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维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明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3942-3943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的影响,分析治疗机制。方法:123例患者按随机数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三维牵引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疗法,20d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其椎间盘影像学韵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83.0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0131,P&;lt;0.05),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1,P&;lt;0.05)。结论: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性间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推拿牵引治疗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分析了治疗前后血中单胺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痊愈18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8%;5—HT、NE和5—HIAA的含量治疗后下降(5—HT和NE有显著差异P<0.05),Tyr和DA的含量治疗后升高,其中Tyr的含量升高有显著意义(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是肯定的;血中单胺类物质参与了镇痛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的影响,分析治疗机制。方法:123例患者按随机数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三维牵引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疗法,20d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其椎间盘影像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83.0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0131,P<0.05),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1,P<0.05)。结论: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性间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牵引同时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3例,痊愈 31例,好转 9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3%.  相似文献   

6.
采用蒸汽浴透皮法外治合牵引及低周波治疗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与80例常规治疗患者作对照,结果前者在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独立功能性评定(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rsure,FIM)评分提高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对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非手术综合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牵引推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方法,但对腰椎间盘突出重症的患者往往由于在发病或复发早期症状较重无法正常地俯卧进行手法治疗而丧失了早期推拿治疗的最佳时机。在骨盆牵引状态下,配合踩跷治疗方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对148例LDH患者采用骨盆牵引、点穴按摩、穴位注射、针灸疗法、TDP疗法、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痊愈106例,占71.62%;显效32例,占21.62%;好转8例,占5.41%;无效2例,占1.35%;总有效率98.65%。随访3个月,有1例复发。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LDH,简单廉价、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分为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组(简称观察组)32例,针刺组28例和腰椎牵引组30例进行对照观察,对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及综合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与针刺对照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和治疗后评分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相似文献   

11.
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臭氧和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臭氧治疗组(A组),胶原酶治疗组(B组),臭氧与胶原酶联合治疗组(C组).随访3~6个月,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VAS评分法,并对治疗后总有效率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3.3%和91.5%,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B组比较,C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P<0.01).结论: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经临床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6.7岁,其中第3~4腰椎1例,第4~5腰椎19例,第5腰椎~第1骶椎15例,第4~5腰椎合并第5腰椎~第1骶椎1例。分别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长槽式"减压及潜行神经根减压。手术切除椎间盘单节段35例,双节段1例。结果36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年。疗效为优29例(80.6%),良6例(16.7%),差1例(2.8%),优良率97.2%。术中出血60~250 ml,平均120 ml。手术时间40 min~3.2 h。硬脊膜破裂2例,1例二次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无一例发生椎间隙感染或发生神经器质性损伤。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1周后基本恢复自由活动。结论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减压充分适应证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初学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操作技术,尽可能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后的48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在出院后予以家庭康复护理,6个月后观察其效果.结果 6个月后对48例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及改善指数分别对其进行评估,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评分较出院前评分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评分较出院前评分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在出院后6个月评分及改善指数较对照组好,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家庭康复护理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疗效和减少手术创伤,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41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后植入人工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41例患者术后下肢主诉症状完全缓解;6例患者仍有轻微的感觉异常;8例患者伸拇肌力以及4例患者腓骨长短肌肌力由Ⅳ级恢复至Ⅴ级,4例患者伸拇肌力由Ⅲ级恢复至Ⅳ级;6例患者残存轻微腰痛,1例患者出现中度腰痛,通过固定、服用消炎镇痛药后症状缓解。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不增加患者痛苦,疗效确切,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简易动态疗效观察指标。方法:对56例(男32,女24)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人的康复治疗作了观察,尤其详细记录了直腿抬高试验和拇趾背伸、跖屈试验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多数病例上述试验很好反映病人康复疗效变化过程。结论:直腿抬高试验和拇趾背伸、跖屈试验为动态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4、5,腰5骶1)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Slump试验前后下肢的等速肌力变化。方法对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Slump试验,即患者在屈颈、屈胸状态下进行伸膝动作。采用CybexNorm型等速练习器,记录Slump试验前后,双下肢峰力矩、力矩加速时间、耐力比等指标,并记录伸膝角度。结果在Slump试验时,健侧伸膝角度为(7±8)°,患侧为(18±22)°,健侧伸膝角度减少(5±7)°,患侧伸膝角度减少(9±8)°,两者相比,患侧在Slump试验前后伸膝角度差值显著减小(t=2.37,P<0.05)。结论Slump试验可协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其机制可能与Slump试验时患侧股四头肌肌力下降、影响患侧伸膝角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有限椎板切除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随访的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术治疗的137例腰椎管狭窄症和(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总数137例,其中男78例,女59例,平均年龄45.6岁,随访时间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腰痛改善总有效率83%,腿痛改善总有效率96%,仅1例病人由于椎间盘复发行再手术椎间融合治疗。结论:有限椎板切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存脊椎稳定结构而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退变与其高度降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体腰椎间盘退变与其高度降低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Frobin的失真-补偿X线测量法测量实验组98例(291个)、对照组200名(597个)腰椎间盘的高度值。依据髓核信号强度变化及有无突出的情况,将实验组291个腰椎间盘分成A~F组,比较各组腰椎间盘高度值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信号无改变、无突出)、B组(信号无改变、有突出)及C组(信号轻至中度减低、无突出)腰椎间盘高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信号轻至中度减低、有突出)、E 组(信号消失、无突出)及F组(信号消失、有突出)腰椎间盘高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先于其高度降低。腰椎间盘高度的降低出现于退变后期,退变早期不伴有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腰椎牵引、按摩疗法的基础上配合超短波、针灸和运动等方法。采用“腰腿疾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对治疗前后患者腰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改善指数、改善率及康复效率。结果 综合性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方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优良率及康复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两年随访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3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和非手术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非手术治疗组150例患者采用卧硬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及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168例,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常规的腰背肌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对照组优良率83.93%,非手术组优良率83.33%,两组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有些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