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疏通法结合Vojta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针刺及按摩手法,结合Vojta训练;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脑活素等药物。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儿的GMF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穴位疏通法结合Vojta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赵聪敏  张雨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54-954,957
目的:观察Bobath与Vojta的神经生理学疗法和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与Vojta相结合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年龄1-3岁的脑瘫患儿,观察组1为23例,采用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at法,观察组2为25例,采用Bobath和Vojta法。结果:表明两观察组脑瘫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得分,不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疗法组与Bobath 和Vojt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疗法优于单纯采用Bobath和Vijta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obath与Vojta的神经生理学疗法和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与Vojta相结合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年龄1~3岁的脑瘫患儿,观察组1为23例,采用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法;观察组2为25例,采用Bobath和Vojta法。结果表明两观察组脑瘫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得分,不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疗法组与Bobath和Vojt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辅以Bobath和Vojta疗法优于单纯采用Bobath和Vojta疗法。  相似文献   

4.
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卧与坐位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配备坐姿矫正系统对卧位与坐位功能的影响。方法:坐姿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34例,随机分为矫正组和对照组各17例,均采用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矫正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对卧位、翻身、坐位等项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01),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备坐姿矫正系统辅以神经生理学疗法更利于提高脑瘫患儿卧位与坐位功能。  相似文献   

5.
踝足矫形器对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月红  孙梅玲 《中国康复》2007,22(3):174-175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在脑瘫康复治疗中对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伴有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脑瘫患儿71例,分为矫正组50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以Vojta法,Bobath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矫正组患儿下肢肌张力有所下降,踝关节活动度好转,足背屈(被或主动)近90°时取模制作踝足矫形器(AFO),并在无训练时坚持每天配戴。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大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大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01),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生理学疗法辅以踝足矫形器更有利于脑瘫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脑瘫 (CP)是一组由于脑异常发育或早期受损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异常综合征 ,其肌张力异常包括痉挛型、肌张力障碍型及混合型等。痉挛型脑瘫临床上多见 ,约占 75 % ,其特征是在一定阻力下在增加活动速度或在一定速度下增加阻力时张力增高 ,肢体活动时由于牵张反射异常使拮抗肌的激活增加 ,而肌张力障碍型脑瘫是由于持续肌收缩导致扭转、重复运动或异常姿势在随意运动或维持姿势时形成肌肉激活的异常模式。在休息时可以产生异常姿势与关节僵硬 ,两种类型可发生于同一肢体 ,且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 ,因此区分这两者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曹建国  郭新志 《中国康复》2000,15(4):196-197
探讨针刺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216例9个月~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和治疗组122例,均接受功能训练。治疗组再予针刺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进行Gesell发育商评定。结果:治疗组总的发育商及动作 育商在治疗后显著提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提示:针刺结合功能训练能有效的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多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儿科难治之症,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2],婴儿期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强,故本病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症状改善越明显[3],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如针灸、按摩、高压氧及功能锻炼等),以改善残存的运动功能,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促进患儿正常运动模式形成[1].我们在临床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现按摩配合速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的缓解有明显的作用,大多数患儿经过10 d左右的治疗,痉挛肌肉群即有明显缓解,今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Vojta法结合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爬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Vojta疗法中反射性俯爬配合Bobath法治疗脑瘫患儿爬行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Vojta中的R-K法配合Bobath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Vojta法中的R-K法配合Bobath法治疗脑瘫患儿爬行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痉挛型脑瘫是最常见的患病类型。在临床上做关节被动运动时,若出现伸张反射亢进,而且对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不能很好完成,从而出现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正常人能够灵活动作和保持姿势,是借助适当的伸张反射来维持的结果。而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肌肉伸张反射性收缩过强,则出现活动受限,关节运动范围变挛,而给人一种痉挛性僵硬的感觉。伸张反向亢进是本型特征。因此在静脉穿刺中极易造成失败和中途渗漏,针对这一特征,现就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静脉穿刺技巧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