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 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 按年龄分为10组, 每组12名(男、女各6名), 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及ADC值, 比较不同年龄组间FA值及ADC值差异, 分析FA值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CST的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FA值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 ADC值先降低后升高。≤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 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 <0.05)。结论 DTI可反映CST微结构变化, 未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升高、ADC值下降, 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  相似文献   

2.
扩散张量各向异性分数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共26例,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6例.行常规MR 、DTI检查.构建 FA 图,并测量肿瘤、水肿区及正常白质的FA值.结果正常白质纤维在FA图上表现为高信号.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多呈低信号,边缘清晰,周围白质纤维呈高信号,信号未见明显减低.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亦多呈低信号,边缘模糊,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肿瘤实体区和水肿区 FA值与邻近正常脑白质进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FA图不能明确区分肿瘤边缘及水肿区,但能将二者和正常白质纤维束鉴别.结论 DTI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DTI技术,定量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内上运动神经元(UMN)的受累情况。方法运用GE Signa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5例临床确诊及拟诊的ALS患者和12例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全脑DTI扫描。分别计算双侧大脑皮层下白质、皮质脊髓束及胼胝体各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并与多种临床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LS患者脑内的FA值在双侧中央前后回皮层下白质、放射冠、内囊后肢后部、大脑脚及胼胝体各部较正常对照者显著下降;而相应部位的MD值无显著变化。FA值与ALSFRS及最大手指敲击率呈正相关,与病程、年龄及病情进展速度呈负相关;MD值与ALSFRS、病情进展速度及年龄呈负相关,而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DTI可以通过定量检测ALS患者脑内FA及MD值的变化帮助确定上运动神经元的受累情况,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不是很明确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探讨其对脑瘫患儿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后脑白质恢复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手术前、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双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对白质纤维束进行三维重建。运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价患儿运动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侧和对侧、术前和术后脑白质不同部位FA值的差异,以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白质纤维束DTI参量与GMFCS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均显著低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脑瘫患儿术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1),粗大运动功能获得改善。术后6个月患儿对侧不同部位白质纤维束FA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临床GMFCS与FA值呈负相关(P0.01),且与内囊后肢、大脑脚的相关性都较高(r=-0.933,P0.01;r=-0.873,P0.01)。结论 DTI联合DTT可用于定量评价脑瘫患儿术后脑白质的恢复情况,对辅助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并基于体素水平分析健康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脑白质结构的年龄变化。方法:选择3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扩散张量成像,青少年11~13岁组、16~18岁组及年轻成年人23~25岁组。分别对部分各向异性值(FA)、平均扩散系数(MD)与年龄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并进行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间差异。结果:在青少年期发育阶段内囊、额叶和顶叶以及胼胝体等结构的FA值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随年龄显著升高。额叶、顶叶及颞叶周边白质的MD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增加MD值显著下降。MD值下降与FA值增加很少重叠,反映脑白质不同的生理发育过程。结论: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可以动态观测在青少年阶段脑白质结构的发育成熟过程,既有包含脑白质密度的增加也有白质组织结构的完善,FA与MD值变化反映脑白质不同的生理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囊不同区域的弥散各向异性的特点及其在脑老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方法 对98名来自社区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在FA图上测量两侧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FA值。将所有受检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3组内囊不同区域的FA值差异分析FA值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内囊前肢、膝部和后肢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囊后肢FA值最高,其次为膝部和前肢。左侧内囊前肢FA值低于右侧,两侧膝部和后肢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内囊前肢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9, P=0.030)。两侧内囊前肢、右侧内囊膝部的FA值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而其他区域脑组织FA值与年龄增长无相关性。 结论 内囊不同区域FA值存在显著差异;在脑老化过程中,内囊前部FA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及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常规扫描表现正常白质(NAWM)区脑灌注及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 对23例cSVD患者(cSVD组)及13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ASL及DTI检查,测量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常规扫描NAWM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脑血流量(CBF)值,比较cSV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cSVD组FA值及ADC值与CBF值的相关性。结果 cSVD组双侧额叶、顶叶FA值较对照组减低,ADC值升高(P均<0.05);双侧半卵圆中心FA值及右侧半卵圆中心CBF值均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双侧额叶、顶叶白质及右侧半卵圆中心的FA值与CBF呈正相关(r=0.51、0.46、0.22、0.27、0.33,P均<0.05),双侧额叶ADC与CBF值呈负相关(r=-0.50、-0.38,P均<0.05)。结论 DTI能反映cSVD患者早期隐匿性脑白质损伤,以双侧额叶FA值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评估双侧小脑上脚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探讨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健康受检者DTI图像数据,男54例,女56例,14~79岁,平均50.8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I)功能在FA图上测量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FA值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110例健康者中,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分别为0.707±0.050、0.712±0.050,无统计学差异(t=-1.829,P=0.000)。右侧小脑上脚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400,P=0.000),左侧小脑上脚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432,P=0.000)。结论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反映了小脑上脚随年龄的生理变化过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成人大脑不同部位白质纤维各向异性所存在的差异.方法测量52名正常志愿者大脑白质纤维不同部位的FA值和ADC值,测量的部位有:外囊、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和胼胝体压部.结果 FA值以胼胝体压部为最高是0.893±0.0645.统计分析大脑白质各部位间FA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值可定量分析大脑不同部位的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帕金森病合并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共纳入PD患者30例,其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PD-CI)18例,认知正常(PD-CN)12例,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病例组相匹配。对两组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TI检查,检查前对PD患者进行Hoehn-Yahr(H-Y)分级及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 CA)。在重T2WI(b=0)图像结合DTI彩色编码图上,采用手工绘制圆形感兴趣区分别测量黑质、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丘脑、额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的FA值及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较健康对照相比PD患者黑质、壳核、尾状核头、额叶白质的FA值显著减低(P0.05),额叶及颞叶白质的ADC值显著性升高(P0.05);额叶白质ADC值在PD-CI组与PD-CN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各部位测量值与H-Y分级及Mo C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D患者黑质-纹状体环路神经元存在着广泛性损伤,PD患者额叶白质的损伤可能是其伴发认知障碍的关键因素。使用DTI评价P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可能是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失写症脑内神经纤维改变的特征.方法失写症5例,SIEMENS Trio 2003T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结果 5例左侧额中回后部不同程度信号异常.DTI fiber tractography显示书写中枢纤维数量明显降低,尤其U形纤维明显,额叶脑回间、中央前回、Broca区的纤维联系明显减少,内囊后肢前部的纤维中断,书写中枢与内囊后肢前部间的关系松散.结论失写症脑内纤维改变主要以额叶脑回间的U形纤维的减少,书写中枢与内囊后肢前部间的纤维联系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多发性硬化(MS)边缘系统纤维通路损害。方法 对20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MS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纤维束示踪成像。追踪扣带束、穹窿、钩束,获得相应纤维条数、FA值、MD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S组扣带束、穹窿、钩束FA值均减低(P均<0.01),MD值均升高(P均<0.05)。MS组穹窿纤维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01)。MS组中左侧与右侧钩束纤维条数、对照组中左侧与右侧钩束FA值、纤维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组扣带束、钩束FA值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r=-0.572、-0.665,P均<0.05),MD值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627、0.603,P均<0.05)。结论 纤维束示踪成像对评估MS边缘系统纤维通路损害及监测临床进程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天内,行头部MRI检查,并在行头MRI检查当天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估表进行评分。结果轻型颅脑损伤组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分高于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升高区域有:右侧小脑半球、右侧枕叶及小脑山坡,舌回,右侧额下回的三角部,楔前叶灰质。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降低区域有:视辐射,大脑脚,右侧胼胝体膝,左侧胼胝体膝,右侧额中回下白质,中央前回下白质。结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器质性颅内改变。扩散张量成像对于轻型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病变非常敏感,可以为临床诊断轻型颅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判断轻型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采用1.5T MR仪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DTI及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方法 3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DTI及DTT,测量C5~8双侧臂丛神经FA值、ADC值,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测量b值为700、9001、1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SNR。结果 34名健康志愿者中32名DTI及DTT成功。C5~8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依次为:0.46±0.03和(1.16±0.15)×10-3mm2/s、0.45±0.04和(1.13±0.19)×10-3mm2/s、0.44±0.04和(1.18±0.19)×10-3mm2/s、0.39±0.05和(1.26±0.18)×10-3mm2/s。b=900 s/mm2时,右侧C6神经根平均纤维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b=700 s/mm2时,SNR最大(18.28±7.38);b=900 s/mm2时,SNR是最大SNR的93%。结论采用1.5T临床型MR机b值为900 s/mm2时,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FA值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纤维束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研究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 采用3.0T MR仪对32例行维持性血透的ESRD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行DTI扫描,应用基于纤维束骨架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分析DTI多参数图,获得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度(MD)、轴向弥散度(AD)及径向弥散度(RD)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将ESRD患者差异脑区FA值与简易精神状态测试(MMSE)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比较,ESRD患者双侧额叶白质、双侧前辐射冠、胼胝体体部及膝部、左侧颞叶白质及多条联络纤维FA值显著减低;MD值呈广泛且对称性显著升高;右侧上纵束、左侧上辐射冠AD值显著升高,左侧丘脑前辐射AD值显著降低;双侧额叶、胼胝体及双侧上纵束等白质区RD值显著升高(P均<0.05)。右侧额叶白质(r=0.404,P=0.022)及左侧上纵束(r=0.475,P=0.006)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ESRD患者脑区白质微结构受损,可能导致其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 DTI参数对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幕下区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临床诊断为MSA患者(MSA组)和10名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头MR和DTI扫描.测量双侧小脑中脚(MCP)宽度、脑桥前后径以及双侧小脑下脚(ICP)、小脑中脚(MCP)、小脑上脚(SCP)、脑干皮质脊髓束(CST)、交叉纤维(CF)、内侧丘系(ML)及小脑白质的ADC和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A组双侧ICP、双侧MCP、双侧SCP、右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MSA组右侧ICP、双侧MCP、双侧SCP、CF、左侧ML及双侧小脑白质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MCP的ADC值、FA值与其萎缩程度有相关性;CST、CF、ML的ADC、FA值与脑桥萎缩程度有相关性.对照组、MSA组"十字征"阴性患者、阳性患者间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活体无创评价MSA幕下区域脑组织病变,较常规MRI更敏感地发现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7.
人脑皮质脊髓束三维概率图及其可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探索人脑皮质脊髓束的三维空间形态及个体变异,确定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为皮质脊髓束功能解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择1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3T MRI扫描,获取T1和DTI图像(12个方向, b=1000 s/mm2).应用FSL软件FDT工具包处理数据并完成全脑白质纤维概率追踪,在彩色FA图上根据不同纤维方向轮廓勾画出皮质脊髓束的轮廓(在大脑脚以及内囊后肢的蓝色区域),将其作为ROI进行纤维概率追踪得到皮质脊髓束概率图.将各受试者T1图像配准到ICBM152-T1模板,然后根据其配准参数文件将各个体皮质脊髓束转换到标准空间,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的可重复性及个体变异 .结果 皮质脊髓束在MNI标准空间中的空间分布广,左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58 到 1, Y坐标为 20 到 -56,Z坐标为 -20 到 80; 右侧皮质脊髓束X坐标为 2 到 54,Y坐标为12到-51, Z坐标为 -20 到 76.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在内囊处最高,右侧皮质脊髓束可重复性高于左侧,但无显著性差异.左侧皮质脊髓束平均体积 (57 416.67±1944.56)mm3,右侧平均体积(54 421.58±1232.43)mm3.结论 应用 DTI成像及纤维概率追踪显示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皮质脊髓束的三维形态及空间坐标,为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提供直观可信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脑白质完整性、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CSVD伴MCI患者为MC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测定脑血流量(CBF)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技术(DTI)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ADC)等。结果:MCI组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执行、命名、注意/计算力、语言、抽象思维及延迟记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MCI组双侧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FA值、CBF均降低(P<0.05),双侧额叶、顶叶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顶叶的FA值与CBF呈正相关(P<0.05),双侧额叶和顶叶的ADC值与CBF呈负相关(P<0.05);右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双侧额叶的ADC值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双侧额叶、顶叶的CBF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白质完整性损伤尤其是颞叶损伤是CSVD患者伴发MCI的重要标志,且与脑血流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DTI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与神经纤维束关系.方法 GE 3.0T扫描仪对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病例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10处,分布于右侧颞叶、双侧额叶、右侧底节区、左侧枕叶.测量病灶及正常侧FA、ADCaveg、RA行统计学分析,DTV 1.5显示神经纤维束.结果病灶及正常侧ADCaveg无明显差异(P>0.05);FA及RA差异有显著性(P<0.05).DTI fiber tracking病灶内有神经纤维及通过病灶穿行.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内有神经组织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