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对比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  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 ,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 (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PNF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治疗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2 8d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结果 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 ,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 ,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 ,康复组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与药物治疗相比 ,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提高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的积分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8例,均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FES。结果: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评分,2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且无继发损害发生。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FES对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预防继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芳  才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6984-698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Bobath疗法加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三周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在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治疗组同时加以Bobath疗法加电刺激治疗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1 d进行2次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对发病在1~3 d的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运动功能,减轻瘫痪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组53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53例。治疗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作业疗法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只施行单纯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Fugl-Meyer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Fugl-Meyer积分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不如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的继发损害的发生率为0。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继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肌电触发电刺激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肌电触发电刺激组加以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在患者入组时和治疗2个月时分别测定腕背屈时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并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患侧上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肌电触发电刺激组治疗后的AROM和FMA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加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加运动想象疗法加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上肢肘屈伸、腕关节屈伸、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能较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即介入包括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肌肉电刺激等康复治疗。结果: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显示,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可杜绝或减轻脑卒中后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减轻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结合组合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组合针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评定1次.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 Assessment(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和欧洲脑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结合组合针刺疗法可改善急性脑梗性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镇肝熄风汤与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镇肝熄风汤与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加运动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镇肝熄风汤,对照组加服补阳还五汤,疗程为1个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镇肝熄风汤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面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日单双号将86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表面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价两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88.64%,对照组有效率64.29%,x2=7.14,P<0.05。结论早期采用表面电刺激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可以加快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对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加早期康复,治疗组增加电针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简式Fugl-Meyer评分(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电针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患者介入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2.
针刺结合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自制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器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28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针刺结合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康复训练及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MBI评估均有明显提高(P0.05),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的FMA-UE和肩关节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EMG-BF)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EMG-B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的活动度、上肢各项FMA评分、MoCA、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MG-BF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运动、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和重要性。方法选取80例发病在2周以内的中风患者经临床和CT确诊,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治疗用药原则相同,康复组在急性期即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于急性期过后再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2个月后同时对2组作效果评价。结果康复前2组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经平均2个月的康复体疗,2组患者评分都有所提高。康复组患者评分提高幅度更大,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可以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产生并促进功能恢复,对中风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残损评价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敏  周宁  彭军 《中国康复》2003,18(6):357-359
目的 :应用脑卒中残损评价表 (SIAS)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 :5 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2 5例 ,治疗药物基本相同 ,康复组同时接受康复治疗。康复组患者根据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又分为康复A(病程 <12d)和康复B(病程 >12d)。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时各进行 1次SIAS评定。结果 :治疗 3个月时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肌张力、躯干平衡、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分项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 ,均差异有显著性 ;感觉功能、视空间认知、语言及健侧肢体功能差异无显著性。康复A运动功能、肌张力分项评分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康复B。结论 :SIAS临床应用显示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点穴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MA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MA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予以一般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干刺激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下肢部分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2组FMA下肢部分评分、F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5),而观察组的各项指标的提高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有显著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ADL、QOL的影响,以及早期针刺介入是否可行。方法: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29例)和单纯康复组(28例)。针刺康复组在Bobath疗法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功能改善的情况,观察两组继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对比两组的QOL。结果:治疗后,针刺康复组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单纯康复组(P<0.05),ADL能力改善也略优于单纯康复组。两组间痉挛级别分布和肌痉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针刺康复组的痛肩发生率低于单纯康复组(P<0.05),但两组间肩手综合征和足下垂或足内翻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与早期康复的叠加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