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技术要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治疗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下颌骨CT冠状扫描对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6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手术治疗骨折愈合好,其中1例咬合关系欠佳,1例咀嚼肌疼痛,2例下颌闭合时运动偏斜。其他患者双侧咬合关系均满意。结论:伴有移位的髁突骨折经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今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髁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生率仅次于下颌骨体部骨折居第二位,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1-3].一直以来,髁突骨折都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其分类层出不穷,而治疗方法更是百家争鸣.本文就髁突骨折的分类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一、髁突骨折的分类 历史上曾出现过众多髁突骨折的分类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骨折的部位,合并骨折情况,骨折块移位情况以及骨折块与关节窝以及升支的位置关系等.此外,针对髁突囊内骨折还另有分类.我们按时间顺序列出如下.  相似文献   

3.
陶宇  赵炳生 《临床医学》2009,29(11):86-87
目的探讨切开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髁突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9例下颌骨髁突颈骨折患者,采用精确复位后以微型钛板或长钛钉行内固定治疗。结果多数病例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患者对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下颌骨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骨内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下颌骨骨折63例患者。对于骨折错位不严重的闭合性单线下颌骨骨折采用口内进路,开放性、多发性、粉碎性骨折则采用口外切口。于骨折线两端安放四孔直型小型钛板,钛钉固定辅以颌间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不连发生,术后半年复查X线片,骨折线消失,大部分病例牙齿咬合接触良好。结论:由于颌骨骨折的复杂性,对不同骨折类型需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单纯性下颌骨骨折选用合适的小钛板将其弯曲,使之与骨面紧贴,用钛钉固定即可恢复正常咬会对干个别移位明显的病例则需颔间牵引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并治疗失败的下颌骨髁突骨折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第2次就诊时间为首次治疗完成后1个月~2年,首次治疗选择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8例,首次治疗均在外院完成。17例首次治疗方法选择不当1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1例,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处理不当7例,其中2例同时存在下颌他处合并骨折处理不当。第2次治疗对首次采用非手术治疗骨折段移位明显的9例再手术,恢复盘髁关系;髁突游离再植的6例对局部进行清理,并行关节成形重建术;合并下颌体部及颏部骨折错位的2例再行手术复位内固定;关节强直的2例行关节成形术。所有病例术后下颌功能运动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效果满意。结论对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认识不足、随意选择治疗方法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规范髁突骨折的治疗可降低失败率。  相似文献   

6.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常发部位之一[1]。由于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髁状突还是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中心。髁状突骨折治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下颌骨的正常发育、颌牙合功能以及面部外形。作者自1980~1998年对105例儿童髁状突骨折病例的分析 ,从病因及治疗方面进行了总结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儿童髁状突骨折病例105例(120侧) ,占同期髁状突骨折618例的17 %。其中男89例 ,女16例 ,男女之比为5.56:1。年龄1.5~12岁 ,平均8.4岁。其中单侧髁状突骨折90例(85.7…  相似文献   

7.
文民  程超  邱美芳  金树人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254-3254
目的:分析并评价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2侧髁突骨折的患者行手术切开解剖式复位,应用微型钛板进行内固定,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张口度及咬合关系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咬合恢复良好,下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切开复位与坚强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效果确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8.
王卓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46-7746
目的评价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髁状突骨折应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骨折固定稳定可靠,16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5例出现咬合错乱者经调整后基本正常。结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髁状突骨折效果良好,方法可靠,操作简单,可以早期恢复张口度和咀嚼功能,不仅减少了长期颌间固定的使用且增加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冯志金  徐平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046-1048
目的:探索应用侧壁螺丝刀在下颌骨骨折中进行口内进路坚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不含髁状突骨折)采用口内进路暴露下颌骨骨折线,在恢复咬合关系并行颌间结扎后,借助侧壁螺丝刀用小型钛夹板作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开口训练。结果:37例患者术后开口度明显改善,咬合关系和骨折愈合均满意。2例切口延期愈合,3例存在咬合干扰,4例发生咀嚼无力,经处理后均痊愈。结论:侧壁螺丝刀在采用口内进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不含髁状突骨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背景:当下颌骨在受到撞击时常常发生髁突和髁突颈的骨折,临床上常见髁突横断骨折和纵行骨折.为什么撞击方式不同就导致不同类型的骨折?目的:应用有限元模拟撞击相的方法,分析下颌骨髁突受到撞击时应力、应变的变化,探索髁突横断骨折和纵行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2007年在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参试者:将一下颌骨发育正常的成年女性行CT扫描,CT机原始数据下载,建立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方法:在边界约束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以3.6 m/s相同速度模拟下颌骨颏部正中以不同角度撞击正前方刚体,首先是水平方向(0°),然后分别是顺时钟方向10°,20°,30°,40°,50°,60°依次模拟撞击.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的角度撞击时下颌骨各部分的应力和应变变化.结果:以不同角度撞击时,除了在撞击点出现损伤(骨折)外,在髁突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损伤(骨折).水平撞击时髁突出现横断骨折垂直,斜向下撞击约在顺时针40°时开始出现纵行骨折倾向.结论:在髁突间接撞击损伤中,除其解剖特点外,撞击方向不同是导致不同类型损伤(骨折)的一个相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医学》1974,(6)
下颌骨髁状突颈部是下颌骨骨折较易发生的部位之一。髁状突骨折若无移位,或移位不大者,只要作颌间结扎固定,便可愈合良好。但髁状突骨折由于翼外肌的牵引,多向前向内移位,髁状头远离颞下关节凹,患者呈半开(牙合)状态,下颌偏向患侧,上下颌牙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手术治疗的87例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型钛板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侧测量指标与健侧测量指标。结果术后3、6个月87例患者的最大张口度、髁突高度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张口偏斜度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术后3个月患侧的髁突高度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术后6个月两侧髁突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主诉严重程度指数Ai、Di分布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达到完全治愈标准的有50例患者(57.47%)。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临床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口腔颌面部外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是下颌骨骨折,其中髁状突骨折又占较大比例,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0%~25%[1、2、3]。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颌面部外伤病人中,髁状突骨折13例,占同期下颌骨骨折的18.6%,其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难度。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髁状突骨折13例,其中单纯髁状突骨折6例,伴多发性骨折7例(其中1例双侧髁状突骨折)。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7~50岁,平均40.29岁。外伤原因:车祸伤7例,打击伤3例,坠落伤和摔伤3例,均为间接性受力骨折。二、临床特点及治疗13例髁状突骨折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时应用直丝弓技术治疗儿童颌骨骨折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儿童单纯性颌骨骨折、无明显错位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10.5岁。其中23例急诊时应用直丝弓技术,6例应用可吸收夹板作坚固内固定,21例作传统牙弓夹板固定,对3种方法的骨折愈合情况、张口度、骨折区牙齿咬合状况等进行疗效观察和对比,并对儿童单纯髁状突骨折疗效及治疗疼痛和口腔卫生做对比评价。结果:直丝弓组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错位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随访1个月至2年,无明显张口受限或继发畸形。内固定组2例出现咬合关系紊乱,传统牙弓夹板组4例出现感染,2例咬合不良,1例张口受限。在儿童单纯髁状突骨折病例中,固定正畸组咬合及咀嚼功能良好,治疗时口腔卫生及疼痛好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应用直丝弓技术治疗儿童颌骨骨折,疗效可靠,舒适度好,较内固定和传统牙弓夹板都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作为治疗儿童单纯性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115例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致伤因素、治疗方法。【方法】本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115例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各项辅助检查,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10个月至4岁年龄组主要以跌伤为主,坠落伤多见于4~8岁年龄组,交通伤多见于8~12岁年龄组。随访112例,8例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7例开口运动时向患侧偏斜,10例张口度轻度受限,4例关节轻度压痛,6例关节弹响,4例关节强直。【结论】正确选择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下颌骨骨折的25%。髁突骨折常影响面部外形、咀嚼功能和下颌骨发育,引起颞颌关节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髁突骨折3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髁状突骨折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30例中采用保守疗法9例,骨折复位骨固定10例,髁状突摘除术3例,髁突游离回植术7例,肋骨肋软骨植骨术1例。结果:开口度大于3.2cm23例,开口度2.5-3.2cm3例,失访4例。结论:(1)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移位程度,伤后就诊及合并伤进行综合分析决定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2)手术应尽可能选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3)对髁状突摘除术的评价应非常谨慎或下应提倡;(4)髁状突游离回植术的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适用于延误治疗有粘连的病例,以及其他复位极困难的病例,强调此术技术操作应符合游离骨移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肱骨髁上骨折四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比较四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94例肱骨髁上骨折,34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22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1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2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并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肘内翻的发生率。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3.5%。但避免了手术的再次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经济负担低;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81.8%;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95%。结论: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对于移位严重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下颌骨在面部占位较大且突出,易受外伤发生骨折。而下颌骨骨折较上颌骨及面部其它骨折常见,可占颌骨骨折的 70.30% [1]。下颌骨骨折后多引起咬■紊乱、张口受限、严重影响口腔咀嚼功能,早期复位固定是治愈骨折恢复口腔功能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对 121例下颌骨骨折病人的治疗及术后口腔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21例下颌骨骨折病人,男 82例,女 39例;年龄 18~ 50岁,其中颏部骨折 48例,体部 38例,角部 15例,升枝部 8例,髁突 4例,颏部及升枝髁突联合骨折 8例。分两组治疗,观察疗效。颌间固定组 70例 (颏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施下颌支垂直截骨术,行坚固内固定术保留髁状突以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恢复髁状突功能。方法:通过口内、外入路行下颌支垂直截骨术,坚固内固定术固定髁状突及截骨部位,恢复髁状突解剖位置。结果:50例通过此方法治疗,术后张口度及咬合均恢复正常。随访平均6个月无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颌支垂直截骨术,坚固内固定术固定髁状突及截骨部位较其他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方法具有技术可行、效果明显、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