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6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9年9月诊治的66例子宫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检查资料,并对有条件随访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病理特点为瘤细胞丰富,细胞大小形态尚一致,核分裂象每10个高倍视野0~4个,临床表现以月经改变及腹部包块为主,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无1例复发,行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仅1例术后复发,第2次术后诊断仍为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结论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临床表现与普通子宫平滑肌瘤相似,镜下病理细胞可异常丰富,甚至出现个别异形细胞,易与平滑肌肉瘤混淆,但预后好,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全子宫切除或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2.
子宫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1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复习14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冷冻诊断.对照组为10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结果 患者年龄27~ 65岁,平均年龄44.6岁;11例有月经改变史.镜下见高度致密的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的瘤细胞,丰富程度类似于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胞质少;所有病例均可见大的厚壁血管,其中3例见明显的胶原化间质.免疫组化:11例h-caldesmon(+)、desmin (11/14)和SMA (9/14)不同程度(+),3例CD10局灶(+).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镜下形态与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非常相似,但免疫组化h-caldesmon(-),CD10(10/10)、desmin(9/10)和SMA(6/10)(+).结论 子宫高度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与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鉴别非常困难,尤其在冷冻切片诊断中;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对2例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子宫平滑肌腺瘤样瘤均发生在中年女性,临床与大体检查类似子宫平滑肌瘤,肿瘤境界清楚,镜下特点为大量平滑肌束间散在分布许多大小不等的腔隙;腔隙内衬扁平或立方细胞,可见刷状缘和线状桥连接的特征,瘤细胞核异型性小,无核分裂象。免疫组化:腺瘤样瘤细胞CK和MC(+),CD34(-);平滑肌瘤细胞SMA(+)。结论平滑肌腺瘤样瘤是一个具有明确形态学特征的腺瘤样瘤的变型,其病理形态学特点为瘤性增生的平滑肌束中散布腺瘤样瘤的成分,该肿瘤应与子宫平滑肌瘤、浸润性腺癌等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卵巢平滑肌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平滑肌瘤是原发于卵巢的一种极罕见良性肿瘤,迄今为止,国内外仅有60余例文献报道。在病理诊断上易与卵巢其他间叶组织肿瘤相混淆。本文报告2例并讨论该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2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72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妊娠24例,合并变性15例;非妊娠248例,合并变性14例。妊娠变性率高于非妊娠者(15/24与14/248,P<0.001)。绝经患者23例,7例合并变性;非绝经患者249例,30例合并变性。绝经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率较非绝经者高(7/23与30/249,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肌瘤易发生变性,绝经患者更易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对绝经后妇女合并肌瘤者应常规术前诊刮。  相似文献   

6.
舒楚强  罗军  张芳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04-1605
[目的]探讨富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CUL)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手术途径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因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CUL 80例(研究组)及普通平滑肌瘤80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随访5年比较两组复发率及预后.[结果]①两组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特征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随访5年CUL复发率为18.75%,较对照组高(x2=0.426,P=0.031).③研究组不同途径手术方式对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无影响.[结论]①CUL患者可保留子宫,但复发率较高,术后需密切随访;②对CUL施行微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了 3 1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并收集临床资料 2 5例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改变、盆腔包块、阴道不规则出血、痛经等。大体标本特点与普通子宫肌瘤相似。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良性肿瘤 ,术后随访 2 5例 ,均存活。结论 :子宫特殊平滑肌瘤属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M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BM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对肿瘤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6例BML均为女性,平均50.2岁。5例子宫平滑肌瘤术后7~18年发生转移,其中1例同时发现原发灶和转移灶。肺转移5例,其中1例伴有腰椎转移,另1例为腹腔淋巴结转移,复查子宫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良性平滑肌瘤,肺、淋巴结及腰椎肿瘤组织形态类似于子宫平滑肌瘤,细胞无异型,未找到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平滑肌源性,雌、孕激素受体(+)。结论BML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的女性,肺是主要转移部位,激素依赖性。该病变病程缓慢,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子宫奇异性平滑肌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220-221,i015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有报道称包括微小的无症状子宫平滑肌瘤在内,3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高达70%。大多数平滑肌瘤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特殊亚型其组织形态或生长方式类似于平滑肌肉瘤,易造成诊断陷肼。尤其是奇异型平滑肌瘤(bizarreleiomyoma),因细胞的不典型性似恶性细胞,需要提高对该瘤的认识。1临床资料取抚顺市中心医院199801—200201间病理诊断为子宫奇异性平滑肌瘤6例。患者年龄25~56岁,平均40岁,主要症状是盆腔肿物、腹痛、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1例腹胀伴大量浅黄色腹水(4500ml);3例临床上无症状,经体检发现;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了31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收集临床资料25例进行随访。结果;本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改变、盆腔包块、阴道不规则出血、痛经等。大体标本特点与普通子宫肌瘤相似。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良性肿瘤.术后随访25例,均存活。结论:子宫特殊平滑肌瘤局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子宫ETT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48岁。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2年。大体见子宫峡部有一病灶呈溃疡状,直径3cm伴出血、坏死,肿瘤浸润肌层距浆膜〈0.1cm。镜下见ETT呈膨胀性生长,推进式浸润子宫肌层;肿瘤由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瘤细胞排列成巢状、片状、团块状,位于玻璃样或嗜伊红色肿瘤坏死碎屑组织中,形成“地图样外观”;上皮样分化瘤细胞中~大,胞质透亮或嗜伊红色,细胞境界清楚,核不规则、核仁明显;细胞巢中央可见小血管。肿瘤细胞AE1/AK3、CK18、inhibin、HCG、PLAP、p63和Ki-67均(+)。结论 ETT是一种罕见的滋养细胞肿瘤,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但恶性程度较低。ETT应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他滋养细胞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2.
上皮样血管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4例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1例做电镜观察。结果 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61岁。头颈部2例,膀胱1例,上臂1例。癌细胞上皮样增生呈片状,细胞大,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可见胞质内空泡形成,偶见含有单个红血球,多数病例能找到互相吻合的血管腔隙,其内衬非典型的内皮细胞,间质易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和含铁血黄素。Vim、CD31、CD344例均( );FⅧAg及低分子角蛋白(CK7)2例( );S-100、HMB45、EMA、HHF35和SMA4例均(-)。电镜观察1例见胞质内含丰富的微线和少许W-P小体。3例随访1-3年,2例有转移,1例转移至局部淋巴结,1例转移至肺,1例术后半年死亡。结论 上皮样血管肉瘤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4例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石蜡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旋涡状或束状排列,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丰富,淡嗜酸性,常见多核或单核瘤巨细胞,胞核染色空淡,间质常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瘤细胞CD21、CD35和clusterin(+),部分肿瘤细胞EGFR、S-100、CD68、EMA和vimentin(+),CK和CDla(-),Ki-67表达程度不一。结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形态学变化较大,确诊需要依靠详细的病理形态观察和多种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4.
化生性胸腺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2例化生性胸腺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化生性胸腺瘤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2岁和46岁.镜下肿瘤显示双相分化特点,上皮细胞与梭形细胞交错分布并相互移行.上皮细胞呈岛状排列并相互吻合,细胞轻度异型,可见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梭形细胞形态温和,呈束状排列;两种类型细胞中均偶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上皮细胞AE1/AE3强(+),EMA灶状(+),vimentin和CD20(-),Ki-67为3%~4%;梭形细胞vimentin弥漫(+),EMA和CgA弱(+),CD20(-);间质淋巴细胞CD3(+),TdT(-).患者均无重症肌无力.术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类罕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胸腺肿瘤,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滑膜肉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的形态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原诊断为滑膜肉瘤的病例66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0例、纤维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13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10种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66例原诊滑膜肉瘤的病例中,最终确诊为滑膜肉瘤者27例,诊断准确率40.9%。最易误诊为滑膜肉瘤的肿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占31.8%。5例滑膜肉瘤最初误诊为其他梭形细胞肉瘤。组织学双向分化是其主要特点,分单相纤维型,双相型和低分化型,未见单相上皮型病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和/或EMA,同时vimentin阳性,S-100和PGP9.5也有一定阳性率。bcl-2蛋白阳性率高,多为弥漫性。其他几种梭形细胞肉瘤不表达CK和EMA,bcl-2蛋白阳性率低或局灶阳性。结论 滑膜肉瘤是一种容易误诊的软组织肉瘤,免疫组化同时表达上皮性和间叶性标记。最易误诊的肿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bcl-2蛋白检测对滑膜肉瘤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光镜下癌细胞呈巢索状弥漫排列,形态类圆形、空泡状,大小较一致,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免疫组化示AE1/AE3、CK20、EMA、NSE、CgA、Syn和CD56(+)。结论Merkel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掌握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彻底切除病灶结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是治疗Merkel细胞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0例RO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4-78岁,平均57.8岁.病变位于左肾6例,右肾4例.大体见瘤组织边界清楚,切面均质、棕红色或褐色,3例瘤中心可见纤维性瘢痕...  相似文献   

18.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5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35例SFT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5例SFT的发病年龄为9~79岁,平均47.5岁,男女之比为1.2:1,发生于13个部位.镜下可见多种改变并存的现象: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的细胞稀少区和富于细胞区交替分布,有粗大的瘢痕样玻璃变性的胶原、分支状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及大量增生的呈血管瘤样改变的薄壁血管;偶见黏液变、小囊性变及脂肪细胞分化.其中9例为恶性SFT.结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的病理形态与生物学行为之间不是绝对相关的(形态学为良性的SFP也可以有浸润),因此必须进行长期随访.一般情况下肿瘤有蒂和可以完整手术切除是良好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0例LBL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5~43岁,男15例,女5例,13例纵隔占位者9例伴锁骨上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以颈部或全身多发性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1例则表现为胸椎骨的病变。光镜下表现为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瘤细胞胞质少,核染色质细腻,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TdT、CD3、CD43、CD99(+),MPO(-)。仅1例呈CD20弥漫(+)和CD79a(+)。19例诊断为T-LBL,1例为B-LBL。1例T-LBL同时呈CD79a弥漫弱(+)。随访13例,4例出现中枢神经侵犯,4例累及骨髓,4例死亡。结论 患者尤其是青少年临床出现纵隔占位伴锁骨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应首先考虑T-LBL,光镜下瘤细胞中等大,核浆比大,染色质细腻,常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TdT阳性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