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抗大鼠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大鼠抗运动性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在浙江中医学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完成。选用6周龄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采用大鼠游泳力竭运动疲劳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边游泳边治疗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lO次,即每日力竭游泳后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d,共10次),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即第10天游泳后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游泳后治疗组(第11天起每日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1次,共10次),造模组(不给予治疗)4组,每组10只。于实验前、实验第10天和第20天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鼠游泳耐力时间、心率、血糖、血乳酸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体质量的影响。体质量在大鼠早晨来进食前测试。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乳酸测定采用对羟基联二苯法。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多组间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显著的标准。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及造模组各有1只大鼠在游泳训练中淹死,其余3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边游泳边治疗组治疗后比造模前有明显延长[(19.42&;#177;2.26),(15.50&;#177;1.03)min,P〈0.01];造模组治疗前后保持不变[(15.35&;#177;1.11),(15.00&;#177;1.12)min,P〈0.01];边游泳边治疗组明显长于造模组。雌、雄大鼠增长差异不明显。②心率:造模组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大鼠在第10天比造模前明显升高,其中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而边游泳边治疗组无明显变化;在第20天时模型组没有显著变化,而游泳后治疗组显著降低,在第20天游泳后治疗组低于模型组。③血清血糖浓度:造模组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大鼠在第10天比造模前明显降低,而边游泳边治疗组无明显变化。边游泳边治疗组第10天降低幅度低于模型组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造模后即时治疗组降低幅度低于模型组;第20天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比第10天显著升高。④血清乳酸:边游泳边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第10天含量比造模前明显升高,而造模后即时治疗组无明显变化;第10天边游泳边治疗组和模型组升高幅度高于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其中边游泳边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第20天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比第10天显著降低。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边游泳边治疗组、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第10天的均比造模前显著升高;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第20天比第10天明显降低。⑥体质量:边游泳边治疗组、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第10天均比造模前明显升高;第10天边游泳边治疗组增长幅度明显慢于造模后即时治疗组和模型组;游泳后治疗组和模型组第20天增长明显快于第10天。结论:①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具有延长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延缓过度疲劳的发生,在运动性疲劳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治疗作用。②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通过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整体健康状况,提高能量代谢效率,纠正自由基代谢失衡,减少代谢产物的堆积,从而达到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③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具有明显的即时效应,以及累加效应,可作为对抗运动性疲劳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训练疲劳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疗法对恢复训练疲劳的作用。方法将40例海训后疲劳士兵,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20d,对照组为自然恢复。结果治疗组疲乏无力、关节酸痛、肌肉僵硬、头晕恶心、饮食减少等疲劳症状减少(P<0.01),血红蛋白量增加和血乳酸含量减少(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促进训练疲劳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鼠尾静脉注射高氧液的抗疲劳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8在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生理教研室完成。12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0只。对照组和高氧液组分别静注平衡盐和高氧液。每组再根据给药剂量分为0.1mL/g,0.15mL/g和0.2mL/g3组,每组20只。静注后鼠尾根部负荷5%体质量的铅皮即刻置游泳箱中游泳,静注后即刻和游泳30min检测运动后代谢产物血清乳酸含量评估疲劳程度,检测肌糖原含量(当储量少时可产生疲劳),检测三磷酸腺苷酶活力(活力增高表示机体对疲劳的耐受性强),检测丙二醛含量和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12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乳酸含量:高氧液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低于0.1mL/g组和0.2mL/g组犤(10.74±0.90),(11.62±1.09),(11.56±1.19)mmol/L,P<0.05犦。②肌糖原贮备:高氧液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高于0.1mL/g组和0.2mL/g组犤(1.43±0.21),(1.08±0.16),(1.08±0.21)mg/g,P<0.05犦。③三磷酸腺苷酶活力:高氧液组比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高于0.1mL/g组和0.2mL/g组(P<0.05)。④丙二醛含量:高氧液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低于0.1mL/g组和0.2mL/g组犤(19.10±1.37),(22.10±1.58),(20.93±1.18)μmol/g,P<0.05犦。⑤总抗氧化能力:高氧液组比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高于0.1mL/g组和0.2mL/g组犤(18.98±0.71),(10.15±0.72),(10.15±1.44)U/mg,P<0.05犦。结论:静注高氧液有利于小鼠运动耐力的提高,减少无氧代谢产物的生成,从而降低体内能源物资的消耗,延缓疲劳的产生,0.15mL/g高氧液效果优于0.1和0.2mL/g高氧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尾静脉注射高氧液的抗疲劳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8在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生理教研室完成。12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0只。对照组和高氧液组分别静注平衡盐和高氧液。每组再根据给药剂量分为0.1mL/g,0.15mL/g和0.2mL/g3组,每组20只。静注后鼠尾根部负荷5%体质量的铅皮即刻置游泳箱中游泳,静注后即刻和游泳30min检测运动后代谢产物血清乳酸含量评估疲劳程度,检测肌糖原含量(当储量少时可产生疲劳),检测三磷酸腺苷酶活力(活力增高表示机体对疲劳的耐受性强).检测丙二醛含量和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12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乳酸含量:高氧液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低于0.1mL/g组和0.2mL/g组[(10.74&;#177;0.90).(11.62&;#177;1.09),(11.56&;#177;1.19)mmol/L,P〈0.05]。②肌糖原贮备:高氧液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高于0.1mL/g组和0.2mL/g组[(1.43&;#177;0.21),(1.08&;#177;0.16),(1.08&;#177;0.21)mg/g,P〈0.05]。③三磷酸腺苷酶活力:高氧液组比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高于0.1mL/g组和0.2mL/g组(P〈0.05)。④丙二醛含量:高氧液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低于0.1mL/g组和0.2mL/g组[(19.10&;#177;1.37).(22.10&;#177;1.58).(20.93&;#177;1.18)μmol/g,P〈0.051。⑤总抗氧化能力:高氧液组比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高氧液组中0.15mL/g组高于0.1mL/g组和0.2mL/g组[(18.98&;#177;0.71),(10.15&;#177;0.72).(10.15&;#177;1.44)U/mg,P〈0.05]。结论:静注高氧液有利于小鼠运动耐力的提高,减少无氧代谢产物的生成,从而降低体内能源物资的消耗,延缓疲劳的产生.0.15mL/g高氧液效果优于0.1和0.2mL/g高氧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运动性疲劳大学生运动员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45个男性大学生运动员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15人。3组均进行2周的大运动量训练,治疗1组和治疗2组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1 h进行TEAS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分别于训练前、2周体能训练后24 h对3组主观体力感觉进行评估并检测运动员RBC、Hb含量。结果:训练后3组运动员RBC、Hb含量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1,P0.05);训练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RBC、Hb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3组运动员主观体力感觉评分值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1,P0.05);训练后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主观体力感觉评分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EAS干预手段可减轻机体疲劳程度,减缓RBC、Hb值的下降,增强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经皮穴位电刺激后鼠耐力训练中体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运动性疲劳一直是运动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及预防过度疲劳的发生直接关系到运动训练的效果、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员的健康。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疗法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而针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多局限于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治疗方面,在防治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则较少。目的:考虑到在实际训练中针灸运用的局限性,本实验主要观察无创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对鼠体能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完成。实验动物:①4周龄昆明种健康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每组10只。②未经训练的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训练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每组10只。方法:对负莺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的影响:应用G6805-A型电针治疗仪(选用双相非对称脉冲,宽度0.5ms。脉冲电压峰值控制在2V,频率选用随机变化的疏密波,频率疏密变化范围2-30Hz)。对所选穴位(相当于人体的百会、命门)在每天训练前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昆明种小鼠进行15min刺激。然后置于水深30cm、水温25℃&;#177;0.5℃的游泳槽中,在小鼠尾根部系以体质量的10%的负荷让其负莺游泳。用秒表记录从实验开始至力竭所需时间为力竭游泳时间,力竭游泳时间的判定标准为当小白鼠用尽全力后。头部开始无法冒出水面,继之下沉至容器底部时为止。锻炼时间7d,末次实验后将小鼠放入50mL的密闭玻璃瓶,内置10g钠石灰,用秒表记录其停止呼吸的时间(窒息时间)。对大鼠跑台疲劳时间和体质量的影响: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训练对照组每天在动物跑台上以15—27m/min的速度运动,30min/次,持续运动14d。其中第7天和第13天各休息1d。皮电刺激方法同上。疲劳判断标准为奔跑大鼠在接受刺激后仍跟不上预定速度。大鼠滞于跑台后半段,连续遭电击3次以上。实验前后用普通天平称取大鼠体质量。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前后小鼠游泳力竭时问和耐缺氧时间、大鼠跑台疲劳时间及体质量变化。结果:实验中所有动物均顺利完成实验,无实验原因引起动物死亡。(D对负重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小鼠第1天、第7天游泳至力竭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38.78&;#177;4.33),(30.08&;#177;3.12)min;P〈0.01];[(41.35&;#177;3.45),(30.11&;#177;3.23)min,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第7天比第1天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耐缺氧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40.91&;#177;4.69),(32.96&;#177;4.15)min.P〈0.01]。②对大鼠跑台疲劳时间和体质量的影响:空白对照组实验前后疲劳时间相差不大(P〈0.05);训练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实验前后疲劳时间差异明显(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训练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后抗疲劳时间明显延长[(165.50&;#177;13.70),(101.50&;#177;21.87),(23.33&;#177;10、46)min,P〈0.01]。各组大鼠实验后体质量较实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较其他两组小,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鼠无论在游泳力竭时间、跑台疲劳时间上,还是在耐缺氧时间上都有显著提高;实验后鼠体质量增加明显,而皮电刺激组增加幅度最小,差异无显著性。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与物理疗法的一种合理综合,具有安全便捷、实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运动时大鼠血糖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大鼠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血糖(GLU)、乳酸(LD)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血糖浓度、乳酸含量及心率变化。结果:本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疲劳大鼠心率.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维持血糖浓度边游泳边治疗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游泳后治疗1次组可显著降低血乳酸浓度。结论: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中均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辉 《护理研究》2011,25(20):1816-1817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脱机抽液对减轻洗胃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服毒需洗胃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洗胃前3 min开始持续经皮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洗胃过程中间歇脱机抽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洗胃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发生呕吐、胃黏膜损伤及洗胃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脱机抽液洗胃法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洗胃时间。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运动性疲劳一直是运动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及预防过度疲劳的发生直接关系到运动训练的效果、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员的健康.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疗法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而针灸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多局限于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治疗方面,在防治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则较少.目的考虑到在实际训练中针灸运用的局限性,本实验主要观察无创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对鼠体能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6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完成.实验动物①4周龄昆明种健康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每组10只.②未经训练的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训练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每组10只.方法对负重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的影响应用G6805-A型电针治疗仪(选用双相非对称脉冲,宽度0.5 ms,脉冲电压峰值控制在2 V,频率选用随机变化的疏密波,频率疏密变化范围2~30Hz),对所选穴位(相当于人体的百会、命门)在每天训练前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昆明种小鼠进行15 min刺激.然后置于水深30 cm、水温25℃±0.5℃的游泳槽中,在小鼠尾根部系以体质量的10%的负荷让其负重游泳,用秒表记录从实验开始至力竭所需时间为力竭游泳时间,力竭游泳时间的判定标准为当小白鼠用尽全力后,头部开始无法冒出水面,继之下沉至容器底部时为止.锻炼时间7 d,末次实验后将小鼠放入50 mL的密闭玻璃瓶,内置10 g钠石灰,用秒表记录其停止呼吸的时间(窒息时间).对大鼠跑台疲劳时间和体质量的影响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训练对照组每天在动物跑台上以15-27 m/min的速度运动,30 min/次,持续运动14 d.其中第7天和第13天各休息1 d.皮电刺激方法同上.疲劳判断标准为奔跑大鼠在接受刺激后仍跟不上预定速度,大鼠滞于跑台后半段,连续遭电击3次以上.实验前后用普通天平称取大鼠体质量.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前后小鼠游泳力竭时间和耐缺氧时间、大鼠跑台疲劳时间及体质量变化.结果实验中所有动物均顺利完成实验,无实验原因引起动物死亡.①对负重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的影响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小鼠第1天、第7天游泳至力竭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38.78±4.33),(30.08±3.12)min;P<0.01];[(41.35±3.45),(30.11±3.23)min,P<0.01].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第7天比第1天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耐缺氧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延长[(40.91±4.69),(32.96±4.15)min,P<0.01].②对大鼠跑台疲劳时间和体质量的影响空白对照组实验前后疲劳时间相差不大(P<0.05);训练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实验前后疲劳时间差异明显(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训练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后抗疲劳时间明显延长[(165.50±13.70),(101.50±21.87),(23.33±10.46)min,P<0.01].各组大鼠实验后体质量较实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较其他两组小,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鼠无论在游泳力竭时间、跑台疲劳时间上,还是在耐缺氧时间上都有显著提高;实验后鼠体质量增加明显,而皮电刺激组增加幅度最小,差异无显著性.经皮穴位电刺激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与物理疗法的一种合理综合,具有安全便捷、实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刺及艾灸足三里穴缓解大鼠运动疲劳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已有诸多实验证实针灸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缓解运动疲劳。目的:观察毫针针刺及艾灸足三里穴(ST36)对运动疲劳大鼠的运动耐力、骨骼肌微循环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及艾灸两种不同疗法缓解运动疲劳作用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动物实验,于2008—06/07在华南师范大学光子中医学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体质量220-260g。方法:SD大鼠24只,适应性游泳后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及针刺组,每组6只。采用无负重游泳方式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艾灸组及针刺组在游泳运动的同时,分别采用毫针及艾灸刺激足三里穴,1次/d,共10d。末次力竭运动结束后检测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大鼠骨骼肌微循环及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实验第9天,艾灸组大鼠的运动耐力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的运动耐力(P〈0.05);实验第11天,艾灸组和针刺组的大鼠的运动耐力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的大鼠同时间点的运动耐力(P〈0.05),艾灸组和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艾灸组双侧胫骨前肌的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腹直肌的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艾灸组双侧胫骨前肌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双侧胫骨前肌线粒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艾灸组(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疲劳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增加骨骼肌血流灌注,缓解外周骨骼肌的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耐力,其效应优于针刺足三里穴。  相似文献   

12.
早期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早期经皮神经电刺激 (TENS)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发病 14天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观察组急性期即采用TENS治疗 ,对照组接受模拟电刺激。两组均接受运动再学习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接受Fugl Meyer评价和Barthel指数评测。 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 Meyer积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尽早进行TENS治疗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采用关元、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对41名训练期间运动员进行穴位埋线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训练相关情况、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运动员睡眠质量、晨起精神、饮食情况、训练欲望、训练体能、训练质量、注意力的集中等训练相关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红蛋向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在穴位埋线过程中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通过中医辨证施护,情志、饮食护理,并用西医计分评估方法 进行疗效观察、无菌操作等护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作为社区适宜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社区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EA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腕关节徒手肌力测试(MMT)、腕肘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上肢评定(FMA-U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 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掌屈、背伸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肘关节肌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腕关节肌张力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周后,2组FMA-UE总分、FMA腕和手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适宜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近期手和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胃肠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EAS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TEAS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术后4、24 h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肠鸣音评分、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追加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情况以及舒适度量表(BCS)评分。结果 TEAS组术后第1~2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量表(B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 d肠鸣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AS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追加的镇痛药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舒适度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鼠耐力训练体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对鼠体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鼠置于游泳槽内游泳 ,跑台上奔跑及密闭玻璃瓶内 ,观察其游泳力竭时间、耐缺氧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及体重的变化。结果穴位经皮神经电组鼠的游泳力竭时间、跑台疲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均明显提高 (P <0 .0 1) ;实验后鼠体重增加明显 ,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组增加幅度最小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经皮神经电刺激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与物理疗法的一种合理综合 ,具有安全便捷、实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癔球症患者临床精神心理学特征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少商穴治疗癔球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及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60例癔球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少商穴组(n=30),采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少商穴组患者,每天2次,每次30 min;采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对照组患者少商穴位旁1~2 cm的非经络体表位置,每天2次,每次30 min,疗程均为4周。采用癔球症症状评分(GET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疗效评估。 结果60例癔球症患者中,发现60.00%(36/60)的患者伴发睡眠障碍,65.00%(39/60)的患者伴发焦虑,35.00%(21/60)的患者伴发抑郁。经4周治疗后,对照组GETS、PSQI、HAMA、HAMD评分[(16.37±4.94)分,(12.37±7.51)分,(9.80±6.19)分,(10.67±7.63)分]与治疗前[(20.50±5.26)分,(14.53±6.80)分,(12.63±6.53)分,(12.60±8.43)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28,4.59,2.28;均P<0.05);少商穴组治疗后GETS、PSQI、HAMA、HAMD评分[(12.43±3.79)分,(8.50±6.76)分,(9.07±6.52)分,(8.47±6.72)分]与治疗前比较[(22.27±5.16)分,(13.43±7.30)分,(15.33±6.51)分,(13.97±4.9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6.93,7.49,5.77;均P<0.05);少商穴组各评分的下降程度ΔGETS、ΔPSQI、ΔHAMA、ΔHAMD[(6.49±6.38)分、(3.44±3.85)分、(4.60±4.59)分、(3.47±5.22)分]大于对照组[(2.93±4.04)分,(2.17±3.62)分,(2.83±3.38)分,(1.93±4.1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2.80,3.30,2.94;均P<0.05)。同时,少商穴组较对照组GETS评分[66.67%(20/30),20.00%(6/30)]、PSQI评分[63.33%(19/30),23.33%(7/30)]、HAMA评分[66.67%(20/30),30.00%(9/30)]、HAMD评分[60.00%(18/30),26.67%(8/30)]治疗的有效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9.77,7.28,6.79;均P<0.05)。 结论癔球症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少商穴TEAS治疗可有效改善癔球症患者的症状、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