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观察VitalStim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单纯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2.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两组疗效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可加强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辅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6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对照组各33例,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和基本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采用吞咽训练,电刺激组同时采用NMES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电刺激组为93.9%,对照组为72.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ES配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药物、针灸)和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表面肌电图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电生理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比例为43.33%(13/3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3%(7/3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 =-3.318,P <0.01)。治疗后两组对空吞咽时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的肌电积分值(IEM G )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1)。结果 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刺激结合电针、吞咽练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第2天开始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刺激结合电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第10天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比较2组的康复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结合电针、吞咽训练治疗能更加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5例,随机分成3组:①吞咽训练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②针灸组31例,进行针灸治疗(风池、廉泉、夹廉泉、百劳、金津、玉液)和吞咽训练;⑧电刺激组31例,进行咽喉肌电刺激治疗和吞咽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采用饮水试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后3组患者的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均显著好转。②3组治疗后饮水试验结果诊断正常例数分别为5,15,11例;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得分分别为7.27+2.45,9.29+0.90,8.68+1.70:l临床疗效评价治愈分别为8例(24.2%)、18例(58.1%)和10例(32.3%)。针灸组和电刺激组的得分均好于吞咽组。而针灸组与电刺激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重度吞咽障碍患者(治疗前饮水试验为5分)的饮水试验得分,针灸组好于电刺激组。结论:针灸加吞咽训练、吞咽肌的电刺激加吞咽训练比单独的吞咽训练疗效更好。针灸加吞咽训练与吞咽肌的电刺激加吞咽训练的疗效相当,但对严重的吞咽障碍患者,针灸加吞咽训练的疗效好于电刺激加吞咽训练.并且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5d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配合吞咽训练,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护理。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的咽水试验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6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弦调制中频电疗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吞咽电刺激配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有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和摄食训练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吞咽电刺激和门德尔松手法,分别观察两组蛙田饮水实验及吞咽功能积分变化。结果:吞咽电刺激配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结论:吞咽电刺激配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电刺激组)20例、冰刺激治疗组(冰刺激组)2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功能运动训练,电刺激组患者同时应用VitalStim电刺激仪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冰刺激组同时用冰棉签刺激其咽部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和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和冰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冰刺激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或冰刺激结合功能训练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冰刺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改善老年吞咽功能障碍,减少误吸发生的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66例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在对其基础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和Intelect 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工作站联合治疗;对照组34例,除常规健康宣教和治疗外,单用Intelect 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工作站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6周治疗后,两组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误吸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误吸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2.50%,优于对照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Vital Stim电刺激疗法治疗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可减少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记录sEMG最大波幅)、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VFSS总评分及咽期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冰  党庆浩  周光 《中国康复》2020,35(8):400-403
目的:探究早期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用药治疗,A组采用VitalStim治疗仪给予治疗,B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的方式给予治疗,C组采用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的方式给予治疗,对比3组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及营养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C组更低于其他2组(P<0.05);治疗后3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C组饮食控制、按时服药、社会功能及心理健康评分更高于A组及B组(P<0.05);治疗后3组维生素A、维生素E、铁、锌、热量及膳食纤维含量虽然比治疗前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及钙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C组蛋白质、维生素C及钙水平更高于其他2组(P<0.05);治疗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SAP 的发生率比较,C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VitalStim治疗仪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对营养的摄取,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S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功能训练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n=20)、吞咽训练组(n=20)和联合治疗组(n=20)。3组均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或者两者的联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 治疗后2周3组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均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冰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咽部冰刺激及低频电疗。评定临床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及咽部冰刺激联合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孟玲  徐江  陆敏  彭军 《中国康复》2010,25(5):380-382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脑损伤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均接受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球囊扩张术及低频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A组同时实施摄食直接训练、摄食行为训练、食物调节与营养及心理康复等护理干预。治疗前后评定2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改善程度和X线透视(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A组高于B组(均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93.3%与73.3%,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更加有效促进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4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针组及对照组各15例,前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加用电刺激和电针治疗。3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 结果:3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疗效更明显,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相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但VFSS评分电刺激组治疗后明显高于电针组。 结论:电刺激疗法和电针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电刺激疗法作用更佳。 关键词  电刺激;电针;吞咽障碍;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54.1,R245,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242(2010)-02-0135-0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已出院吞咽障碍患者,按患者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定期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人员给予连续6个月的随访干预。在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照顾者的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照顾者的管理能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照顾者的管理能力较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照顾者的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