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联合动脉导管内溶栓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给予1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联合溶栓治疗,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要点。结果 17例(占94.4%)患者术后下肢血运恢复好,静息痛及麻痹症状好转出院,1例(占5.6%)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7例(占38.9%)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占11.1%)为穿刺部位瘀斑,1例(占5.6%)为应激性高血糖,1例(占5.6%)为高血压危象,1例(占5.6%)为新发腔隙性脑梗死伴肺炎,1例(占5.6%)为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5.6%)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球囊扩张术联合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患者并发症相关护理知识,前瞻性地评估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轻或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2002年6月~2004年2月,我们对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动脉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36~74岁。9例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为动脉瘤。3例为动脉瘤择期手术。本组均经皮股动脉穿刺,微导管沿导丝送入颈内动脉,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然后经微导管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进行栓塞。2并发症观察及护理2.1动脉瘤再破裂是血管内栓塞术的严重并发症[1]。多因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改变引起的。病人可突然出现精神紧张、痛苦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5月共45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内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37例同时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8例3~6个月后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以健、患肢周径差及深静脉通畅度来评价疗效。结果 45例患者溶栓过程中无肺梗死、导管滑出、药物过敏反应、内脏出血等并发症出现,仅有9例发生一般出血现象包括:5例患者切口部位有少量皮下血肿未处理自行吸收、2例患者穿刺处渗血、2例患者尿路出血,因早期发现及时,经过对症处理后未进一步出血。腔内治疗后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深静脉通畅率较前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静脉腔内导管溶栓结合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腔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60例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100.0%。病人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8±0.12)高于治疗前(0.4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3,P=0.042);术后无死亡病例,无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意外;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为术后穿刺点渗血、血肿,1例为导管阻塞,1例下肢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为血压升高,均经治疗和护理后痊愈;1例因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膝下截肢术。[结论]术后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并发症,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患儿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8例DAH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患儿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术前做好咯血、贫血护理,并加强心理干预,术后做好下肢制动、穿刺部位护理,以及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结果:18例患儿中3例因存在较大的体动脉肺静脉分流采用弹簧圈栓塞,5例使用颗粒栓塞,10例采用微球栓塞。术后16例患儿恢复良好;1例患儿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给予局部制动后血肿逐渐吸收;1例出现脑梗塞,经降颅内压、高压氧、扩血管等治疗后恢复意识及肌张力,好转出院。术后患儿顺利出院。结论:围术期密切护理有利于及早发现DAH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患儿的并发症,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3例食指动脉栓塞行局部加压动脉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护理.注射前详细了解病史,及时采血化验生化指标,详细介绍术中注意事项,准确测量桡动脉压;操作中掌握正确的血管解剖部位,注意进针的角度、深度和适宜的固定手法,加压注射时注意合适的压力和速度;注射后严密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和患指感觉.本组无一例并发症,注射后1~2h疼痛消失,7~11d出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剖宫产前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术后护理要点为护士准确评估阴道出血的量及性质,做好穿刺部位的皮肤护理,按时指导下肢活动并做好宣教指导,密切观察下肢有无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4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54例患者动脉血管造影阳性,在介入导管室行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微钢圈栓塞等栓塞治疗;54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仅有3例出现局部淤血、淤斑,栓塞后发热23例,不同程度腰背酸痛16例,腹痛15例,尿潴留4例,无异位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腹膜后肿瘤行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肿瘤血供来源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介入栓塞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一定程度的缩小瘤体,从而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护理的关键在于认真做好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前准备,造影及介入栓塞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局部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17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治疗前严防动脉瘤再出血,做好充分的栓塞治疗前准备及宣教,治疗后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或上肢动脉经皮腔血管成形术后、予尿激酶持续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可行性。方法近2年来,我院收治14例下肢或/和上肢动脉急性动脉闭塞的患者,其中10例患者行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术后病变动脉近端留置溶栓导管,予尿激酶持续溶栓3~5d;4例患者行接触性溶栓,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4例患者肢体缺血的症状均明显减轻,治疗后动脉造影示38条闭塞动脉中32(84.2%)条动脉复通、血栓溶解,术后4周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进行PTA及溶栓治疗的32条病变动脉中26条动脉保持通畅,14例患者穿刺点均有渗血,其中4例合并患肢皮下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肢体急性动脉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82例老年ASO-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每组91例。比较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踝肱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P 0. 05),但2组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踝肱指数均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P 0. 05),但2组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 48%(P 0. 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ASO-LE均安全、有效,但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需要综合考虑病变部位、疾病程度及合并症等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施行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分析52例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Fontaine分期Ⅱ~Ⅳ期)行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效果.结果:18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动脉夹层伴急性血栓形成7例,动脉破裂3例,假性动脉瘤3例,腹股沟血肿2例,蓝趾综合征1例,消化道出血1例,心衰1例.分别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后,13例效果良好,1例趾端坏死,1例小腿坏死行膝上截肢,1例心梗死亡.结论:高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行腔内治疗相对安全有效,但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正确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向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10例,其中9例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给予顺行开通治疗;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合并腹腔动脉闭塞,给予逆行开通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体重变化情况,记录腹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复查腹部血管超声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均植入支架1枚,术中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开通良好,血流通畅,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完全解除,远端血管显影良好,成功率100%,且无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8例术后1周腹痛消失,2例术后1个月腹痛消失,且随访期间均无肠坏死、病死等情况发生。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腹部血管超声,血管狭窄未复发。与术前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体重较术前增加,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闭塞)成功率高,能够迅速恢复血流,改善肠道缺血症状,安全有效,且当肠系膜上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无法进行常规顺行开通治疗时,可考虑经侧支循环进行逆行开通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大动脉炎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80例行血管内支置入术患者术前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术中、术后严密监测血压、脉搏等体征,并加强对局部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血压及其它狭窄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4例术中出现下肢动脉血栓,3例术后出现穿刺点渗血,经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结论 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性主动脉狭窄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5例经桡动脉穿刺肝癌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术前根据动脉血管的情况选择病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侧肢体有无疼痛、温度和颜色变化;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是否良好,有无渗血及血肿。本组未发生并发症。从第2次治疗起,每次插管成功后均检查前一次治疗的效果,发现本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患者行2次治疗后肿瘤血管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6.
总结1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治疗后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等。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支架治疗3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了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3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术后护理。术后严格穿刺肢体制动,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观察穿刺肢体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对于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死的患者,还要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同时注意做好并发症(动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的观察与护理。本组1例术后患肢肱动脉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结果16例患者血管造影阳性,7例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或栓塞治疗;23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无异位动脉栓塞,腹痛3例,尿潴留4例,不同程度腰背酸痛23例。结论介入治疗安全、简便、微创、痛苦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及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同时介入治疗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痛苦、缩短病程、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护理的关键在于认真做好术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局部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性主动脉狭窄的护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大动脉炎性主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 11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 ,并加强对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血压及狭窄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 1例术中出现下肢动脉血栓 ,1例术后出现穿刺点渗血 ,经积极治疗护理后痊愈。结论 :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性主动脉狭窄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动脉造影在胃肠道血管畸形诊治应用中的临床护理.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2例可疑胃肠道血管畸形导致消化道出血者,采用非介入性方法诊断阴性或诊断不明确病例行腹腔动脉造影病人通过在心理上、术中配合上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上进行护理.结果 22例52支动脉造影均发现病变并确诊为胃肠道畸形.22例病人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或感染,术后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4例,尿潴留3例,22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酸痛.结论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是发现胃肠道动脉畸形最可靠的方法,护理的关键在于术前调节好病人心理状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部位局部护理,预防感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