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最佳护理对策,以便于运用恰当的措施护理不同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降低出血导致的不良后果,使病人尽早康复。方法:对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04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出血原因及相应的最佳护理对策。结果:1048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术后出血8例,发生率0.76%,因血管结扎线脱落出血3例,占术后出血病例的37.5%创面渗血4例,占50%;因漏扎出血血管至出血1例,占12.5%。其诱因为术后过度咳嗽、呕吐,颈部活动频繁,血压过高等。对于因血管结扎线脱落引起的活动性出血的病例,敞开引流术止血;对于创面渗血出血的病例进行压迫止血;所有病例经对症治疗或加强护理均一期愈合,康复出院。结论:创面渗血、血管结扎线脱落、术后患者过度咳嗽、呕吐,颈部活动频繁,血压过高是甲状腺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及护理对策,并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这样方可将术后出血的危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外伤性脑出血患者240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57例和未出血组183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单因素资料比较,前白蛋白、Glasgow昏迷评分(GCS)、血肿量、白细胞计数、血糖、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及中线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GCS、血糖及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是非手术区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结论:外伤性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低、血糖水平高及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短,术后合并非手术区再出血的风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从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组入选标准:(1)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术前心功能Ⅰ-Ⅲ级;(3)术前无其它脏器功能不全;(4)术后28 d内患者死亡;其中死亡组6人,存活组30例.调查内容包括:(1)术前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前NYHA分级,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2)术中因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3)术后因素: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6h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顿压(PAWP),心输出量指数(CI),动脉血乳酸,动脉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全身氧提取率(O2ext).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乳酸,SvO2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动脉血乳酸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死亡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动脉血乳酸可以作为评价体外循环心脏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脏切除术中大出血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指导护理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肝脏切除手术患者61例,根据不同结局将其分为死亡组与康复组,比较两组病例在围术期资料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在年龄、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输血量、转入ICU时p H及血红蛋白值、急性肾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h共9个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回归行多因素分析发现:4个因素为肝脏切除术中大出血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即术中输血量10 000 m L、肝门阻断时间35 min、转入ICU时p H7.2,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机械通气4 h。结论控制术中输血量、术中肝门阻断时间,控制患者转入ICU时的p H值、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机械通气时间,能降低肝脏切除术中大出血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提示对具有前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医护的团队合作特别重要,除了手术医生规避相应风险之外,护士应在手术日和术后1 d,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腹腔引流情况等,警惕腹腔出血先兆症状,早期汇报,及时二次手术等,均有利于提高该类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创伤性脑出血患者312例,按术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124例和未再出血组188例。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颅内出血量≥55 m L、凝血酶时间≥19 s、血清前白蛋白167 g/L及血糖≥10μmol/L(P0.05),各指标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凝血酶时间(OR=3.518)、血清前白蛋白浓度(OR=2.000)、颅内出血量(OR=1.296)、血糖(OR=1.103)。结论: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凝血酶时间、血清前白蛋白浓度、颅内出血量、血糖影响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PEB)的危险因素。方法 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谷歌学术、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EGC发生PEB的文章,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获取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对象5 719例,发生PEB 282例(4.93%)。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3,95%CI:1.26~2.37)、溃疡阳性(OR^:1.83,95%CI:1.04~3.22)、抗血栓类药物(OR^:2.17,95%CI:1.65~2.86)、操作时间(MD:12.48,95%CI:1.72~23.23)、病灶切除大小(MD:5.30,95%CI:3.32~7.29)和浸润深度(OR^:1.53,95%CI:1.04~2.26)是EGC发生PEB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术中发现溃疡阳性、使用抗血栓类药物、操作时间、病灶切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EGC发生PEB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使用抗血栓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因食管狭窄行食管支架置入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详细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出血的患者设为出血组(28例),未发生出血的患者设为未出血组(92例),并对影响术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伴发食管瘘、支架置入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肿瘤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均与食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出血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发食管瘘、支架置入术后接受放疗/化疗和肿瘤UICC分期为Ⅲ~Ⅳ期均为食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食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引发大出血的风险较高,其中伴发食管瘘、术后接受放疗/化疗、肿瘤UICC分期为Ⅲ~Ⅳ期均为发生大出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08-2709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35例,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出血与非出血两组,探讨其脑梗死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脑梗死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有:糖尿病、心房纤颤、梗死面积及溶栓治疗。有糖尿病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升高。心房纤颤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越高。溶栓治疗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风险升高。临床中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治疗。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患者,其中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后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2例。将其与未出血患者比较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7例患者出血表现为术后6~22 d(平均14.9 d)内出现大量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8.7 g/L。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34 cm)是肾部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7例出血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肾动脉造影提示6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瘘,造影及栓塞过程顺利,血尿消失。随访10~38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肾功能异常以及肾萎缩。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往往为迟发性,其中肿瘤大小是术后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西安高新医院分娩后收住新生儿病区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126例,根据床旁颅脑B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脑室内出血组(72例)和无脑室内出血组(54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胎龄≤32周或体质量≤1500g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32周或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χ2=9.78,P〈0.05;χ2=18.81,P〈0.01)。②阴道分娩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χ2=13.21,P〈0.01);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早产儿(χ2=21.30,P〈0.01)。③围生期窒息和机械通气等因素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围生期窒息、机械通气等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出生率,可有效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颅脑B超可做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筛查、早期诊断和跟踪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重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急性脑积水的治疗,以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病率。方法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结果经尿激酶治疗后,4例未发生延期脑积水,占80%;1例为高压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占20%。结论在脑室持续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入尿激酶,能降低延期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110例24 h内发生基底节出血患者人院时血糖、IL-6、vWF、TNF-α的血浆浓度,结合临床资料,对24 h死亡概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出血量大、高血压史和入院时高IL-6、TNF-α、收缩压、血糖是基底节出血24 h死亡的危险因素(P<0.1),高vWF是保护因素(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入院时高IL-6、血糖是基底节出血24 h死亡的危险因素(P<0.1),高vWF是保护因素(P<0.1).结论 检测大脑基底节出血患者人院时血糖、IL-6、vWF的血浆浓度,结合高血压病史的有无,可能对早期死亡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脑出血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和第三附属医院从1996年5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54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选标准:(1)行尸肝供体原位肝移植病人;(2)术后出现脑出血;(3)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4)术前有过脑出血病史者不能入选。其中脑出血病例组12人,年龄为(56.33±10.25)岁。无脑出血对照组48例,年龄为(50.38±10.20)岁。调查内容包括:(1)共同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诊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四项、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是否入住重症监护室(ICU)、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术后血常规、凝血四项、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感染情况(以培养出细菌、真菌为标准)。(2)脑出血患者另外收集:脑出血前血压、中心静脉压,脑出血时间,脑出血部位(以CT描述为准),脑出血后手术与否,预后状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两组有显著差异的参数,然后再对这些参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中找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术前入住ICU、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术前白蛋白(ALB)、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小板(PLT)、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情况和术中出血量是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和术中出血量可能对预测肝移植术后脑出血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Sepsis is fatal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GIP).However,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is issue.AIM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sepsis in patients with GIP.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n our treatment center.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GIP who underwent emergency surgery were reviewed.Patients younger than 17 years or who did not undergo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exclud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postoperative sepsis group and the non-postoperative sepsis group.Clinical data for both groups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and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sepsis were investigated.The institutional ethical committee of our hospital approved the study.RESULTS Two hundred twenty-six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with GIP.Fourteen patients were excluded:Four were under 17 years old,and 10 did not undergo emergency surgery due to high surgical risk and/or disagreement with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Two hundred twelve patients were finally enrolled in the study;161 were men,and 51 were women.The average age was 62.98±15.65 years.Postoperative sepsis occurred in 48 cases.The prevalence of postoperative sepsis was 22.6%[95%confidence interval(CI):17.0%-28.3%].Twenty-eight patients(13.21%)died after emergency surgery.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time interval from abdominal pain to emergency surgery[odds ratio(OR)=1.021,95%CI:1.005-1.038,P=0.006],colonic perforation(OR=2.761,CI:1.821–14.776,P=0.007),perforation diameter(OR=1.062,95%CI:1.007-1.121,P=0.027),and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related perforation(OR=5.384,95%CI:1.762-32.844,P=0.021)were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sepsis.CONCLUSION The time interval from abdominal pain to surgery,colonic perforation,diameter of perforation,and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related perforat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sepsis in patients with GIP.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将我院采取了针对性护理措施的132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未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的129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后再手术率、术后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过心理及手术前后护理的研究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出血后再手术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甲状腺手术的术后出血率及术后出血再手术率,并减少住院时间,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二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的分娩年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多胎妊娠、胎盘因素、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使用、手术时机选择和初次剖宫产产后出血都是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使用和初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是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二次剖宫产产妇出血率较多,医护人员需加强二次剖宫产产前高危因素筛选和管理,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例数,采取科学护理对策降低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其附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发生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44例,随机选取同时段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未发生脑出血患者(对照组)22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术前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为规范术前的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加强护士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教育和促进护士的识别与评估术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能力,及早作出预见性处理;强化护士风险意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应急能力;建立急救预案,规范术后并发出血风险时的处置流程。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降低(x2=11.80,P〈0.01),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U=28.10,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促进合并出血患者的较快康复,从而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