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及社会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56例徒手心肺复苏患者及37例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30min内复苏成功率为23.81%,与徒手组(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0min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成功率为12.50%,显著高于徒手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临床复苏效果与徒手复苏比较,30min以内两者没有差异;而30min以上心肺复苏机临床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徒手复苏。  相似文献   

2.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科急救既是院前急救的延续和对院前急救的规范。又是对存活到医院伤员确定性救治的开始。心肺脑复苏的成功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有关。若能在心脏骤停4min内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8min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所以急诊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及完成心肺复苏术(CPR)的一项工作。笔者现将对院前心肺脑复苏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同期本地区三级医院急诊医务人员复苏操作质量对照,评价规范化急救技能训练对泰安地区全运会医疗志愿者心肺复苏操作质量的作用.方法 随机检测本地区连续参加规范化心肺复苏技术培训3个月56名医疗志愿者(规范化培训组)的心肺复苏操作质量,并与同期泰安市三级医院急诊科近1 a内未参加规范化心肺复苏培训62名医务人员(对照组)的复苏操作质量进行对照.结果 志愿者完成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总合格率分别为83.2%和33.1%,志愿者按压幅度、按压频率、按压间释放压力合格率高于对照组(87.65%、89.3%、94.6% vs 41.9%、48.4%、67.7%,P<0.01);整个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3±18.2) s vs (116.1±5.1) s,P>0.05];单组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48±1.2) vs (7.49±1.5),P<0.01];每分钟实际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3±3.6) vs (77.8±2.1),P>0.05);按压/通气时间比分别为(2.6∶1 vs 2.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肺复苏操作质量与按压手法、按压姿势及反复规范化培训明显相关,分别为[OR 13.46,95%CI (2.32~71.3); OR 31.81,95%CI (3.60~263.4);OR 4.17,95%CI (1.17~14.2)].结论 经反复规范培训的医疗志愿者心肺复苏操作质量明显优于未经培训的医护人员,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CPR操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附8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英  黄大海  王清鸥  陈友红  陈慧 《新医学》2008,39(5):320-321
目的:探讨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诊并行心肺复苏的86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按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分为成功组45例和失败组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组心脏停搏至心脏按压时间为(2.2±0.5)min,失败组为(7.9±0.4)min。成功组25例气管插管时间为(2±0.2)min,失败组为(3±0.5)min。成功组心电图检查表现为心室颤动35例,失败组为20例。2组自发现心室颤动至电除颤时间分别为(2.8±0.6)min、(7.4±0.6)min。2组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成功组2例年青患者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无效,改用大剂量肾上腺素(0.2mg/kg)抢救成功。结论:早期心脏按压、早期电除颤、熟练快速进行气管插管和合理使用心肺复苏药物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诊并行心肺复苏的86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按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分为成功组45例和失败组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组心脏停搏至心脏按压时间为(2.2±0.5)min,失败组为(7.9±0.4) min.成功组25例气管插管时间为(2±0.2)min,失败组为(3±0.5)min.成功组心电图检查表现为心室颤动35例,失败组为20例.2组自发现心室颤动至电除颤时间分别为(2.8±0.6)min、(7.4±0.6)min.2组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成功组2例年青患者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无效,改用大剂量肾上腺素(0.2 mg/kg)抢救成功.结论:早期心脏按压、早期电除颤、熟练快速进行气管插管和合理使用心肺复苏药物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动作技能理论的路径在急诊新护士的心肺复苏术( CPR)培训方法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急诊新护士的急救技能水平。方法将2010年7月—2013年3月136名急诊科新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实施培训,观察组应用基于动作技能理论的路径实施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培训1,2,6 d、1个月后的CPR考核成绩。结果两组急诊新护士培训前CPR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培训1,2,6 d、1个月后,观察组考核成绩分别为(92.57±2.17),(86.14±3.09),(94.85±2.00),(95.16±2.08)分,对照组分别为(83.13±2.00),(80.14±3.12),(87.46±2.11),(90.53±3.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1,3.106,3.467,2.431;P<0.01)。观察组护士复苏质量考核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基于动作技能形成理论的培训路径,能更好地提高急诊科新护士的CPR技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32-133
将86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都在得到确认后5s内就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其中第1组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第2组使用心肺复苏机行持续心肺复苏术。依据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持续心肺复苏,同时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自主心率、颈动脉搏动、瞳孔、面色及心电图等指标来证明有效或无效。第1组有效1例,无效59例,有效率为1.67%;第2组有效4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15.38%,两组对比总体阳性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救治时心肺复苏机比徒手心肺复苏有更好的复苏效果,其复苏率明显要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推广主动加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ACD-H)心肺复苏方法,与标准心肺复苏术(STD-CPR)的初期复苏效果进行对照研究,验证ACD-H心肺复苏方法的疗效.方法 根据复苏的方法不同,120例心搏骤停患者分为ACD-H组和STD-CPR组,每组60例;比较2组在复苏开始后5、10、15 min收缩压(SBP)、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24 h存活率、心电图(ECG) 按压波形变化.结果 ACD-H组5 min时SBP显著高于STD-CPR组[(84.68±40.73)mmHg vs (63.26±29.25)mmHg,P<0.001],10 min时ACD-H组SBP显著高于STD-CPR组[(74.27±37.45)mmHg vs (61.28±26.48)mmHg,P<0.001],15 min时ACD-H组SBP显著高于STD-CPR组[(66.78±20.64)mmHg vs (45.73±19.71)mmHg,P<0.001];ACD-H组SPO2显著高于STD-CPR组[(89.55±9.63)% vs (61.45±8.63)%,P<0.001];ACD-H组自主循环恢复率显著高于STD-CPR组(28.3% vs 11.7%,P<0.001);24 h存活率ACD-H组显著高于STD-CPR组(23.3% vs 8.3%,P<0.001);ACD-H组ECG按压波形变化较规律,STD-CPR组ECG按压波形变化不规则.结论 ACD-H心肺复苏方法初期复苏效果明显优于STD-CPR.  相似文献   

9.
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135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资料,按非专职化院前急救与专职化院前急救两种情况进行分组,从医务人员状况、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院前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ACLS)技术及抢救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专职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达26.8%,较非专职化成功率3.7%有显著的提高(P<0.05),且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车载设备的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专职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10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心肺复苏术抢救,根据抢救成功与否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抢救成功的患者,对照组为失败的患者,比较分析影响抢救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院前发病率、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首次检测可除颤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发病率、开始复苏时间、首次检测可除颤心率是影响心肺复苏术成功的主要因素(P0.05),其余因素均为心肺复苏术的危险因素。结论发病地点、心脑复苏所用时间、电击除颤等诸多因素对心脑复苏是否成功有影响,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施术者要尽早识别病情,在最佳的救治时间内,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处理,也要做好心脏骤停的后期医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