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家庭认知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0例分为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和常规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训练组增加家庭认知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 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MMSE、MoCA和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的MMSE、MoCA和MBI评分分别为(28.33±2.85)分、(26.64±2.09)分和(74.66±11.22)分,与对照组的(26.95±1.77)分、(25.39±2.47)分和(73.98±12.6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家庭认知康复训练可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趣味性智能居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9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5)和训练组(N=例)。对照组进行12周常规居家康复,训练组进行12周趣味性智能居家康复训练。所有患者于训练前(t0)、训练4周后(t1)、12周训练结束后(t2)、训练结束后3月(t3)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三项评估。 结果:除t1时对照组的WMFT评分较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t1、t2、t3时,2组组内比较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较训练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t1、t2、t3时,2组之间3项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t3时,2组FMA-UE评分及对照组MBI评分较t2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组训练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FMA-UE、WMFT训练前后差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MoCA得分越高,FMA-UE和WMFT差值变化越大。 结论:趣味性智能居家康复训练可在居家环境下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越好,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康复科及神经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治疗时间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FCA、BI评分分别为(46.37±9.16)分、(75.43±10.28)分、(58.62±10.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32±8.15)分、(66.89±9.04)分、(52.65±9.16)分(P<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为(20.36±2.8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9±3.69)分(P<0.05)。结论对于认知障碍伴偏瘫的脑卒中后患者,加强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其提高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3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29例、训练强化组30例、随访指导组28例,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在入组时、康复服务3个月末、6个月末时进行评价。结果各组患者入选时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在康复服务3个月末时,康复训练组和训练强化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指导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亦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有所改善,程度不及前两组。康复服务6个月末时,训练强化组2个量表评分进一步改善,康复训练组改善幅度减缓,随访指导组量表评分无改善(P>0.05)。结论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社区接受系统、规范、持续的康复服务,能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祖虹  刘琦 《中国康复》2013,28(5):361-362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L)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和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 L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诱发手指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诱发手指的屈伸动作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积分(FMA)、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手精细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0.01)。结论 早期诱发手指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2002-04/2003-08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留院观察及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进行康复训练,于入选时及病程3个月时由同一医生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量表、Fugl-Meyer,Barthel指数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进行评定。结果经过3个月康复训练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thal指数,FCA运动功能评分,FCA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训练组、rTMS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认知训练组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rTMS组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计算机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3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3组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均优于认知训练组、rTMS组(P0.05)。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宸茜  王宝兰 《中国康复》2022,37(12):707-712
目的:研究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小程序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DT组与ST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单任务康复训练。于入组时、治疗1周及2周时进行认知评估,包括MMSE、MoCA、DS、SDMT、TMT-A等量表以评估注意力与记忆力,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MMSE、MoCA、DS、SDMT、TMT-A及BI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周时,DT组所有量表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在MMSE、MoCA、DS及其各项分数中优于ST组(P<0.05),而ST组仅在MMSE、MoCA、TMT-A及BI量表评分中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时,2组患者所有量表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DT组在MMSE、MoCA、DS、SDMT、TMT-A中均优于ST组(P<0.05)。2组患者的BI评分虽然在各时点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较常规单任务康复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注意力及记忆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较常规单任务康复训练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张冰  三瑛 《中国康复》2011,26(3):217-218
目的:观察认知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心理状态及ADL的影响。方法:PD患者36例,均在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个体化思维推理、半侧空间失认和结构性失用、记忆力和注意力及计算力等认知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36例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配合认知康复训练有利于PD患者认知功能和ADL的提高,抑郁心理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1.
王健 《中国康复》2016,31(2):128-130
目的:观察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3组患者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观察2组增加头皮针治疗,观察1组增加背景音乐下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试(LOTC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LOTCA、FMA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0.05)。且观察1组LOTCA总分、子项目中除注意力外各项以及FMA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2组的LOTCA总分、视知觉、思维操作、视运动组织以及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观察1组的思维操作及LOTCA总分较观察2组改善更显著(P0.01,0.05)。结论:背景音乐下头皮针结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全面改善,优于单纯进行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和结合头皮针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训练对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80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13~18分,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40)进行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n=40)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训练,共3个月。干预前后进行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干预后,实验组MMSE、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强化认知训练能提高伴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RTMS以及计算机认知训练。分别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失语患者的认知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利荣 《中国康复》1999,14(2):88-89
为探讨认知训练对失语的治疗作用,对22例脑卒中失语患者分成认知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认知语言综合康复训练和仅接受语言训练,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认知训练组的认知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听理解能力、复 改善明显好地对照组。提示认知训练对失语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应将其列入失语治疗常规中。  相似文献   

15.
王晓娜  顾莹  刘敏 《中国康复》2013,28(5):330-332
目的:观察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药物、运动及认知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LOTCA及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高频rTMS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MOC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高频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进食、个人卫生、洗澡、穿衣、如厕、上下楼梯和平地步行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恢复的早期变异因素,根据变异因素制订规范的三级康复训练方案.分别在各研究中心随机选取患者200例,按脑梗死和脑出血分类,以区组随机化纳入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进行一般的神经内科常规诊疗,康复组另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训练.观察比较2组运动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脑卒中发病后6个月时综合功能结局的早期变异因素包括治疗方案、神经功能缺损(CNFD)评分、年龄、糖尿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S-FMA评分)、吸烟和劳动强度;根据早期变异因素进行规范三级康复训练,发病后1、3、6个月时康复组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也显著高于自身入院时.结论 规范的三级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各阶段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舜  丘卫红  郑金利 《中国康复》2007,22(4):241-242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康复训练结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认知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32例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利用计算机的生动画面进行注意力、定向力、视觉空间、记忆力、计算力、执行功能、解决问题及语言交流等一对一的针对性康复训练并每日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量表(NCSE)客观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32例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复述、命名及空间结构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理解能力、计算力及判断推理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计算机辅助康复训练能丰富治疗环境,激发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结合盐酸多奈哌齐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A组8例、B组8例、C组7例及D组11例,分别配合给予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国产低频电刺激、肌电反馈电刺激及操作同A组,但无电刺激输出。于治疗前、治疗后20d时用简易精神评定量表(MMSE)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的认知部分对各组患者进行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经过20d的治疗,A、C组FCA认知部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及B、D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A组与C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间差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与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均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情绪障碍,提高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王辉  吴吉生 《中国康复》2017,32(4):299-301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下肢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认知功能的恢复和ADL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很有效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