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孕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与中医证候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结合中医经络检测技术,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9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900例不孕症患者中气郁质205例(23%)。各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气郁质>痰湿质>平和质>血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特禀质。900例不孕症患者中,中医证候出现的频率最高的依次为肝郁肾虚>肾虚血瘀>气滞血瘀。不孕症患者体质类型分布与年龄、不孕类型、饮食偏嗜有关(P<0.05)。900例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有相关性,其中平和质、气郁质、痰湿质均以肝郁肾虚证为主;湿热质以湿热瘀滞证主;血瘀质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阳虚质以脾肾阳虚证为主;阴虚质以肝肾阴虚证为主;气虚质以脾肾两虚证为主。结论不孕症患者体质类型以气郁质、痰湿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肝郁肾虚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年龄、不孕类型、饮食偏嗜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法,减少长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尿酸盐沉积和肾脏损害。方法:收集80例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对痛风的证候分类,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候特点。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为形体肥胖(70.68%)、口苦或口腻(71.33%)、便秘(68.78%)等实证表现;舌象多为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多为弦或滑脉。高尿酸血症以湿热蕴结的标实证为主要证型(50.66%),其次是痰浊阻滞证(34.18%)、瘀血阻滞证(11.35%)和肝肾阴虚证(3.81%)。结论:高尿酸血症的最常见证型是湿热蕴结证,其次是痰浊阻滞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原发性失眠患者中医证候与双臂同测血压规律。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为试验组,以年龄和性别为主要匹配因素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院内体检健康的职工为正常对照组,运用双臂同测血压仪连续2次采集受试者双臂同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差(Pulse pressure,PP),运用秩和检验比较失眠患者与正常人群组间血压差异及组内两臂间血压差异,同时采集失眠患者中医证候信息。结果:共采集原发性失眠患者47例,匹配正常人群58例,结果显示:失眠组患者SBP、DBP、PP低于正常组,失眠组患者右臂DBP高于左臂,失眠患者右臂PP低于左臂,失眠组患者主要中医证候为肝郁证(40.43%)、血虚证(31.91%)、脾虚证(17.02%)。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两臂同测血压表现出不平衡现象,失眠组患者中医证候多见肝郁证、血虚证、脾虚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肝郁脾虚证患者脑肠肽CCK、5-HT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FD肝郁脾虚证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多潘立酮组)与治疗组(多潘立酮片+中医情志护理)各30例,均治疗23 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CCK、5-HT水平。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显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CCK、5-HT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可能通过降低血中CCK、5-HT的含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0-07/2001-03在辽宁鞍山鞍钢铁西医院门诊部及住院部的血液透析患者180例作为受试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按照0~4的5级评分,0=无,l=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艾森克个性问卷犤由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和掩饰量表组成。结果采用标准T分表示,根据各维度T分高低判断人格倾向和特征,还将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组合,进一步分出外向稳定(多血质)、外向不稳定(胆汁质)、内向稳定(黏液质)、内向不稳定(抑郁质)4种人格特征犦心理学量表及中医证候诊断问卷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和中医证候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使用Log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个性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均进入本观察,无脱落者。①中医证候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躯体化因子与肾虚(OR=3.635,P=0.002)、脾虚(OR=8.362,P<0.001)、肝郁(OR=8.325,P<0.001)均有较强的正相关联系,敌对因子与肾虚(OR=5.652,P=0.002)、强迫因子与肝郁(OR=13.362P<0.001)正相关。②中医证候与个性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抑郁质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较易出现肾虚(OR=2.268,P=0.035)、脾虚(OR=3.365P=0.004)及肝郁(OR=8.265,P<0.001)表现,胆汁质倾向的患者较易出现肝郁表现。结论:肾虚、脾虚、肝郁等证候表现至少部分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心身反应或心身紊乱;抑郁质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较易出现肾虚、脾虚、肝郁表现,胆汁质倾向的患者较易出现肝郁表现;初步显示了中医证候类型与个性特征、异常心理状态之间的某些相关性,提示特定的气质类型、情志因素与脏腑之间可能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199-2200
目的分析调和冲任推拿手法+乳癖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对中医证候积分及疼痛程度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患者13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取乳癖消胶囊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调和冲任推拿手法治疗,分析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w、2w、1个月、2个月后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w、2w、1个月、2个月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增生(肝郁痰凝型)患者采取调和冲任推拿手法+乳癖消胶囊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疼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探讨MODSE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200例MODSE患者确诊1、3、7d的临床表现,获得四诊资料,将134个症状作为观察指标,应用聚类分析,对患者四诊症状信息及证型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所聚类别的证候条目分布情况,由专家组结合专业知识与临床实际进行证候判别,其中聚为7类最恰当,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诊断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结合专家意见归纳为痰湿阻滞证134例(22.3%),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热毒炽盛证113例(18.8%),湿热蕴结证97例(16.2%),阳气亏虚证85例(14.2%),阴阳两虚证67例(11.2%),腑实不通证55例(9.2%),气滞血瘀证48例(8.1%).结论 MODSE患者中医证候初步分为湿热蕴结证、痰湿阻滞证、热毒炽盛证、气滞血瘀证、腑实不通证、阳气亏虚证、阴阳两虚证7大类,其中以痰湿阻滞证最常见,“虚”、“痰”、“瘀”、“毒”为主要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十补丸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肾阴虚型卵巢早衰(PO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肝肾阴虚型POF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十补丸加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性激素指标(FSH、LH、E_(2))水平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E_(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E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补丸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肾阴虚型卵巢早衰,疗效显著,能使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VaD)证候分布特点并辨证施治,研究辨证分型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56例VaD患者,根据VaD患者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对症治疗,分析中医证候特点,评价对症治疗效果。结果VaD患者中医证候及构成比例分别为肾精虚亏(52.56%)、痰浊阻窍(50.64%)、气血亏虚(42.31%)、瘀血阻络(32.05%)、肝阳上亢(16.03%)、腑滞浊留(7.69%)、火热内盛(3.21%);证候组合以2种证候者最多,占46.79%;其中男性痰浊阻窍证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瘀血阻络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证候组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根据中医证候对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92%,治疗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D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痰浊阻窍、气血亏虚多见。根据中医证候辨证施治可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智能状态,治疗作用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RCHC)中医证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寻找中医证型的分子标志物,为中医辨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RCHC住院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清蛋白(ALB)]、丙型肝炎病毒(HCV)RNA、HCV基因型、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PLT)检测结果;同时以100例该院其他科室收治的非RCHC患者为对照,采用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RCHC不同中医证型和对照组的HLA-DP基因rs927753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各数据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RCHC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最多(100例,50.0%),然后依次是非肝郁脾虚型包括湿热内阻证(48例,24%)、肝肾阴虚证(32例,16.0%)和淤血阻络证(20例,10.0%);肝郁脾虚型与非肝郁脾虚型之间,年龄、肝功能指标和HCV基因型及HCV-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CHC患者的肝郁脾虚组和非肝郁脾虚组的HLA-DP基因rs9277535基因型GG和AA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P基因rs9277535位点基因型GA杂合型和AA突变型在RCHC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等位基因G和A的分布在肝郁脾虚组和非肝郁脾虚组有差异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西医肝衰竭分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预后特点,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65例肝衰竭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观察患者的西医肝衰竭前期、早期、中期及晚期各期中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患者的临床转归、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65例肝衰竭患者中,肝衰竭前期26例,早期87例,中期31例,晚期21例;165例肝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型可大致归纳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4个,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共81例(占49.09%),病因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主要原因,占70%(65%合并肝硬化);肝衰竭前期多见于瘀血阻络型(14/26,53.84%),早期肝衰竭多见于肝郁脾虚型(49/87,56.32%),肝衰竭中期也见于肝郁脾虚型(12/31,38.71%)和湿热蕴结型(12/31,38.71%),晚期肝衰竭多见于湿热蕴结型(11/21,52.38%)。肝郁脾虚型患者占所有患者的49.1%,占比最高且预后最佳,临床好转率超过80%;肝肾阴虚型患者的预后最差,临床恶化比例占50%。湿热蕴结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655.0±143.4) IU/L]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504.0±117.7) IU/L]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且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21.57±0.95) s]显著延长(P0.05);肝肾阴虚型患者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307.5±33.00)μmol/L]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肝衰竭各分期的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没有差异,肝郁脾虚型所占比例最高;肝郁脾虚型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最好,肝肾阴虚型患者预后最差,湿热蕴结型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较其他证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眠症不同证型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联性。方法:将137例失眠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5种证候类型,采集一般资料并评定HAMA、HAMD,分析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出现频次最多,占38.0%;肝郁化火型及心虚胆怯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肝郁化火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失眠症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症状、体征,以探求慢性肝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根据临床辨证和诊断选择慢性肝炎患者90例,按中医辨证分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每组各30例,观察各组病人胁肋胀闷疼痛、面色、口渴、饮食、乏力、恶心、二便、舌象、脉象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慢性肝炎瘀血阻络证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面色晦暗,或见赤娄红丝,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女子行经腹痛,经水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中医证型与西医临床分类的关系:瘀血阻络证组重度占93.33%,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组的10.00%和湿热中阻证组的13.33%(P<0.01)。结论:瘀血阻络证是慢性肝炎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中医证候分型及其与西医临床分级的对应关系。方法:入选174例(285眼)AMD患者,采集中医症状体征,眼底检查或造影,AMD的严重程度采用5级分级系统,R型聚类分析和简单对应分析。结果:①在聚类图的适当位置切割,43个中医症状体征分为脾气虚弱、肝郁火旺、痰湿蕴结、瘀血阻络和肝肾阴亏5个基本证型。②脾气虚弱证距1级最近,痰湿蕴结证与2级最近,肝郁火旺证与3级最近,瘀血阻络证偏重于4级和5级,而肝肾阴虚证与临床分级的对应关系不明显。结论:中医临床可将AMD分为5大证型辨证论证,肝肾亏虚是其基本病机。西医AMD临床分级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对应关系,1级倾向脾气虚弱证,2级多见痰湿蕴结证,3级偏重肝郁火旺证,4级和5级为瘀血阻络证。临床分级可作为AMD中医辨证施治的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糖尿病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讨糖尿病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选取符合糖尿病脑梗死诊断标准的252例患者,设计调查问卷,并组织填写问卷,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糖尿病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得出聚4类最佳,分别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阴虚火旺、脉络瘀阻,痰湿内蕴、脉络瘀阻以及其他证候.以各证型聚类内百分比较高者为代表症状,气阴两虚、脉络瘀阻(52.0%)比例最高,其次为阴虚火旺、脉络瘀阻(23.0%),痰湿内蕴、脉络瘀阻型相对较少(9.6%).结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脑梗死的证候分类主要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阴虚火旺、脉络瘀阻和痰湿内蕴、脉络瘀阻型,其中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为糖尿病脑梗死的代表证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中医分型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76例PHC患者中医分型及其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176例PHC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居多,占34.66%,其次为湿热中阻证(22.73%)和气滞血瘀证(17.05%)。不同分型PH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均明显升高,肝郁脾虚组与湿热中阻组、肝肾阴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降低,但不同分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湿热中阻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差,气滞血瘀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好。PT、APTT、TT延长及D-D水平升高程度对鉴别肝郁脾虚证与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症候与抑郁、焦虑情绪评分调查,研究其规律性。方法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1周内分别接受了中医师辨证和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结果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肺胃热盛证31例(18.6%)、气阴两虚证43例(25.7%)、肝肾阴虚证25例(14.9%)、阴阳俱虚证9例(5.4%)、血瘀气滞证19例(11.4%)、脾胃气阴两虚证11例(6.6%)、湿邪阻滞证16例(9.6%)、肝郁化热证13例(7.8%)。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抑郁、焦虑情绪评分结果比较中,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和阴阳俱虚证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肺胃热盛证、血瘀气滞证、脾胃气阴两虚证、湿邪阻滞证和肝郁化热证患者相同项评分(P均<0.01~0.05)。结论2型糖尿病中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和阴阳俱虚的中医症候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患者脑肠肽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F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及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VIP及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FD肝郁脾虚证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VIP、SS含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 OSAHS)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OSAHS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型,并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 LSaO2)及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 oxygen saturation, MSaO2)。比较不同中医证候分型患者的AHI、LSaO2及MSaO2;分析OSAHS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与AHI、LSaO2及MSaO2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OSAHS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分布:痰湿阻滞证15例(15.00%),痰瘀互结证28例(28.00%),气滞血瘀证35例(35....  相似文献   

20.
不同中医证候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候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问题的异同,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8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调查,同时在中医心血管病专家的指导下对心衰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②不同中医证候心力衰竭患者心理问题表现不同;③以“实证”为主要证候与以“虚证”为主要证候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方面的表现有差异。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并根据不同中医证候诊断,应用中西医心理护理知识给予相应干预,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