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6例,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整合训练组(47例)和联合iTBS组(49例)。整合训练组患者采用感觉运动整合训练,联合iTBS组患者采用iTBS联合感觉运动整合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在训练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电生理相关指标[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训练后联合iTBS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46.97±5.24)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1.57±5.22)分均高于整合训练组(41.37±5.16)分、(17.31±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两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在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样的系统康复治疗,包括针灸、理疗、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方式采用行为干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护理,能显著提高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dynamic electromyography,DEMG),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引导、放大、显示和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其最大的特点是非损伤性、多靶点检测以及信号特征变化与内在生理、病理改变的一致性。采用sEMG技术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肌肉神经功能状态、指导康复治疗以及康复疗效评估等,已经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靶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靶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两组FMA、BI指数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康复护理能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增强其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资料表明,脑卒中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功能缺损.他们中的55%-75%患者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脑卒中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简述近年来脑卒中后瘫痪肢体康复治疗的新进展,以及对未来脑卒中康复发展方向的展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文献,收集RCTs临床证据,按照Jadad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临床试验,1280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7篇研究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从62.4%(131/210)增加到83.6%(179/214)(P0.01);Fugl-Meyer总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9.86,95%CI(6.34,13.37),Z=5.49(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7.02,95%CI(3.17,10.88),Z=3.57(P=0.00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NIHSS量表评分5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1.48,95%CI(-2.09,-0.88),Z=4.82(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现阶段的RCTs临床证据(Jadad≥3分)表明,针灸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针灸治疗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21.2%。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脑卒中患者中约有80%遗有肢体运动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对其运动功能进行早期而全面的评价,有助于了解病人运动障碍的程度,指导制定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此,运动功能评定是脑卒中临床康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脑卒中患中约有80%遗有肢体运动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对其运动功能进行早期而全面的评价,有助于了解病人运动障碍的程度,指导制定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分析预后。因此,运动功能评定是脑卒中临床康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和观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MA、STEF、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STEF、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ST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康复疗法好。  相似文献   

10.
11.
摘要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在4周康复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患手被动握拳任务下的f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感兴趣区(ROI)的个体化分析,统计各ROI区的脑皮质激活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对侧感觉运动区(cSMC)的激活变化,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脑重塑模式。 结果:4周运动想象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FM-UL评分从(22.44±11.59)分提高到(39.78±14.03)分(P=0.011)。比较干预前后两次fMRI检查脑皮质SMC区的激活情况,发现9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皮质重塑模式:一种模式为募集激活,即大部分患者第二次f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SMC的激活增加(有6例患者);另一种模式是集中激活,即小部分患者第二次f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SMC的激活虽然是减少的,但其偏侧指数(LI-SMC)却是显著增加的(有3例患者)。 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经过4周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存在损伤同侧SMC区的募集激活和集中激活两种脑重塑模式,随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脑重塑机制逐渐倾向于损伤侧SM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2.
张一茹  屈云 《华西医学》2012,(3):157-158
脑卒中后很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但目前大多数康复治疗多注重运动功能的康复,常忽略感觉功能康复的重要性,现就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病因、分类、治疗、预后等方面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定量脑电图(qEEG)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功能成像技术,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qEEG在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评估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脑卒中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运动功能障碍仍是恢复期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因此,如何让脑卒中患者接受正规、有效、便于在家中实施的持续、简便的康复治疗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科根据中医经络学及穴位按压原理,自创"疏经通络操"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良好,报道  相似文献   

16.
观察CRI—A型电脑康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将1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治疗组患者予以CRI—A型电脑康复治疗仪辅助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4周后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能显著减少严重运动障碍及明显运动障碍的发生率,提高轻度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中度运动障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CRI—A型电脑康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卒中能显著减少严重运动障碍及明显运动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兴的、安全高效的非侵入性康复治疗方式,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康复领域。随着人们对磁刺激研究的逐渐深入,磁刺激的治疗部位已不仅仅局限于大脑,作用于外周肌肉、神经和神经根等部位的磁刺激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即外周磁刺激。本文对外周磁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  相似文献   

18.
李巍巍  杨坚  张颖  许永华 《中国康复》2010,25(5):377-379
脑卒中后约有3/4以上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重度致残者约占10%以上。近年研究表明,脑组织具有可塑性,在脑卒中发生后进行大脑运动功能重组,经过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早日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9.
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60例脑卒中患者均系我院2001年5月—2004年2月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其诊断符合1995年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1];病程均在3个月以内;除运动功能障碍外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脑出血17例,脑梗死13例;年龄38—68岁,平均54.24±12.36岁;平均病程45.65±26.32d。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15例;年龄40—70岁,平均56.35±10.52岁;平均病程43.46±27.73d。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芳 《现代护理》2005,11(15):1201-1202
根据Horak的运动控制理论:“正常运动控制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运用现有及以往的信息将神经能转化为动能并使之完成有效的功能活动,是一种随意、协调、精确、适度的运动”。运动的控制涉及到一系列与姿势和运动有关的神经和力学机制,不仅需要骨骼、关节、肌肉的参与,更需要大脑感觉运动皮层、脑干、脊髓、基底节、小脑等神经系统的调控,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均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