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35例按需翻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按需翻身替代定时翻身对颅骨牵引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70例颈椎损伤行颅骨牵引的患者分为定时翻身(每2 h 1次)组与按需翻身(以患者需求为原则)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适感、压疮发生率、对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与定时翻身组相比,按需翻身组出现疼痛、无奈、睡眠不足、烦躁等不适感明显减轻(P<0.01);但压疮的发生率并未增加(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定时翻身组(P<0.01).结论:按需翻身法可有效提高颈椎损伤行颅骨牵引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071395适时翻身替代定时翻身预防临终癌症患者压疮的探讨/林岩…//护理学报.-2007,14(1).-87~89调查及分析临终癌症患者采用定时翻身(2h/次)与适时翻身(<6h/次)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出现不适感、压疮发生率、对翻身满意度等。结果:与定时翻身相比,延长翻身间隔时间为6h内,患者出现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睡眠不足、烦躁等不适感明显下降;但压疮的发生率并未增加(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定时翻身组(P<0.05)。提示:传统的定时翻身原则不利于临终癌症患者对翻身的耐受,且不符合该类患者的治疗原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在适当的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按需翻身替代定时翻身对颅骨牵引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70例颈椎损伤行颅骨牵引的患者分为定时翻身(每2h1次)组与按需翻身(以患者需求为原则)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适感、压疮发生率、对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与定时翻身组相比,按需翻身组出现疼痛、无奈、睡眠不足、烦躁等不适感明显减轻(P〈0.01);但压疮的发生率并未增加(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定时翻身组(P〈0.01)。结论:按需翻身法可有效提高颈椎损伤行颅骨牵引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截瘫患者使用防压疮气垫后的最佳翻身时间.方法 将60例截瘫患者随机分为4 h翻身的实验组1(19例),6 h翻身的实验组2(20例)及2 h翻身的的对照组21例.结果 对照组压疮发生率0%,实验组2压疮发生率5.0%,2组的压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压疮发生率36.8%,与对照组相比,压疮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与传统的翻身时间(2 h翻身1次)相比,截瘫患者使用防压疮气垫后翻身时间可延长为4 h翻身1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垫床不同充气程度配合不同翻身间隔时间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住院的压疮高危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40例,A、B组患者应用充气程度为80%的气垫床,分别每2h、4h翻身1次,C、D组患者应用充气程度为100%的气垫床,分别每2h、4h翻身1次,观察、评估患者的皮肤变化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A、B、C、D四组Ⅰ期压疮的发生数分别为1例、0例、6例、4例,A组和C组、B组和D组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和D组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充气程度为80%的气垫床预防压疮的效果优于充气程度为100%的气垫床,且翻身间隔时间可延长至4h。  相似文献   

6.
王月兰 《当代护士》2013,(11):104-106
目的 探讨改良翻身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替翻身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改良翻身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舒适度、疼痛程度,皮肤擦伤、压疮、假体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 05),皮肤擦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级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3、4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传统方法的改良翻身法遵循了人体力学原理,并鼓励患者参与,保障了患者安全,进而减轻了患者痛苦和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压疮监控记录单评分表在ICU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ICU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验性判断预防压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压疮监控记录单评分表.观察、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97.95%的护士认为压疮监控记录单评分表比经验判断更准确.结论:压疮监控记录单评分表能够帮助护士更精准地判断压疮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护士对ICU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使用气垫床后两种翻身拍背时间对压疮和肺部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使用气垫床的脑卒中患者2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7例,每隔4h翻身拍背;对照组119例,每隔2h翻身拍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压疮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使用气垫床后,翻身拍背可延长至4h一次,不会增加患者发生压疮与肺部感染的机会,同时保证了病人的休息和睡眠,并且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三角翻身垫及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52例.2组患者均使用气垫床,骶尾部或髂前上棘受压部位均垫水垫.试验组采用三角翻身垫维持体位,对照组采用软枕维持体位,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角翻身垫用于翻身有助于患者保持翻身后的有效体位,从而有效预防压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利用力的顺应性对其进行翻身指导,对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利用人体力学原理,指导患者利用力的顺应性,借助护理人员给予的支持力,顺应力的方向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翻身;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协助翻身方式,不进行翻身顺应性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翻身时疼痛程度和住院期间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第3天及术后第1、第3天翻身时疼痛程度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只发生Ⅰ期压疮2例,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9例,Ⅱ期压疮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髋部骨折患者实施翻身顺应性指导,不但提高了患者在护理人员协助其翻身时的配合能力,而且有效地减轻了疼痛,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和医、护3方对患者癌痛强度评估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止痛方案和护理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Johnson量表收集55例住院癌症患者及相应管床的40名医生和55名护士对患者1周内最痛的癌症疼痛的感觉痛和反应痛的评估结果,并进行比较,同时调查患者对癌痛态度的相关问题.结果 多数癌症患者对疼痛治疗仍存在不恰当的认识,患者自我报告及护士评估的反应痛均高于其感觉痛(P<0.05),但两方面评价结果护士均较患者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医生评价的感觉痛高于反应痛,两方面的评估均低于患者自评,但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较护士评价结果更准确.结论 建议常规建立患者疼痛评价表,指导患者如何记录疼痛强度,加强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及对患者疼痛状况的及时沟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和病人卧床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23例行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在指压股动脉穿刺部位10min~15min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再以1kg砂袋压迫伤口,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6h、3h和2h,之后去除砂袋、拆除弹力绷带,病人即可下地活动。[结果]C组病人腰背部疼痛、术侧肢体麻木不适感较A组明显减少(P〈0.001),下床排尿的舒适度较A组、B组增加(P〈0.001),而3组间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h即可达到止血目的,之后下地活动可明显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护理的异同。[方法 ]前瞻性对比分析我院2 0 0 3年 10月— 2 0 0 4年 9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及同期行开腹肝切除的病例各 2 0例 ,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 [结果 ]腹腔镜组病人的手术时间略长 ,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多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腹腔镜组病人下地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腹组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 .0 1) ;腹腔镜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开腹组 (P <0 .0 5 ) ;两组病人引流量及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了解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护理的异同点 ,对提高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质量 ,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小剂量芬太尼在全麻复合高胸位硬膜外阻滞中的麻醉作用。方法40例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GE组)和对照组(GA组),GE组为全麻复合高胸位硬膜外阻滞,单纯全麻组为GA组,记录术中麻醉药用量,术毕苏醒时间和血压(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2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毕拔管时间和异丙酚用量GE组显著小于GA组(P<0.05),血压、心率GE组均低于GA组,2组IL-6术后均比术前升高,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BIS值均在手术应在的常规范围内,但拔管时GE组略高于GA组。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在全麻复全高胸位硬膜下阻滞下胸科手术中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麻醉恢复的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该院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n=42)和瑞芬太尼组(n=42)。两组患者应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基础的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生命体征、应激反应、T细胞亚群分布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的清醒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麻醉结束、麻醉诱导后和麻醉前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瑞芬太尼组麻醉结束、麻醉诱导后和麻醉前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在麻醉后、麻醉结束、麻醉结束24 h和麻醉结束72 h 4个时间点,血葡萄糖(GLU)、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CD3^+、CD4^+和CD8^+及CD4+/CD8^+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为基础的麻醉具有麻醉过程平稳、应激反应小、抑制细胞免疫轻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配合应用于胃镜检查时对循环、呼吸功能及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丙泊酚;B组合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C组合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麻黄碱。观察患者药物用量、苏醒时睁眼、对答和自行离去时间、循环呼吸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B、C组丙泊酚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呼之睁眼及自如对答时间比A组缩短(P〈0.05),而C组患者自行离开时间要短于A、B两组(P〈0.05);A、B两组患者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MAP均较检查前明显降低、HR减慢(P〈0.05),而C组患者检查前、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MAP和HR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RR均减慢,SpO2降低(P〈0.05);B、C组的注射部位疼痛及检查时肢体活动发生率比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伍用于丙泊酚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注射部位疼痛及检查时肢体活动发生率,但并不减轻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伍用则既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循环功能亦较稳定,但不能减轻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外科术后吗啡与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吗啡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 (PCIA)用于心外科术后疼痛康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7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和芬太尼组 ,术后在ICU病房用PCIA进行疼痛康复 ,观察镇痛起效时间、效果及满意率 ,以及 2 4h、48h和 72h生命体征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满意率无显著性差异 ,生命体征均平稳 ,但芬太尼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吗啡组 (P <0 .0 5 ) ,患者的恶心、呕吐次数明显少于吗啡组 (P <0 .0 5 )。结论吗啡和芬太尼PCIA均能安全地用于心外科术后患者急性疼痛的康复治疗 ,但芬太尼PCIA明显比吗啡PCIA起效快 ,恶心、呕吐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无保护会阴接产法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临床应用效果的探讨,评估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来本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保护式会阴接产,观察组采取无保护会阴接产法,比较两组会阴损伤情况、各产程所需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24 h会阴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会阴切开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会阴完整率、会阴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在第一、二、三产程所花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产后24 h后会阴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保护会阴接产法可降低产妇会阴切开率,且产后出血及疼痛率也显著降低,该方法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预行机械通气(MV)超过48 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型气管导管,共进行63例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气囊上滞留物定期引流冲洗组为A组(31例次),非冲洗组为B组(32例次).A组每6 h冲洗1次,B组于机械通气后48 h、4,7,14 d取标本时冲洗.分别于机械通气后48 h、7,14 d采用双套管保护性毛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步行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学检测,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1周内,A组VAP的发生率为6.1%,与B组31.3%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2组VAP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P的发生时间较B组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在发生VAP的22例次患者中,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菌株分市一致的患者有13例次,占61.1%,主要优势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结论 (1)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和冲洗可以使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降低,还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使VAP的发生时间延迟.(2)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移行是VAP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骆志忠 《临床医学》2012,32(6):24-25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降低肝癌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七氟醚麻醉组(A组)和异氟醚组(B组),每组各4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A组麻醉维持用2%~3%七氟醚吸入麻醉,B组给予1.0%~1.5%异氟醚吸入。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变化、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恶心呕吐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检测中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平稳,优于B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检测上A组短于B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检查上A组呕吐情况较少,优于B组(P〈0.05),术后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维持全静脉麻醉用于肝癌手术中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术后苏醒较快,术后恶心呕吐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