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课程。为了培养能力型医学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必须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对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方法、内容和实验考核及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需要课前充分准备教学内容,授课方法灵活、多样。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才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课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加强实验教学 深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是新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根本任务,实验课程的设置则是达到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检验专业作为一门强实践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孕育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如生化检验、血液检验、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检验基础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临床基础检验学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针对目前检验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较大以及实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等不足[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导入式的自主设计性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病例导入式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临床生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既是一仃理论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实践性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与解决实际工作中一些较难技术问题的能力。而搞好实验课教学可大大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根据实验教学的长期实践,我们总结并提出了实验教学应遵循的五个程序。  相似文献   

6.
医学高专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验课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笔者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新制定的中专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中,五门专业技术课的总学时为723(其中临床检验244,微生物检验180,免疫检验76,生化检验147,寄生虫检验76),理论教学354学时,实验教学369学时。由此可见,在医学检验的专业课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围绕如何上好实验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大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一系列的改革,现结合中专特点与我校实际情况,将我们的作法与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它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性,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对目前国内《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与完善骨髓细胞形态学电子图片库和骨髓标本库;收集与应用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构建《临床血液学检验》数字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引入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搭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等。通过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骨髓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技能,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在生化检验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生化检验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其特点是实践性特别强。学生要学好微生物检验这门课,除了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需要熟练各种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1]。微生物检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其思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微生物检验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