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检验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发性骨髓瘤治疗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30日-2019年7月30日收治的发性骨髓瘤患者67例,同期选择67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多发性肿瘤患者PDD方案进行治疗,检验治疗前后以及健康体检人员的Hcy水平,评价Hcy水平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的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治疗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的Hcy水平高于健康人员,P<0.05,治疗后的Hcy水平略高于健康人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较,多发性骨髓瘤的Hcy水平较高,但是给予有效治疗后,Hcy水平可显著降低,基本无健康人员无差异,因此Hcy水平能够作为检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降Hcy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予脑出血常规及康复治疗,降Hcy组增加口服维生素B6、甲钴胺、叶酸降低Hcy。于治疗前及治疗1、2、3周末,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度及血清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降Hcy组患者治疗后1、2、3周末NIHSS评分改善度明显较大(P0.01),Hcy水平明显较低(P0.01);降Hcy组患者治疗后2、3周末的NIHSS评分改善度大于本组前一时间点(P0.05),Hcy水平低于本组前一时间点(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相关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的预后相当不一致 ,其生存期从几天到几年不等。因此 ,需要对MM患者的预后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见 ,从而指导我们采取相应治疗方案。我们在本文中讨论与MM患者预后相关的一些因素。1 MM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Riccardi等[1] 对 341例接受传统化疗的患者研究发现 ,年龄 >6 6岁与≤ 6 6岁MM患者总生存期 (OS)分别为 31个月和 4 4个月 (P <0 .0 0 0 95 ) ,OS达 72个月的比例分别为 17%和 32 % (P =0 .0 0 18)。Kaneko等[2 ] 对 116例MM患者年龄与疾病危险度相关性分析后 ,发现年龄是否大于 6 0岁是评价预后好坏的较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诊伴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初诊伴EMD的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EMD发生的部位、疗效、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51例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范围7~98个月)。与骨外EMD组相比,骨旁EMD组溶骨性病变≥3处比例较高(P=0.033)、淋巴细胞绝对值较高(P=0.016)、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较低(P=0.036)。初诊合并骨旁EMD组的预计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未达到、初诊合并骨外EMD的预计中位OS为38个月(P=0.056)。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初诊合并EMD的MM患者,血红蛋白<118.8 g/L(OR=0.139, 95%CI=0.040~0.488, P=0.002)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初诊MM患者合并EMD预后差,其中合并骨旁EMD的患者预后优于合并骨外EMD的患者。初诊时低血红蛋白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化学治疗的临床探讨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初诊MM患者99例,检测血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各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德宏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来医院做健康体检的1 763例体检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结果脑梗死组HCY平均浓度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HCY平均浓度差异明显(P0.05);女性脑梗死组与女性体检组HCY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治中有一定的价值,其浓度水平特别在男性患者中增高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常规开展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利于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以Log-rank检验作单因素生存分析,将筛选出相对有意义指标利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作图法估计有意义指标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失访1例,7例存活,2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骨髓涂片检出原浆细胞与预后相关,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者生存率高于低水平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涂片检出原浆细胞等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死亡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对7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14例早期死亡(诊断后6个月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14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发现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蛋白水平、血肌酐和原始幼稚浆细胞比例是早期死亡的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中确定只有血清蛋白水平、血肌酐、原始幼稚浆细胞比例、β2-MG和LDH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高血β2-MG、高比例的原始及幼稚浆细胞、高LDH、低血清蛋白和肾功能不全被认为是早期死亡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多发性骨髓瘤(MM)仍无法治愈,研究MM预后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基于肿瘤或宿主特性,完整疾病分期系统如梅奥mSMART、虚弱性评分等进行了更新和改进,而其他独立预后因素如微小残留病灶、循环肿瘤DNA、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和胸苷激酶1等亦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对MM预后评估的良好价值.对这些预后因素综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常见基因的突变及表达异常。方法:取208例ND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DNA测序法检测6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及28种基因的突变状态。应用FISH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结果:61例(29.33%)NDMM患者检测到基因突变,≥5例患者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NRAS、PRDM1、FAM46C、MYC、CCND1、LTB、DIS3、KRAS和CRBN。83例(39.90%)患者检测到6种基因的过表达,以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的过表达为主,分别是CCND1、CCND3、BCL-2、CCND2 FGFR3和MYC。169例(81.25%)患者检测到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主要为TP53基因P72R多态性(70.17%)。染色体结构异常与基因表达异常有一定相关性,与染色体结构正常者相比较,14q32缺失患者中CCND1基因过表达比例更高,13q14缺失患者中FGFR3过表达比例更高,而1q21扩增患者中CCND2、BCL-2、FGFR3基因过表达比例更高。结论:NDMM患者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但是缺乏主要的单个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累及RAS/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和校正后血清钙(c Ca)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4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变量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划分为高LMR和低LMR(LMR≥3.35和LMR<3.35)两组,根据初诊及4个疗程治疗的LMR(LMR4)将患者分为A(LMR≥3.35,LMR4≥3.35)、B(LMR≥3.35,LMR4<3.35)、C(LMR<3.35,LMR4≥3.35)和D(LMR<3.35,LMR4<3.35)这4组。结合LMR和c Ca制定简易预后模型,将患者划分为a(无危险因素)、b(1个危险因素)和c(2个危险因素)这3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05(0.1-72.5)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初诊时较低的LMR能够预示更差的结局,其中低LMR组与高LMR组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1日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63例(其中92例患者合并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合并组及未合并组。观察合并组及未合并组患者的MM分期、MM分型、细胞遗传学特征、疗效,并分析合并组的疗效与骨髓纤维化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MM分期、分型与未合并骨髓纤维化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骨髓纤维化组FISH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合并组,且与1q21扩增、D13S319缺失、IgH断裂有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未合并骨髓纤维化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合并组,且合并组治疗有效患者的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生存率较未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短,整体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选取57例新诊断MM患者,在治疗前接受骨髓活检,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骨髓MVD;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43以上。结果:新诊断MM患者的骨髓MVD与疾病国际预后分期(ISS)相关,Ⅲ期〉Ⅱ期〉Ⅰ期(P〈0.01);高MVD者预后显著差于低MVD患者。结论:提示血管新生旺盛的MM患者预后不良;通过测定骨髓MVD可以初步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临床分型及疗效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76例MM患者血清VEGF浓度,分析其与MM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分型、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与老年组(>65岁)相比,年轻组(≤65岁)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高,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gG型患者血清VEGF水平最高,轻链型次之,IgA型最低,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S分期Ⅲ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Ⅱ期患者有增高趋势,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SS分期Ⅰ期患者VEGF水平较Ⅱ/Ⅲ期患者低,但也未见明显差异(P>0.05).MM患者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mission,VGPR)的患者VEGF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而获得PR以下疗效患者的VEGF水平则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根据VEGF的血清水平(≤150 ng/L)将患者分为2组,2组之间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存在明显差异(P<0.05),VEGF水平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MM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年龄、分期和分型无明确关系,但与MM患者疗效及生存期具有相关性,是MM患者的危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血清游离轻链比值(sFLCR)正常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后获得最好疗效时sFLCR持续正常超过4周的患者归为正常化轻链比患者,反之为异常轻链比患者;分析其传统预后因素对sFLCR的影响及sFLCR对患者总生存期(OS)的意义。结果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年龄、ISS分期在正常化sFLCR组及异常sFLCR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上述两种指标对治疗后骨髓瘤sFLCR均有负性影响(P〈0.05);sFLCR达到正常化血轻链比值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总生存期(P〈0.01)。结论:治疗后sFLCR正常化能够初步提示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初诊的121例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CD33和CD1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1例初诊MM患者中,CD33+组有30例(24.8%),CD13+组有12例(9.9%)。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CD33-组比较,CD33+组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总体生存(OS)时间显著缩短(PFS 17.5 vs 23个月,P=0.000;OS 18.5 vs 25个月,P=0.000);与CD13-组比较,CD13+组MM患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也显著缩短(PFS 21 vs 22个月,P=0.012;OS 25 vs 26个月,P=0.006)。Cox回归分析显示,CD33和CD13均是MM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CD33:P=0.000;CD13:P=0.003)。结论:CD33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后早期复发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血液科接受AHSCT治疗的37例新诊断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后早期复发(移植后复发<12个月)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同时分析国际分期系统分期、细胞遗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以硼替佐米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并对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MM患者肺部感染率55.29%。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ECOG评分≥2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累计检测出3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0%,革兰阳性菌占33.33%,真菌占3.3%,结核菌占3.3%。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MM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经过2周抗生素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但肺部感染所致的死亡人数为3人,约占MM患者早期死亡人数的30%,其是MM患者早期重要的死亡原因。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ECOG评分≥2分是使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的MM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肺部感染也是MM患者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未获得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前暂可经验性使用β内酰胺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