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常腰椎骨髓MRI信号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正常人体腰椎骨髓MRI信号随年龄,性别变化的类型及其规律。方法 随机选择了436例正常腰椎的MRI照片,以T1WI为重点,进行回顾性观察,将腰椎内出现的信号变化归类总结,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依据椎体内信号的不同将其分为四型(九亚型)。统计学显示信号形态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 腰椎椎体内的MRI信号随年龄而变化,了解其形态及变化规律对正确认识正常腰椎骨髓及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正常儿童股骨骨髓的MRI信号转化特点,为诊断骨髓病变提供帮助。方法将34例14个月~14岁儿童分三组,A组(14个月~4岁)11例,B组(5~9岁)11例,C组(10~14岁)12例。对股骨行冠状位T1WI及STIR序列扫描,测量近侧干骺端(PM)、骨干(D)、远侧干骺端(DM)及大腿肌肉(M)的信号强度,并计算PM/M,D/M及DM/M值。结果T1WIA组的PM/M明显低于D/M及DM/M,D/M与DM/M无显著差异;B、C组的PM/M与DM/M均低于同组D/M,而PM/M与DM/M间无显著差异;B、C组的各部位信号均显著高于A组,而B、C两组间无显著差异。STIR序列中A、B两组内各部位间骨髓信号无显著差异,只有C组的PM/M明显高于D/M及DM/M;A组的D/M明显高于B组及C组,而PM/M及DM/M在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4个月~4岁儿童的近侧干骺端脂肪含量明显少于远侧干骺端及骨干;5~14岁儿童近侧干骺端和远侧干骺端的脂肪含量仍少于骨干,9岁后股骨各部位脂肪化速度减慢;14个月~14岁儿童股骨各部位骨髓脂肪化顺序由先到后依次为骨干、远侧干骺端及近侧干骺端;T1WI较STIR序列能更敏感地显示正常儿童股骨骨髓信号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MRI研究骨盆红、黄骨髓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正确认识骨盆骨髓信号异常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患者(0~22岁)骨盆SE-T1WI-MRI影像,所有患者无血液和骨髓疾病。对骨盆的6个部位:髂前上嵴、髂后上嵴、髋臼、坐骨、耻骨和骶骨的骨髓信号强度和均匀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骨盆各部位骨髓信号随年龄变化的规律。结果:随年龄增长骨髓信号的强度及信号不均匀程度呈增加的趋势。2岁后,髋臼和髂前上嵴的信号总是高于其他部位。所有年龄段髋臼信号强度最高,不均匀程度最明显;耻骨很少表现为信号不均匀。骨盆的各部位信号强度几乎均低于脂肪,各部位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别不大,至多差2级,不均匀程度相差也不明显,至多差1级。根据骨髓信号强度和均匀程度分为5个年龄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早期、青春期晚期。结论:骨盆各部位骨髓信号强度和均匀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骨髓信号强度和信号不均匀程度随年龄增加呈增加趋势。注意其变化对骨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生理性转化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MRI信号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方法 90名2~30岁股骨正常的受检者按照不同年龄分为6组,均接受MR检查。观察T1WI股骨干中段(MD)、股骨干下段(DD)及远侧干骺端(DM)的骨髓信号强度,并将其分为0~4级;其中0~2级定为红骨髓优势图像,3~4级定为黄骨髓优势图像,并结合脂肪抑制T2WI,观察骨髓信号的均匀性。结果 A组(2~5岁)股骨三个部位骨髓信号强度为0~2级;B组(6~10岁)中分别有5名和6名受检者出现MD和DD骨髓信号强度3级,DM骨髓信号强度仍表现为0~2级。C组(11~15岁)、D组(16~20岁)、E组(21~25岁)及F组(26~30岁)中除2名受检者MD骨髓信号强度表现为2级外,其余受检者MD及DD骨髓信号强度均为3~4级。C组受检者中DM骨髓信号多为2级(12/15);D组中DM骨髓信号多为3~4级(12/15);E组及F组中除1名受检者DM骨髓信号为2级外,其余均为3~4级。结论 股骨骨髓MRI信号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MRI可反映骨髓的正常生理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RI分析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改变,测定腰椎骨髓与脑脊液在T1加权图像(T1WI)上的信号强度比值(SIR值),探讨MRI对成人急性白血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骨髓穿刺和组织学证实的成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者的MRI资料,比较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浸润及治疗前后MRI变化、SIR值改变,评估内容包括腰椎矢状位及骨盆、股骨近端冠状位MRI检查数据,MRI序列主要为自旋回波(SE)T1WI和短时反转回复序列(STIR)。结果: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腰椎骨髓病灶在T1WI上呈弥漫性低信号或不均匀性低信号;在STIR上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性高信号。42例成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33例行骨盆、股骨近端冠状位MRI。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股骨近端的浸润分布提示,ALL的骨髓侵犯范围较ANLL更广泛(P<0.05)。而腰椎MRI定量分析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腰椎骨髓SIR值与正常对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4±0.336比2.903±0.454(P<0.0001)]。9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复查腰椎MRI,其中4例缓解者较化疗前其腰椎骨髓在T1WI上信号升高,STIR上信号降低,与正常对照组腰椎骨髓SIR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复查显示治疗后未缓解者(1.668±0.402)与正常对照组腰椎骨髓SIR值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LL组患者腰椎骨髓T1WISIR值较ANLL组低(1.505±0.240比1.742±0.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穿结果示,骨髓恶性白血病细胞的数量(B%)与腰椎骨髓SIR值呈线性相关。未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初次MRI表现(MRI股骨浸润程度分级及SIR值定量)与其治疗后缓解情况相关。结论:MR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体骨髓MRI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分子水平上观察组织结构的无创性检查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近年来主要应用于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及椎体转移瘤的诊断.笔者对20例正常人及37例(61处)腰椎椎体骨髓病变行MRI DWI检查,观察病变的信号强度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DWI在腰椎骨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诊断、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的MRI表现,并与细胞遗传学相对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6例成人AML患者采用SE序列及快速反转恢复(STIR)序列冠状面扫描行骨盆及股骨中上段骨髓MRI,患者骨髓标本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AML患者骨髓MRI表现按浸润范围分为5级,其中Ⅰ~Ⅲ级36例,缓解29(29/36)例;Ⅳ~Ⅴ级10例,缓解3例(P<0.05).依据MRC制定的染色体预后评价标准将AML分为好、中、差三组,各组缓解人数分别为:预后好组10例,均获缓解;预后较好组28例,缓解20例;预后差组8例,缓解2例.MRC不同预后的染色体核型变异在MRI骨髓分级中的分布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能反映AML骨髓浸润特征,MRI对AML病情的评估、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骨髓的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白血病骨髓的MRI表现,探讨其在白血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例白血病患者的股骨骨髓进行MRI检查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MRI表现异常。结论:MRI区别骨髓脂肪和肿瘤组织的能力,在白血病骨髓检查中有着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RI测量研究中国汉族正常成人枕叶体积。方法:在中国汉族健康成年脑数据库中选取200名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行三维磁化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采集大脑图像,通过手工勾画测量左、右侧枕叶体积及全脑容积,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标准化,随后对数据进行不同性别、侧别的体积比较及枕叶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00名志愿者实测枕叶体积105.36±10.40 cm3,标准化后为105.43±9.20 cm3。标准化前男性左侧枕叶体积和右侧枕叶体积分别为55.43±4.83 cm3和55.91±4.91 cm3;女性左侧和右侧枕叶体积值分别为49.82±4.43 cm3和49.47±4.11 cm3;标准化后男性左侧和右侧枕叶体积值分别为55.46±3.93 cm3和55.94±4.09 cm3;女性左侧和右侧枕叶体积值分别为49.86±3.86 cm3和49.52±3.62 cm3。标准化前大脑枕叶体积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后,大脑枕叶体积男、女性别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左、右侧别间实测枕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准化后,男性和女性的左、右侧别间枕叶体积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脑枕叶体积与年龄无相关性(标准化前r=0.08,P=0.28;标准化后r=0.04,P=0.61)。结论:中国健康成年人男性枕叶总体积大于女性,左、右侧枕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脑枕叶体积与年龄增长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女性膝关节骨髓水肿的原因及机制。方法:2007—2009年间在我院所有膝关节MRI检查的病例中,发现65例患者,61例为40~74岁女性(93.8%),余4例为17~20岁学生,有军训史,考虑骨髓逆转换,被排除在病例组外。未发现1例中老年男性患此疾病。在61例女性中有15例同时行脊椎、骨盆、上肢MRI检查及膝关节增强扫描,并进行了X线、CT、和实验室检查,5例进行了膝关节骨穿刺活检。所有病例均进行了定期随访。结果:MRI表现为两侧膝关节周围骨对称性散在分布斑片状或融合成大片状T1不均匀低信号,T2等或略低信号,GR T2极低信号,STIR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延时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骨盆、脊椎、上肢骨MRI未见同样改变。膝关节X线、CT检查、血液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组织学上为散在死骨组织,纤维组织,滑膜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我们认为由于膝部周围骨解剖特点和为机体主要持重部位,女性更年期激素水平紊乱,骨质疏松和过度疲劳,发生细微骨小梁骨折,微血管被挤压,骨髓水肿。为自限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A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行腰椎和骨盆M RI检查,扫描序列为T1W I、T2W I和STIR。对比分析2组资料的骨髓MRI表现及骨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比较6例AA患者治疗前后的骨髓M RI变化。结果:AA患者的骨髓MRI表现类型包括:弥漫型12例,灶型3例,不均匀型5例。2例于治疗后M RI显示好转。定量分析提示病变组与对照组间的骨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A的弥漫型M RI表现具有鉴别诊断价值。MRI对AA的治疗反应及监测其临床转归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和健康成人骨髓的MRI表现,探讨应用MRI预测MDS转化为AML的可能性.方法 MDS和AML各25例(MDS组、AML组),另选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E T1WI及脂肪抑制序列T2WI,行腰椎矢状面、骨盆及股骨中上段骨髓正冠状面扫描,分析比较三组腰椎、髂骨和股骨近端的MRI表现差异.结果 MDS组、AML组患者骨髓MRI表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MDS组与AML组腰椎、髂骨及股骨近端骨髓MRI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髓MRI可明确区分对照组与MDS组、AML组.骨髓MRI对预测和诊断MDS是否已经转化为AML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放疗前后比较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49例颅底骨质破坏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MRI的变化。结果49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均存在程度不等的颅底骨质破坏;MRI可见肿块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骨髓高信号消失及压脂增强后明显强化。经放射治疗49例患者均呈放疗后状态。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对鼻咽癌TNM分期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DCE-MR)检测血液病患者骨髓强化特征变化,研究其与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25例血液病经DCE-MR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测定骨髓灌注的最大强化率(PER),最大强化斜率值(Slopemax),峰值时间(TTP),平均时间(MT),以及骨髓活检分析肿瘤分数(TF)。结果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PER高(临床缓解期为0.252±0.156,肿瘤组为0.592±0.43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的Slopemax高肿瘤组:(0.561±0.634)/s;缓解期组:(0.204±0.105)/s、TTP缩短肿瘤组:(68.12±42.18)s;缓解期组:(81.52±38.49)s,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T值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动态增强MR成像能够监测血液病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为恶性血液病治疗随访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采用磁共振技术示踪在体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 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SPIO标记的BMSCs在局灶性脑梗死模型中的迁移及治疗情况。材料与方法 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n=4)、假手术组(SHAM,n=4)、局灶性脑梗死对照组(MCAO+SPIO,n=10)和SPIO标记BMSCs治疗组(MCAO+SPIO-BMSC,n=10)。通过普鲁士蓝染色法及CCK8法选取SPIO标记BMSCs的最佳浓度,并使用立体定向注射方法进行最佳浓度SPIO及SPIOBMSC的移植,术后第1、9、20、30、43天行1.5 T MRI扫描,检测两者在局灶性脑梗死中的生物学行为,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迁移分布情况。结果当SPIO标记浓度为50μg/ml时,BMSCs普鲁士蓝染色效率为100%,CCK8检测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及75μg/ml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使用T2WI和SWI序列均能明确检测到MCAO+SPIO组和MCAO+SPIO-BMSC组中移植区域信号减低。与T2WI序列相比,SWI序列显示低信号范围更广,示踪时间更长。与MCAO+SPIO组比较,MCAO+SPIO-BMSC组可见SPIO标记的BMSCs向缺血梗死区迁移。普鲁士蓝染色检查发现: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的细胞聚集在梗死区域周围。结论MRI技术能够有效示踪50μg/ml SPIO标记的BMSCs,显示BMSCs在局灶性脑梗死模型中随时间变化发生的生物学行为,并对BMSCs在局灶性脑梗死中的迁移治疗情况进行动态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