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寒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40-3240
目前检验参考值范围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参考值是指在特定试验条件下(即特定仪器,特定试剂,特定地域),某检验项目正常人群的测定值.如果患者的检测结果超出参考范围,达到一定程度,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即为医学决定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检验流程的学习,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差错发生。方法通过病例讨论,以问卷形式,了解实际工作中关于检验流程认知的薄弱环节。结果对于检验前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人员的认知几乎一致;检验后质量控制,检验人员的认知一致率较低,对检验危急值报告签发意见有显著差异。结论提高对检验流程的认知,预防医患纠纷,使临床检验制度和报告体现出应有的临床检验价值。  相似文献   

3.
所谓检验"危急值"(critical values)通常指的是榆验结果高度异常,当出现这个检验结果时,病人可能已处于生命危险边缘,临床医师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病人安全甚至生命,故危急值也称为紧急值或警告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危急值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危急值报告及临床医生对危急值的应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检验科向临床报告危急值3 190例,其中真正危急值2 865例,误报325例,误报率为10.18%;漏报35例,误报率为1.10%;在2 865例真正危急值中,护理站登记2 802例,2 796例得到及时处理,占总报告数的97.59%,2 614例(91.24%)危急值在病历记录中得到分析。结论目前的危急值报告过程存在一定的不足,需加强管理、提高危急值报告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近年我室危急值分布情况及其产生原因,提高我院标本采集合格率及其大夫对危重病人及时处理的能力,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对我室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期间报告的部分危急值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的部分危急值样本件数占总检测含有危急值样本件数的比例为0.257%。各危急值占总报告危急值的比例K^+、Na^+和GLU排在前三名,所占比例分别为19.02%、18.14%和15.93%。三者之和为53.09%,占一半多。K^+、Na^+、Cl^-和GLU在不规范采血时引起的危急值占该项危急值的比例分别为27.91%、12.20%、13.34%和41.67%。结论K^+、Na^+、Cl^-和GLU在不规范采血时引起的危急值占全部危急值的比例为15.04%,因此应加强护士规范化采血的培训工作,减少因标本采集不当而产生的假性危急值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该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危急值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东软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检验科各危急值的发生率、危急值发生频度天内分布、危急值发生频数的周内分布、科室分布、危急值登记的合格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发生频数排前3位的检测项目依次为cTnI、WBC和PLT,各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32.12%、15.07%、12.09%。危急值发生频数天内分布主要集中在00:06~17:59,占危急值报告总数的77.1%。周内分布以周一较多,周末较少,其余各天相差不大;危急值发生频数排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ICU、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内科,发生次数分别为771、477、460;危急值报告总的合格率为99.10%。结论应联系临床进一步调查和评估目前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对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危急值报告制度做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现有工作流程下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探讨实验室内外的影响因素,为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6月检验科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危急值发生率,报告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急诊检验危急值424例,平诊检验危急值528例;急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3.3%,平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1.7%。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于48 min内全部完成,平诊危急值报告时间大于60 min的占26.5%。结论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需采取措施缩短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提高危急值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陶静  张静  徐蓉 《护理学报》2012,19(3):38-40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 成立临床危急值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流程重置,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以及危急值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 2010年全年共接到危急值报告123例,且有42%的危急值报告在夜班进行接收,均得到紧急处理,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结论 对临床危急值实施质量控制,规范了危急值报告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危急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危急值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1危急值的概念和意义 危急值(critical value;panic value)是指某一临床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状态而必须立即给予治疗的临床预警值。危急值对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的"开关效应"(switcheffect),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当危急值出现时,如果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危急项目的数据,分布情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为持续改进危机值报告制度和提高医院采集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科室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报告的危急值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部门分布、各危急值占总报告危急值的比例,评估危急值的范围。结果危急值的发生率为1.53%,各危急值占总报告危急值的比例前3名依次为血钾、血小板、白细胞。部门分布以血液科、肾病科为主。标本采集不规范危急值占总危急值的比例为9.71%。结论定期回顾分析实验室危急值项目结果,加强与规范采血的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危急值报告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急值最早由美国Lundberg[1]于1972年提出,他描述"危急值指当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出现时,患者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危急值的英文是critical value,也就是指落在危急值界限的高值或低值以外的检测结果.美国2011年颁布的<国家患者安全目标>已有完整的危急值管理程序和危急值报告制度.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已制定了临床实验室的准入认证程序,对各医院的危急值的应用范围立下了明确的法规和法令.国内关于危急值的官方阐述首次出现在中国医院协会[2] 2006年的文件中.<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指出,各医院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专属性的危急值项目和界限.然而,在具体实施中,中国医院协会不具有行政上的政策指令及执行约束力,更未涉及临床实验室的准入制度,故危急值仍属医院的自主行为.本院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对1年时间范围内的危急值的实际执行情况结果追踪临床病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苏晓荣 《全科护理》2013,11(10):927-928
分析急诊科检验危急值报告在质量控制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强调急诊科护士应在危急值报告中从采集到危急值信息传递和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利于提高抢救病人的时效性及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危急值(critical values)是指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危及患者生命的检查验结果[1]。一旦出现这样的检查验结果,临床医师应立刻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否则患者将会因为错过时机而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卫生部颁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对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提出了明确  相似文献   

14.
临床检验“危急值”报告的规范及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是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和观察疗效的依据,也是患者病情危急的表现,因此医疗机构危急值的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检验科作为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辅助科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飞速发展,在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科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说在这方面很具有代表性。1医学决定水平、临床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是指在诊断及治疗工作时,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成分的浓度。所谓"危急值",就是当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比较医生跟随模式和患者跟随模式2种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效果。结果 2013年门诊检验危急值共593例次,为医生跟随模式组;2014年门诊检验危急值共644例次,为患者跟随模式组。医生跟随模式组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缺陷率为16.36%(97/593),患者跟随模式组为2.36%(14/6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跟随模式能保证门诊患者检验危急值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吴小漫  邓丽萍 《当代护士》2017,(11):176-178
总结了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经验,认为护理人员作为该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对相应工作的细节化管理,如需对标本的采集、运送、登记、传递、报告管理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从而规范危急值的处理流程;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加强规范化培训,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使危急值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检验科危急值项目的实际报告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危急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东软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对2019年检验科的各危急值项目发生(频次)率、危急值分布情况、危急值项目周转时间、危急值范围4个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危急值发生率占比位居前三的项目分别是心肌肌钙蛋白T(16.54%)、钾(16.4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8%);危急值报告发生高峰是在上午时段(10:00—11:00);周一至周日的每天危急值报告数总体较平稳;临床科室危急值发生率排名前六的依次为血液科、急诊内科、ICU、肾内科、心内科、EICU;危急值项目中性粒细绝对值主要分布于血液科,心肌肌钙蛋白T主要分布于心内科等内科和重症科室,血钾主要分布于血透科和内科,血液酸碱度主要分布于急诊内科和重症科室;个别危急值项目实验室周转时间(仪器结果时间-危急值发送时间)P90存在较长现象,部分临床科室根据临床自身特点可以进行适宜调整危急值的范围,以及借助信息化手段增设判断条件来选择性报告危急值。结论?危急值定期的回顾性分析与评估对危急值的报告有效性、实用性、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