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海藻酸盐的理化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研究和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藻酸钠和藻酸钙的理化特性及在骨、软骨组织工程研究和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系统回顾。资料来源:检索2000/2006 Medline与藻酸钠或藻酸钙相关的文献,检索词"sodium alginate,Calcium alginat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2006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关于藻酸钠或藻酸钙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藻酸钠,藻酸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与藻酸钠或藻酸钙相关文献212篇进行筛选,并排除综述类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有71篇。资料提炼:对71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排除重复性文献,纳入33篇文献,其中22篇关于海藻酸理化特性,11篇为临床应用。资料综合:①藻酸钠水溶液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发生侧向交联由液态变为凝胶态,该水凝胶具有很好的亲水性,营养物质易于渗透扩散,其酶解产物对人体无毒害作用。这类凝胶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骨或软骨组织工程中、在药物缓释系统、创伤修复、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等临床过程和改善水质、净化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②藻酸钙凝胶是藻酸钠的置换物,是一种中性偏碱的基质材料,除机械强度较差外,它在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细胞-材料界面、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和可塑性等方面都有利于种子细胞的接种和生长,是理想的组织工程基质材料,尤其在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结论:海藻酸盐主要从海藻中提取,其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工程及临床应用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海藻酸盐基生物医用材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海藻酸盐基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种多形式且多功能性物质,为推动该物质的广泛且有效地临床应用,以综述的方式全面评述其结构与功能、制备与应用。资料来源:采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4-01/2006-12关于海藻酸盐的文章。检索词“alginate,microcapsule”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海藻酸,微囊”,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核,纳入标准:①关于海藻酸盐基生物医用材料的结构和功能。②对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等。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76篇,排除重复性研究21篇。55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25篇关于海藻酸基生物医用材料的结构和功能,30篇关于生物相容性研究。资料综合:从海藻酸盐基生物医用材料的结构与功能、产品标准、微囊、栓塞剂及其生物相容性等5个方面综合述评。①海藻酸不同的组成成分及其不同的结构和构象表现出凝胶化性能、金属离子螯合性能、生物学性能。②海藻酸微囊的制备目前常用的是与人工合成的阳离子聚合物--聚赖氨酸藉单凝聚法或/和复凝聚法。近年来尝试采用壳聚糖代替或修饰制备海藻酸微囊,其制备方法温和、简单、成囊速度快,其微囊球性度和光洁度好,药物稳定性好且利用度高。现已将海藻酸盐微囊化应用于细胞、疫苗、蛋白质及药物中。③海藻酸盐栓塞剂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靶向栓塞定位好,栓塞球大小易控而且质量稳定等优点,现已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和子宫肿瘤的治疗中。④海藻酸囊化材料不仅要与囊化供体组织细胞相容,而且还与宿主环境中的组织及免疫系统相容。结论:海藻酸盐独特的性能赋予其能安全地用于人体,而且在用于药物缓释和再生医学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藻酸盐敷料的临床应用:与传统材料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对澡酸盐敷料的特性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创面愈合提供更好的生物敷料.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Ei数据库1960-01/2009-10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澡酸盐,敷料,临床应用,dressing,alginate",纳入澡酸盐特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排除重复及Meta分析类文献.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结果:共检索到65篇相关文献,1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8篇文献为重复或Meta分析.藻酸盐是由海带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碳水化合物,而藻酸盐敷料是从海藻中提炼的柔软无纺织纤维,它含有85%天然藻酸盐纤维,1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渗出液,形成凝胶,与渗液发生Na~+/Ca~(2+)离子交换.藻酸盐敷料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在压疮的处理、肛瘘的护理、造口护理、糖尿病足护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与传统敷料比较,藻酸盐敷料感染率较低,其原因,一是其密闭性好,与外界隔绝:二是可促进局部血管增生,增加血液供应,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三是潮湿、微酸环境有利于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增强局部杀菌能力,降低感染发生率.这类材料还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伤口愈合,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应用等.结论:澡酸盐湿性敷料可以提供最适宜伤口生长的湿润环境,保留渗出液中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和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上皮细胞的移行:同时使伤口内微循环保持低氧状态,刺激新生毛细血管的生长,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学术背景:椎间盘组织工程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研究的成果却不多,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支架材料这个瓶颈。目的:介绍近年来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检索策略:以网络数据库为主,查询Pubmed,Elsiver,Springerlink,Highwire等数据库1994/2007关于椎间盘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的文献,检索关键词为"intervertebral disk,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CNKI,数据库2000/2007的相关文献为补充,限定文献语种种类为中文,检索关键词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同时手工翻阅相关书籍。纳入标准:内容与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相关。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到5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40篇符合纳入标准,进一步查找全文,纳入其中25篇进行归纳总结。资料综合:目前常用的材料按其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及复合材料3大类;按其形状又可分为凝胶状、海绵状和纤维网状3大类。详细介绍了壳聚糖、脂肪族聚酯均聚物、藻酸盐、胶原、小肠黏膜下层、纤维蛋白胶、明胶、磷酸钙等材料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结论:目前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不少,但缺少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研制和开发应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仍是椎间盘组织工程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有限,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对修复软骨缺损有重大的意义。而软骨种子细胞是研究组织工程软骨最为重要的材料,也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探讨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对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1/2004—09相关文章,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 cartilage,seeding chondmcyt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医学数据库和http://www.wanfangdata.com.cn 2002—01/2004—12相关文章,检索词“组织工程,软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单一样本研究。排除条件:①重复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的相关文献,其中10篇因系重复研究而被筛除。选取的25篇分别选自19种不同的杂志。资料综合:将25篇文献资料中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研究的新进展予以综合。结论:随着胚胎干细胞技术、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生长因子的应用及基因修饰等技术的成熟,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0-12相关软骨修复的文献,检索词“knee,cartilaage injury,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方面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软骨移植。②镶嵌成形术。③炭纤维基质支撑假体植入术。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25篇相关文献,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文献对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进行评价。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已经动物实验证实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用以缓解症状和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肯定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有限,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对修复软骨缺损有重大的意义。而软骨种子细胞是研究组织工程软骨最为重要的材料,也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因此,探讨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对软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9相关文章,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cartilage,seedingchondrocyt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医学数据库和http://www.wanfangdata.com.cn2002-01/2004-12相关文章,检索词“组织工程,软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单一样本研究。排除条件:①重复研究。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的相关文献其中10篇因系重复研究而被筛除。选取的25篇分别选自19种不同的杂志。资料综合:将25篇文献资料中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及其相关的生长因子研究的新进展予以综合。结论:随着胚胎干细胞技术、体外大规模培养技术、生长因子的应用及基因修饰等技术的成熟,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种子细胞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对其来源、体外扩增、以及基因修饰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其进一步应用的前景。资料来源:检索PubMed1994-01/2006-04与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种子细胞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cartilage,joint,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cell culture,gene modifica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语。其他文章经清华同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具体的杂志名称和文章题名收集。资料选择: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筛,选择与关节软骨组织工程修复的种子细胞相关的文章,筛除明显不符合原文的文章,对剩余的文献手工检索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相关文章89篇,纳入34篇,排除55篇。资料综合:用于构建人工软骨组织的细胞主要有自体或异体软骨细胞、骨膜和软骨膜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胚胎干细胞,其均可于体外经特定的培养体系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扩增,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经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基因修饰,从而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结论:种子细胞以其自身多方面的特点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6—01/2004—12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tissue enginee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90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及软骨组织工程有关的文献,其中30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下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宜载体可用来修复骨缺损,但因骨缺损的多样性和载体材料本身的特点,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还未探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性培养和体内关节软骨的修复均能有效地生成软骨,但只能达到组织形态及生化成分上类似,不能实现与原有软骨相同的再生。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宜条件下还能向软骨方向分化,但其增殖和定向软骨分化需适宜生长因子调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具备理想的骨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特点,在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软骨组织工程中软骨细胞、软骨基质、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细胞外基质替代物的开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12有关软骨组织工程中软骨细胞外基质的文章,检索词为“cartilage;extracellularmatrix”,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审阅,选取包括软骨组织工程的文章,并查阅全文。纳入标准:①软骨细胞外基质及其受体。②软骨组织重建相关生长因子。③软骨细胞外基质替代物。排除标准:Meta分析、综述文献、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179篇关于组织工程软骨及细胞外基质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9篇。资料综合:软骨组织无血管,其自我修复及重建能力有限,较小的创伤就会造成严重的软骨损伤及变性。软骨基质在软骨自身动态平衡及软骨修复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软骨细胞合成、分泌软骨基质并受软骨基质的调控。重建软骨组织就必须考虑软骨细胞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结论:重建关节软骨基质、促进软骨复原,研究软骨细胞和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