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疼痛及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2002—08/2004—06南方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和骶管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1周和2周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gue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一结果:常规组和骶管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7.6&;#177;1.4)和(7.8&;#177;1.4)分。注射治疗后第1天及第1周VAS评分常规组分别为(7.3&;#177;0.9)和(5.1&;#177;1.1)分,骶管组分别为(53&;#177;0.8)和(3.2&;#177;1.1)分,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14,2.362,P&;lt;0.05)。骶管组平均改善指数及平均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骶管注射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背等速肌力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躯干生物力学的变化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和病后不愈的重要因素。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背肌力测试,以了解其躯干生物力学变化。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200-102/2002-01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为测试组.同期治疗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做对照组,均知情同意。方法:利用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躯干的等速力矩进行测试。观察记录指标为腰背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相对峰力矩(PT/BW)、到达峰力矩的时间(TPT)、0.2s的力矩(T@0.2)、总功(TW)和平均功率(AP)。同时测试了腰背屈/伸比值(F/E)。结果利用SPSS9.0软件包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腰背部屈肌、伸肌等速肌力评定结果。次要结局:腰背部屈伸比值评定结果。结果:各种收缩速度时测试组患者的屈、伸肌力量均显著下降,肌肉的爆发力和做功的效率指标也变化明显,屈肌力量的下降比伸肌力量的下降更严重。F/E评定测试组等速向心收缩60&;#176;/s,180&;#176;/s分别为57.99&;#177;5.68,65.74&;#177;8.12;对照组分别为95.25&;#177;5.18,83.03&;#177;7.6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力学改变是明确的,康复治疗应在准确评定这种改变的基础上,制订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彻底纠正这种力学平衡,打断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疼痛及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2002-08/2004-06南方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0例和骶管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1周和2周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gue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前后应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腰椎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定。结果:常规组和骶管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7.6±1.4)和(7.8±1.4)分。注射治疗后第1天及第1周VAS评分常规组分别为(7.3±0.9)和(5.1±1.1)分,骶管组分别为(5.3±0.8)和(3.2±1.1)分,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14,2.362,P<0.05)。骶管组平均改善指数及平均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骶管注射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和治疗机制。方法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患者862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单纯硬膜外腔注射组和硬膜外腔注射加手法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皮肤温度和影像学表现变化。结果手法并硬膜外腔注射组优于单纯硬膜外腔注射治疗组。15例急性发病患者,治疗前平均值为(35.21±0.23)℃,治疗后平均值为(36.42±0.51)℃,20例慢性发病者,治疗前平均值为(34.81±0.41)℃,治疗后平均值为(35.03±0.26)℃,治疗前两组进行t检验,t=10.53,35,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进行t检验,t=3.39,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皮肤温度平均较治疗前提高1.5℃。硬膜外腔注射组中68例治愈后3~6个月内CT扫描45例,MRI成像23例,发现腰椎管及间盘突出物的形态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结论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患者效果较好,加用手法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 L3~ 4、L4~ 5、L5~ S1椎间,因该部位负重大,活动多,易于发生退行性变.在此基础上,创伤、劳损、着凉等因素使肌肉韧带紧张性增加,椎间盘内压增加,使已退变的纤维环破裂.鉴于上述病变,在硬膜腔麻醉的同时注入营养神经、促进炎症吸收的相应药物,再配给推拿治疗,将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硬膜外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康宁克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与患者单纯注射康宁克通治疗5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联合药物注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注射康宁克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阻滞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的患者130例,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对比分析。结果疗效优良组较疗效差组患者病程短,腰腿痛程度较轻。影像学检查突出多位于Ⅰ层面,1~2区,b域以内,多不合并侧隐窝狭窄,如有狭窄,均有神经根逃逸征象。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阻滞治疗的疗效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夏凤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病人无痛苦,安全,时间短,经济,适合门诊病人。我院自1995年2月8日共进行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治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治误区探讨如下。 1 诊断方面1.1椎间盘膨出(bulging)椎间盘膨出是指椎间盘退变松弛,外周纤维环匀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在MRI矢状面上椎间盘向后膨隆高起,CT及MRI横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影大出2~3mm。因而在CT甚至MRI的报告中不断出现“椎间盘膨出”的字样。但在病理上椎间盘膨出或膨隆应是椎间盘的正常退变。其纤维环完整。由于力学原因,膨出主要向前及两侧,掀起前纵韧带或骨膜,继而在其下骨化形成骨赘。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及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我科2006-07-2006-12收治椎间盘突出患者56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腰腿痛症状消失,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选择常规康复治疗及臭氧介入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依据MacNab疗效标准评定:臭氧治疗组54例,其中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常规康复治疗组50例,其中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2%。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康复治疗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1年3月起对172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进行椎间盘摘除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扩大术,对神经根彻底减压.结果近期随访3~12个月,平均10个月,优良160例,优良率93%,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少、恢复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X线电视下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X线电视很难分辨穿刺路径上的组织器官,更不能显示术中间盘及其周围的相应变化,使操作过程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国内外相继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报道[1-3]。为了防止术中血...  相似文献   

14.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其中采用单开窗法2l例,双开窗法9例,半椎板切除法6例。结果:36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优良率91.7%。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强调早期手术以及术中注意保持脊柱稳定性,术中仔细探察椎管和切除突出的髓核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两年随访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3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和非手术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非手术治疗组150例患者采用卧硬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及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168例,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常规的腰背肌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对照组优良率83.93%,非手术组优良率83.33%,两组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有些病例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LDH患者行PEL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Macnab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患者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P <0.05);经两两比较,术后6和12个月VAS均低于术前(t=4.27,t=4.31,P <0.05),且术后12个月的VAS低于术后6个月(t=4.06,P <0.05);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4,P <0.05);经两两比较,术后6和12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t=5.89,t=7.45,P <0.05),且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t=4.11,P <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改良Macnab优良率为90.00%,术后12个月优良率为9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 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复发;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对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两组回顾分析,一组采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52例;另一组采用常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简称开放组)治疗69例,两组作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直腿抬高角度,计算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率,改善率=(术后患腿抬角度-术前抬高角度)/70×100%,比较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疗效。结果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组优良率为98.08%,开放组优良率为88.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率、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30.27、22.75、1.46、11.47、13.85、14.69、16.04,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05);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组出现1例术后疼痛加重的并发症,开放组出现2例硬脊膜撕裂。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虽然在术后总的优良率上和手术时间上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似,但具有对腰椎结构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仍有10%-30%的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统称为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而腰椎不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目的:探讨Quadrant系统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应用Quadrant系统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为53.7岁,治疗后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为90-210 min,平均时间145 min。术中失血量50-300 mL,平均失血量120 mL。治疗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住院时间6 d。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0个月,平均7.2个月。JOA评分治疗前为(10.25±2.34)分,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31±3.12)分和(25.35±2.6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目测类比评分治疗前为(8.24±1.15)分,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97±1.12)分和(1.13±0.39)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53例,良9例。证明Quadrant系统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分为2组,第一组为PLD组,42例,第二组为臭氧治疗组,35例,分别行PLD手术以及臭氧治疗。结果:PLD组和臭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和86.71%,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28.57%和0,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腰肌痉挛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腰肌内血肿、神经损伤、椎间盘炎以及小关节绞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用臭氧及PLD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二者的治疗原理和适应证不同,只有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与自由基(oxygenfreeradicals,OFR)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8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采用杨氏评分法评定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浆β-E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β-EP、SOD、GSH—PX均较治疗前增高,MDA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β-EP、SOD、MDA、GSH—PX差值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夹脊平衡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提高患者血浆β-EP、SOD、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害,这可能是电针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