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药物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高血压脑出血,测得首次入院血压,根据平均动脉压降低程度分为A组(<10%)、B组(10~20%)、C组(>20%),并分别于入院24 h内、3~5 d、12~15 d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头颅CT和临床疗效评定.两组间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差异采用t检验;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和再出血例数差异采用X2检验,应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结果 C组局部脑血流量下降比值、神经功能缺损值和生活能力评分在各期与A、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急性期发生再出血机会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ICH早期,当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95 mmHg时,MAP降低约15%较为安全,对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和预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特征。方法 按≤ 5 0岁、5 0~ 6 5岁、≥ 6 5岁的年龄段将病人分成A、B、C三组 ,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日间 (6 :0 0~ 2 2 :0 0 )、夜间 (2 2 :0 0至次日6 :0 0 )血压 ,每 30min测量血压 1次 ,记录时间 2 4h。结果  2 4h平均收缩压A、B组有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B、C和A、C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平均舒张压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平均动脉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A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平均舒张压昼夜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B组的平均收缩压昼夜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的昼夜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C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昼夜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 (ABPM )能够准确揭示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 2 4h血压的特征 ,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洛汀新和波依定治疗糖尿病高血压1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洛汀新联合波依定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12 9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口服洛汀新 10~ 2 0mg ,1次 /d ;B组口服波依定片 10mg ,1次 /d ;C组口服洛汀新 5~ 10mg ,波依定 5mg ,1次 /d。治疗 6周。 结果  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但C组降压疗效更明显 ,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洛汀新联合波依定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麻醉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9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A组(n=28)、B组(n=26)、C组(n=26)。A组于手术结束前1h时给予右美托咪定+地佐辛,B组于手术结束前1h时给予右美托咪定,C组于手术结束前1h时给予地佐辛。对比三组麻醉诱导前(T1)、拔管时(T2)、拔管5min后(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三组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结果 T2、T3时B组、C组MAP、HR高于T1时(P0.05);T2、T3时B组、C组MAP、HR高于A组(P0.05);A组躁动发生率3.57%,低于B组的30.77%、C组的34.62%(P0.05);A组Ramsay评分高于B组、C组,VAS评分低于B组、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麻醉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苏醒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脑温变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脑温变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 (HIH)患者预后的影响 ,探讨HIH高热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93例患者 ,碎吸术后均用点式温度计进行脑温直接监测 ,点式温度计的放置时间为 4~ 5d ,记录时间为 2h/次。 93例患者 ,分为 3组 ,A组 32例 ,将患者头部置于颅脑降温治疗仪 (HTI)头盔内密闭 ,头盔内温度控制在 0± 2℃。B组31例 ,将患者头部两侧及顶部放置数个冰袋。C组 30例 ,采用其他物理降温等护理方法。 3组药物降温方法相同。以 3组患者出院为统计界限、以 3组脑温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ADL)为观察指标。结果  3组比较A组脑温明显降低 (P <0 .0 5 ) ,B组较C组脑温显著降低 (P <0 .0 5 )。NDS 3组比较 ,A组较B、C两组降低更显著 (P <0 .0 1 ) ;B组较C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3组ADL比较 ,A组较B、C两组降低更明显 (P <0 .0 1 ) ;B组较C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脑温变化高低直接影响HIH患者预后 ,HIH患者头部降温应首选HTI。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异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ASA Ⅰ或Ⅱ级颅内动脉瘤患者3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异氟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组(B组).两组均使平均动脉压较术前下降30%,并维持30 min.分别于降压前、达到目标血压0 min(T0)、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及停止降压5 min(T5)、10 min(T6)、30 min(T7)时,连续监测心排血量(CO)、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并记录以上各时点的心率(HR).结果:两组患者降压达到目标血压所需时间A组慢于B组(P<0.05).停止降压到恢复正常血压时间A组快于B组(P<0.05).与降压前比较,两组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各时点及停止降压5 min(T5)、10 min(T6)时CO、CI、SVR降低(P<0.05),A组HR增快(P<0.05),B组HR减慢(P<0.05).A组SV降低(P<0.05).B组SV无明显变化(P>0.05).停止降压30 min(T7)时两组HR、CO、CI、SVR和SV与降压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降压效果确切,可控性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用于开颅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对高血压大鼠的长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对照组 ;B组为高血压组 ;C和D组为高血压干预组 ,C组用Hm ,D组用Hm +HLL干预。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检测血一氧化碳 ,ET 1,NO质量浓度。结果 :A组血压在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 ;B ,C ,D组血压均较A组明显升高 (P均<0 .0 1) ;药物干预后C ,D组血压较B组降低 ,D组血压低于C组 (P均 <0 .0 1)。血NO质量浓度B ,C ,D组较A组降低 ,D组较B ,C组升高 (P均 <0 .0 1)。血CO质量浓度C ,D组较A ,B组升高 ,D组高于C组 (P均 <0 .0 1)。B ,C组的ET 1质量浓度较A ,D组升高 (P均 <0 .0 5 )。结论 :内源性一氧化碳能长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 ,可能与其能舒张血管平滑肌及升高NO、降低ET 1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佩尔地平和压宁定在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开颅术麻醉诱导期降压作用。方法 :45例高血压脑出血 ,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病例随机分成 2组 :A组 15例 ,诱导前 5min静脉注射佩尔地平 30ug/kg ,观察给药后第 1、 3、 5min ,诱导后第 3min ,插管即刻 ,插管后第 1、3、 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 ;B组 30例 ,同期注射压宁定 0 5mg/kg,观察各项参数。结果 :各组降压效果显著 ,和术前比较P <0 0 5或P <0 0 1,但常规剂量下A组降压效果显著强于B组 ;A组心率和术前比较显著加快 ,B组心率无改变。结论 :对于高血压导致的急性脑出血患者 ,在麻醉诱导期前后 ,佩尔地平和压宁定均能显著地降低血压 ,在常规剂量下前者作用显著强于后者 ;佩尔地平有显著加快心率的作用 ,但压宁定不加快心率  相似文献   

9.
龙信聪  肖广新  陈东成 《新医学》2004,35(8):467-469
目的 :探讨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 ,运用精确三维定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 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 ,精确三维定位治疗组 (A组 ) 36例 ,单纯CT定位治疗组 (B组 ) 33例 ,两组均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A组用自行设计的角度纠正尺与CT定位配合使用进行定位 ,B组单纯用CT进行定位。结果 :A组穿中靶点 36例 ,B组 2 2例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A组血肿清除时间 (5± 1)日 ,B组 (8± 1)日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治疗 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轻型 ,A组 2 2例 (6 1% ) ,B组 13例 (39%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重型 ,A组 2例 (6 % ) ,B组 4例 (12 %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病死率A组 8% ,B组 15 %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应用精确三维定位方法能更准确地穿中靶点 ,有利于血肿的清除 ,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降低病死率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洛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中景  蒋旭金  徐月明  易峰 《临床荟萃》2003,18(16):905-907
目的 探讨洛沙坦 (氯沙坦 )和苯那普利单用、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0例单用洛沙坦 (A组 )和 2 7例单用苯那普利 (B组 )及 30例联合治疗患者 (C组 )比较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2 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肝功能、血脂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 2周血压较治疗前即有所下降 ,联合用药组 2~ 4周明显下降 (P <0 .0 5 ) ,单独用药的两组 4周后血压才明显下降 (P <0 .0 5 )。联合用药组血肌酐 (Cr)第 1 2周时有明显下降(P <0 .0 5 ) ,单独用药的两组Cr无明显下降 (P >0 .0 5 )。 3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均有明显减少 (P <0 .0 5 ) ,单独用药的两组尿蛋白降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联合用药组尿蛋白降低程度与单独用药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无明显变化 ,洛沙坦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洛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较单独使用更能有效控制血压 ,减少蛋白尿 ,降低血肌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对出血量、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另选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相同基础疾病,分别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血小板四项计数和D-二聚体(DD).入院时脑出血组予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后3个月行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观察各指标对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①脑出血组Fg、AT-Ⅲ、血小板四项计数和DD于发病后48 h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AT-Ⅲ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有负相关关系(P均<0.05).③Fg与出血量及预后有正相关关系(P均<0.05).④DD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有正相关关系(P均<0.05).⑤血小板四项计数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 (P均>0.05).结论 早期检测凝血纤溶功能敏感指标对脑出血患者脑损伤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微创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1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丹参注射液.于术前及术后7、14和21天行CT检查,以测量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并于术前及术后14天和30天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同时观察病死率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7、14和21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分别为(27.08±2.35)cm3vs(26.33±2.04)cm3、(22.26±1.41)cm3vs(24.05±1.92)cm3、(17.49±1.90)cm3vs(21.40±1.98)cm3、(12.07±1.18)cm3vs(19.31±1.89)cm3,两组术后7、14和21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逐渐缩小,且均明显小于术前,治疗组术后14天和21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14和30天NDS分别为(33.60±5.44)分vs(34.29±4.71)分、(17.37±2.25)分vs(21.95±2.47)分、(7.97±0.71)分vs(15.16±1.12)分,两组术后NDS逐渐降低,治疗组术后14天和30天,ND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持续性出血.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减轻微创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引流术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在治疗后对三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在治疗1个月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对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对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引流组与小骨窗组血肿残留发生率分别为11.1%和8.3%,明显低于常规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组与小骨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骨窗组再出血发生率5.6%明显低于引流组的16.7%和常规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别为(11.9±2.7)分和(12.3±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与小骨窗组术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9%、16.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患者的NIHSS和SDS评分进行分析可知,治疗后NIHSS评分与SD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91、0.857,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均能较好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术后卒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实验采用立体定向术和新鲜未肝素化血液注入尾状核而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用丹皮酚、尼莫通干预后的脑出血组较单纯脑出血组在rCBF、脑水份含量及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变化。用氢清除法分别测定血肿周围和远隔部位不同时限的rCBF;用干-湿法测定两组大鼠脑出血后4.12和24小时R1、R2、R3、R3部位的脑水份含量;观察两组大鼠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限的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改变。结果 丹皮酚、尼莫通干预的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远隔部位的rCBF明显增加,脑水份含量降低,神经行为学明显改善与单纯出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手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86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40例)和开颅手术组(46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神经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基底节区HICH患者皮肤切口大小、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近期与远期疗效和病死率。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的皮肤切口大小、骨窗大小、皮层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1);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的28.3%(P 0.05);神经内镜组患者近期疗效良好率为90.0%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的60.9%(P 0.01);神经内镜组患者远期疗效良好率为92.5%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的63.0%(P 0.01);开颅手术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6.5%;神经内镜组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5.0%;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提升近期与远期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天生存的早期因素。方法 对96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头颅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显著性的指标用多因素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入院时的GC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体温、血糖、出血量、是否破人脑室等,在单因素分析时均影响患者的30天生存情况;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GCS评分、体温、血糖、出血量等是影响30天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很多,昏迷、GCS评分低、出血量大、体温和血糖升高是预后差的早期主要临床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 h内手术)、早期组(发病6~24 h手术)和延期组(发病24 h后手术),每组32例.术后72 h内复查CT,以病灶部位出血量超过20 mL为术后再出血,对各组间术后再出血率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9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8.13%.早期组4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5%.延期组3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9.38%.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于早期组和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会增加术后再出血的机会,术中的精细操作和止血,以及术后持续镇静、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tPNS)治疗急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tPNS组15例,均给予基础治疗,tPNS组加用tPNS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102、1 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的改变,及治疗前、治疗后21、90 d的Barthel指数(BI)的改变,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成像(SPECT)和氙气CT(XeCT)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tPNS组CSS评分在治疗4 d后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在治疗10 d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BI比较无差异。SPECT和XeCT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血肿周边rCBF有所降低。结论:tPNS能促进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但不能改善血肿周边rCBF。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水蛭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在贵  程方敏 《临床荟萃》2010,25(15):1311-1313
目的 观察水蛭素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25例入选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和对照组117例.治疗组给予水蛭素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10、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第10、21天血肿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0)ml vs(27±8)ml,(14±7)ml vs (25±9)ml(P<0.01);治疗组21天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小于对照组,(1.5±0.4)mm vs(3.0±0.7)mm(P<0.01);治疗组第10、21天欧洲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19)分vs(46±16)分、(66±24)分vc(51±14)分(P<0.01).结论 早期应用水蛭素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