac-tiverange of motion,AROM)、上肢Fugl-Meyer评分(FMA)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腕指背伸时的肌电均值、腕背伸AROM与FMA评分均增加(P0.05)。结论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有助于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相比,二者的疗效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方法:选发病4周内的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组30例,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次数:1次,日,5次,周,15次为一疗程。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MMT法)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进行评测.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记录。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及应用Fugl-Mever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与对照1,2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的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在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腕背伸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应用AM800型神经功能重建仪对患侧上肢腕背伸肌群进行2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入院24h内和治疗后12周分别对两组的最大肌电幅度、腕背伸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法及改良Barthel(MBI)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腕背伸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的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偏瘫上肢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发病在 4周内的脑卒中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0例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ADL功能训练 ,治疗组还应用AM 80 0型神经网络重建仪 ,对瘫侧腕伸肌群进行 4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幅值 ,伸腕主动关节活动范围 ,腕伸肌力于每次治疗前后均给予测评并记录。此外FMA上肢运动功能积分 ,FIM自我照顾中的进食、梳洗、穿上衣项目 ,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给予评定。结果 治疗后各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 ,经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经方差分析 ,差异也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 ,上肢运动和功能恢复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许林海  韩丽雅 《中国康复》2015,30(3):185-18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上肢功能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上肢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肩外展及腕背伸主动活动范围(AROM)测定、主动肩外展和腕背伸时三角肌和桡侧腕长伸肌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值(IEMG)测定。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FMA评分、FIM评分,肩外展AROM、腕背伸AROM、IEMG值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功能强化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偏瘫上肢功能的临床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发病在4周内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ADL功能训练,治疗组不AM800型神经网络重建议,对瘫侧腕伸肌群进行4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幅值,伸腕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腕伸肌力于每次治疗前后均给予测评并记录。此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组(肌电触发组)19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组21例(NMES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与NMES组比较,肌电触发组各项评分均有提高(P<0.05)。结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手功能障碍,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8.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肢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加以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和病程3个月分别测定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和用Fugl-Meyer评估表(FMA)对息侧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3个月后ARoM、EMG幅值和FMA积分恢复优于对照绢(P<O.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肌电触发电刺激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肌电触发电刺激组加以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在患者入组时和治疗2个月时分别测定腕背屈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并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患侧上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肌电触发电刺激组治疗后的AROM和FMA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腕背屈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腕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作业治疗、ADL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AM800型神经功能重建仪,对患侧上肢腕伸肌群进行2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每次治疗前后均进行测评并记录。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法(FMA)等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0.01),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治疗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伸腕功能和肌电信号,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9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作业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予靳三针结合作业治疗,疗程4 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定(FMA)和Barthel 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FMA、BI 评分差值试验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和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EMG-FE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手功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侧上肢给予EMG-FES,对照组患侧上肢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2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次15min,每周5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和10s抓握测试(HGRT)进行评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其疗效。 结果:治疗前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FMA、BI和HGRT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FMA、BI和HGRT评分分别为(56.45±9.05)分、(91.00±7.18)分和(10.4±4.51)次;对照组分别为(55.55±9.71)分、(84.7±12.62)分和(8.05±4.27)次,HGRT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FMA、BI和HGRT评分分别为(62.95±3.32)分、(98.7±3.93)分和(13.0±3.68)次;对照组分别为(58.60±7.70)分、(89.7±10.94)分和(9.26±4.12)次,经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肌电反馈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具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偏瘫手的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爬行训练结合双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康复,对照组加用单侧电刺激,治疗组加爬行训练和双侧电刺激,共2 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Fugl-Meyer 评定(FMA)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肢MAS 评分、FMA评分及改良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优(P<0.05)。结论爬行训练结合双侧电刺激能比传统的患侧刺激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魏建民  杨杰  刘郡 《全科护理》2012,(20):1908-1909
[目的]探讨多渠道加强脑卒中教育对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实验组(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非卒中单元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卒中单元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与训练,以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BI)指数评定,分别在入院后24h和治疗后30d对病人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FAM及BI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作为一种多元医疗模式,多渠道加强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依从性,可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功能的康复,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颤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44 例,随机分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2),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加常规推拿,观察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加中医推拿颤法。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 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FMA及BI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颤法能促进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减重训练(PBWS)对提高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早期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其中A组20例,整个康复过程均用常规康复治疗;B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2周后加PBWS;C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5周后加PBWS。3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但B组与A组、C组相比大部分评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介入PBWS可进一步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行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许佳  胡世红  凌晴  陈丽丹 《中国康复》2012,27(4):260-262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C组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侧肩关节X线片及肩关节指诊评价复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部分评定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C组复位率明显高于A、B组(45%、15%、25%,P<0.05);3组FMA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更高于A、B组(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分析该疗法对患者运动相关脑皮质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在治疗前对2组患者进行fMRI检查,并对治疗结束2个月后9例观察组患者及8例对照组患者(该期间2组患者均继续相应治疗)再次进行fMRI检查。 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分别为(28.00±7.89)分和(21.95±5.99)分]、BI评分[分别为(76.50±11.36)分和(65.50±12.96)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但BI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个月后通过fMRI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观看动作视频时其双侧中央前回、顶叶及辅助运动区激活程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观看动作视频时其大脑区域激活情况较治疗前无明显规律性、实质性改变。 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增强镜像神经元系统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脑卒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康复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康复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估,同时进行DTI...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接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还接受4周的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①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FMA较常规康复组显著提高(P0.05),但BBS和BI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急性期亚组的FMA和BI较常规康复组急性期亚组显著升高(P0.05),而BBS在两个急性期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经过4周康复干预,FMA、BBS和BI在两个恢复期亚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