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的社区康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社区内老年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与方法。方法对60例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显效21例,有效14例;中年人显效20例,有效5例。结论社区康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晓红  徐艳杰 《现代康复》2000,4(5):383-387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的重要性。方法:采用以康复医师指导下的家庭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17例脑卒中患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另20例同种疾病患作为对照组,Barthel指数及FMA积分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在缺乏住院治疗的条件下,应积极接受社区  相似文献   

3.
古东冬 《全科护理》2013,11(19):1818-1819
[目的]探讨社区个案管理在脑卒中病人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96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个案管理组与基础管理组,每组48例,个案管理组病人实施个案管理,基础管理组病人实施基础管理。8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来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个案管理组病人治疗依从率高于基础管理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NHISS评分和Rainkin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个案管理组病人治疗后NHISS评分和Rainkin评分均低于基础管理组治疗后(P<0.05)。[结论]在脑卒中疾病病人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社区个案管理可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日常自理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促进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4.
梁娟  林成杰 《中国康复》2012,27(4):316-318
我国脑卒中年发生率为120/10万~180/10万,年病死率为60/10万~120/10万,病后致残率高达75%,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1]。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可持续到形成固定损害之后5年以上,定期康复治疗可维持甚或提高患者的功能状态[2]。目前国家能投入的医疗费用较少,康复资源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室,对辖区内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进行干预、管理和评估,探索农村社区康复的新模式。 方法:将85例脑卒中患者以区组随机化的方式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后第三个月末对患者的脑卒中康复知识掌握程度、神经功能(NIHSS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评测。治疗组接受社区康复活动室系统化康复管理和指导,对照组从社区康复中心无偿借用器材自行回家训练。 结果:入选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不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入组后各阶段比较,治疗组的康复知识掌握程度、NIHSS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 结论: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康复治疗室,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社区康复管理,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功能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由于人口老龄化、脑卒中患者的增多及人民群众对康复治疗需求的增加,仅凭专业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康复科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社区康复以其经济、有效、方便的特点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此,大力推广脑卒中社区康复显得尤为重要。与机构康复相比,社区康复可以尽可能调动社会力量,调动脑卒中功能障碍者的积极性,主动配合以获得全面康复,从而促进患者重归社会并参与社会活动,同时,运用多种综合康复方法,降低康复费用,减少家庭负担,达到用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大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以康复医师指导下的家庭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对1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 ,另20例同种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 ,以Barthel指数及FMA积分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康复组在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在缺乏住院治疗的条件下 ,应积极接受社区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沈学奎 《中国康复》2015,30(6):472-475
目的:通过在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室,对辖区内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进行干预、管理和评估,评价效果并探索农村社区康复的开展方法。方法:将85例脑卒中患者以区组随机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接受社区康复活动室系统化康复管理和指导,对照组从社区康复中心无偿借用器材自行回家训练。分别于入组前后对患者的脑卒中康复知识掌握程度、神经功能(NIHSS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评测。结果:入组3个月后,观察组康复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入组前及对照组入组后(P<0.05),对照组入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NIHS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入组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康复治疗室,运用“五联五体”社区康复干预法,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社区康复管理,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促进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邝星弛  王育珊 《现代康复》2001,5(1):152-153
对52例脑卒中患实施社区康复护理、52例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康复护理前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述脑卒中肢体残疾患者的社区康复概况。方法综合概括多篇相关文献,对脑卒中社区康复的治疗目标、服务内容,及残疾肢体的康复指导,包括心理、功能训练,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方面都给予分析介绍。结果发现在开展脑卒中社区康复的过程中尚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社区康复作为一种降低疾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仍未完全被患者理解。结论大力发展、系统开展社区康复,以弥补和增强残疾人的身体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生活中平等积极的一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COM-B模型的康复平台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COM-B模型构建的康复平台进行干预,两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Becker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COM-B模型的康复平台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Fugl—Meyer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运用Fugl—Meyer量表评定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判断其可行性。方法:对313例社区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分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利用Fugl—Meyer量表对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对照组仅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评定内容同治疗组。结果:①康复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②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治疗2个月后两组间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运用Fugl—Meyer量表可显示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该量表可以在社区作为评定标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简化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sCIM T )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9例,分为sCIM T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社区康复治疗3个月,sCIM T组在训练开始的第1个月,给予一个类似于拳击手套的装置,限制健侧手及腕关节的活动,同时给予sCIMT的行为技术治疗,后2个月同对照组社区康复方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化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sCIMT 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2组U-FM A及BI评分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P<0.01,0.05);且sCIM T 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简化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适合社区康复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每年达217/10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人存活率大大提高,但致残率达70%~80%,生活不能自理者达43.2%。由于种种原因,病人不能长期住院,常在病情稳定后返回家中继续接受康复治疗。由于家属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致使大部分病人错过最佳康复时机,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工作、生活,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社区脑卒中患者情况,为制定社区居民常见疾病和残疾的预防、护理、治疗、保健和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105例脑卒中患者调查发病、伴随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生活习惯、就医状况以及家庭和社区照顾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和结论获得了脑卒中患者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恢复期病人社区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辉 《现代康复》2001,5(6):122-122
  相似文献   

17.
对52例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52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康复护理前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高春华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11,18(6):475-477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持续终生的过程。长时间、持续性的康复训练能促进大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目前我国的康复资源有限,大量脑卒中患者无法在医院进行长时间和正规化的康复治疗,而社区康复无论从经济,还是防治残疾,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长期康复训练的实施。本文对国内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康复开展现状作以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穿戴设备uCare对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指导和监测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基础。方法: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指导,并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制定社区康复运动处方。试验组佩戴可穿戴设备uCare进行运动指导和监测,对照组仅进行口头指导下的运动。分别于入选时和4周末进行ICF核心组合评估(通用组合、功能障碍组合、脑卒中简要组合)、Motricity指数、6min步行试验、最大耗氧量评估。结果:①与入组时相比,试验组ICF核心评估组合、6min步行试验、最大耗氧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Motricity指数数值虽有提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各数值虽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入组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周后两组间比较,试验组6min步行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可穿戴设备uCare,可有效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ICF指标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通过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康复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脑卒中康复,探索闵行区康复的新模式。 方法:将97例脑卒中患者以区组随机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于入选时、入组后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测。治疗组采用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康复三结合的模式,由治疗师、全科医生运用康复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家庭开展康复治疗活动。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不接受专业康复训练。 结果:入选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不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入组后各阶段比较,治疗组的综合功能测评积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随访治疗后治疗组改善了(41.38±15.23)分,而对照组的综合功能测评积分为(25.64±16.33)分。治疗组的MBI提高(33.52±14.86)分,对照组提高(20.16±13.5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康复三者有机结合的模式,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程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综合功能,可以作为一种社区康复模式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