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手段,但肾移植术相关并发症依然是移植肾失功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淋巴漏是肾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之一[1],发生率为0.6%~18.1%[2]。淋巴漏不仅进行性影响移植肾功能,增加感染风险,也会增加患者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分析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发生原因,给予及时治疗及有效护理措施将会有效的降低淋巴漏致移植肾失功的发生率,现将肾移植术后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腹膜透析病人和血液透析病人接受肾移植的术前、术后临床和血生化指标,了解对肾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7年前接受肾移植并定期随访病人共452例,其中由腹透进入肾移植的病人共49例为腹透组,由血液透析进入肾移植的病人用计算机随机匹配98例为血透组,对二组病人肾移植前后生化指标、肝炎病毒感染率、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移植肾失功、医疗费用等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移植前腹透组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血透组,移植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二组无差异。在达到同样血红蛋白水平,腹透病人所需促红素较低;乙肝、丙肝感染率二组分别为28.57%、2.04%和35.71%、13.27%,腹透组显著低于血透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失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感染率腹透组为6.12%低于血透组的12.87%。结论 腹膜透析病人纠正贫血所需促红素量较低,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但不影响移植效果。HBV、HCV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移植后肾功能恢复和维持,移植肾失功率以及总医疗费用与血透病人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CD)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接受DCD。肾移植的7l例受体(DCD组)及同期传统尸肾移植213例受体(尸肾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早期并发症的情况,并总结DCD组的护理措施。结果DCD组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高于尸肾组,其余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D组中,有4例占5.63%发生移植肾失功,无患者死亡;尸’肾组中,有4例占1.88%发生移植-肾失功,有2例占0.94%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癌症晚期呼吸功能衰竭。结论DCD可作为目前供肾来源的有效选择,加强对DGF等并发症的护理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随着外科技术、新型免疫抑制剂等不断发展,近年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受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移植肾失功或者丢失,需要再次肾移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次移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最佳选择[1],但再次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又高于同期首次肾移植[2].此外,首次和第2次肾移植均为活体亲属供肾比较少见,受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围术期的护理问题比较突出.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受者平稳度过围术期.2009年5月我院对1例活体亲属肾移植后移植肾失功的受者进行了二次活体亲属肾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任春霞  徐凤玲  刘海燕 《护理研究》2010,24(9):2344-2345
随着外科技术、新型免疫抑制剂等不断发展,近年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存活率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受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移植肾失功或者丢失,需要再次肾移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再次移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最佳选择,但再次肾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又高于同期首次肾移植。此外,首次和第2次肾移植均为活体亲属供肾比较少见,受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围术期的护理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是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最佳的治疗手段。首次肾移植1年生存率达到90%左右,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在长期存活中出现慢性排斥反应而导致移植肾失功,对于这些移植肾功能丧失可选择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再次移植,Almond等综合分析比较后认为,再次肾移植是最佳选择,但再次移植的风险高于初次移植,尤其是高敏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丢失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与首次’肾移植相比,再次肾移植更加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是提高再次肾移植的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再次肾移植术1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根据手术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一般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移植肾出现排斥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控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及早的发现移植肾排异的临床表现,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8.
邹红 《护理与康复》2005,4(1):75-76
肝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肾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各大医院近年均有开展,但肾移植后再次肝肾联合移植报告少见。本院于2002年5月成功为1例肾移植后慢性排异、移植肾失功、乙肝小三阳、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施行了移植肾摘除、肝肾联合移植术,术后供肝、供肾功能良好,至今存活。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肾移植术后肾失功的病人随着移植时间的逐年增加,部分病人不得不重新选择透析继续来等待肾源再次移植。腹膜透析是指将1.5%~2.5%腹膜透析液1L~2L灌入腹腔,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腹膜的弥散和渗透作用将病人体内多余的水、电解质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清除病人代谢产物的目的。此法已用于临床50年之久~([1]),肾移植术后肾失功病人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比较少见,我院收治了1例肾移植术后肾失功的病人行腹膜透析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移植肾早期失功切除同期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移植肾失功后同期再次肾移植13例,均获得成功。13例病例中首次移植失败的原因为顽固性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无效5例,肾血管栓塞7例,肾动脉出血1例。再次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术后随访1~5年,13例(人/肾)均存活,血肌酐水平72~146μmol/L,平均(110.8±20.6)μmol/L。结论:肾血管并发症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切除同期可行再次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的移植肾失功在严格的组织配型基础上,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患者在避开存在致敏位点的供肾的条件下,切除移植肾后仍可同期行再次肾移植。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排斥药物及生物制剂,再次肾移植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改善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选择了肾脏移植这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对肾移植术后相关知识及自理技术掌握不够,致使术后出现并发症甚至移植肾失去功能(失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和经济损失.为了让患者选择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进而具有良好的心态,以提高其肾移植术后的生活质量.2001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随机对70例肾移植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即刻+反复回馈教学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6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行内瘘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模式教育,试验组接受即刻+反复回馈教学法干预,比较两组血透内瘘病例干预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血透内瘘病例干预后内瘘自我护理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1年内试验组内瘘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与失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即刻+反复回馈教学法对维持性血透内瘘病例实施内瘘自护指导,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内瘘自我护理知识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动静脉内瘘相关性并发症发生风险与内瘘失功风险.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高尿酸血症是肾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引起的尿酸性肾石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造成移植肾肾后性失功。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尿酸性肾石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肾移植后发生尿酸性肾石病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均伴高尿酸血症,8例患者手术切开取石并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1例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为移植输尿管下段结石,2例为移植肾肾盂结石并肾盂积水,1例为移植肾重度积水并输尿管全段结石。18例患者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尿量恢复正常;1例患者造成移植肾失功能,切除移植肾。提示对于肾移植后血尿酸升高患者应尽早应用药物保守治疗,一旦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采取手术方式,减少肾后性原因引起的移植肾失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下的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失功风险预测干预方案及其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AVF术的MHD患者9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下的动静脉内瘘失功风险预测干预方案, 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感与成熟度, 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失功率、不成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感染、血栓、出血、循环障碍、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HD患者应用基于动静脉内瘘失功风险的预测循证下的干预方案可有效减轻内瘘失功风险,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生存质量, 获取患者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次肾移植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6例二次肾移植病例,对二次移植的效果及切除与保留失功肾、距首次移植的时间对二次移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二次肾移植与首次移植的1、3、5年病人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3、5年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下降,二次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上升,以慢排为主;保留和切除失功肾及距首次移植时间对二次移植人/肾存活率及排斥反应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二次移植仍是移植肾失功后的首选治疗措施,其急排和慢排发生率较首次移植明显升高。失功肾的保留及距首次移植时间对排斥反应及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背景:高尿酸血症是肾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引起的尿酸性肾石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造成移植肾肾后性失功.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尿酸性肾石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肾移植后发生尿酸性肾石病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均伴高尿酸血症,8例患者手术切开取石并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1例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为移植输尿管下段结石,2例为移植肾肾盂结石并肾盂积水,1例为移植肾重度积水并输尿管全段结石.18例患者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尿量恢复正常;1例患者造成移植肾失功能,切除移植肾.提示对于肾移植后血尿酸升高患者应尽早应用药物保守治疗,一旦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采取手术方式,减少肾后性原因引起的移植肾失功.  相似文献   

17.
王茜  潘迪  张春媛  高建 《华西医学》2014,(7):1355-1357
目的探讨对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60例肾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相同血压监测和药物治疗基础上,干预组患者根据指导手册予以肾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1次/周,连续4周,收集两组患者就诊时和干预后3个月的问卷资料及就诊后1、2、3个月末自我监测血压的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移植肾出现排斥反应的情况。结果干预组肾移植术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得分、健康教育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分别为91.0分、90.0%、90.0%,均较对照组的75.8分、80.0%、73.3%高。干预组1例发生排斥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3例发生排斥反应,发生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控制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利于及早发现移植肾排异的临床表现,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疗效。方法以该院2010年1~12月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41例为治疗组,以2009年1~12月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4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治疗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拔尿管、拔肾造瘘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尿、尿潴留、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刘玥 《天津护理》2009,17(6):321-322
肾移植术后由于排斥反应或其他并发症可能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功能丧失后患者可以选择透析或二次移植治疗。近年来,随着活体肾移植的开展,二次肾移植的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多。但随着移植次数的增多,风险明显高于初次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移植肾存活率也低于首次肾移植。对二次肾移植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行二次肾移植术23例,现将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术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加之移植患者特殊体质,可发生多种并发症.肾移植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已成为移植肾失功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感染、排异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2].现将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