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报道称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病的主要形态学基础,但国内极少有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血管结构异常的报道。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3-08/2004-05在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及2004-10/2005-05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或呕吐症状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7例。方法:对两年来收治的5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血管造影法,以预灌装针筒形式供应的Optiray(安射力)非离子型造影剂行主动脉弓造影。数字减影机从多角度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范围包括颈总动脉起始至颈内动脉虹吸弯,由2位神经科医生分别进行测量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主动脉弓、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比例。结果:参加实验57例患者,1例患者因左椎动脉不能进入而放弃。1例在行主动脉弓造影时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手术中止。进入结果分析55例。经检查发现共有71%(39/55)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占11%(6/55);后循环病变占60%(33/55),其中合并有前循环异常的复合病变9例(16%),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4例(24/55,44%),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16例(16/55,29%)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主要病因,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金标准应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类型、好发部位,探讨其对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患者86例,全部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9例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39例,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0例,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37例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②不同血管受累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受累21例,锁骨下动脉6例,椎动脉31例,基底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4例。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形态异常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的复合病变发生率最高,单纯颈内动脉狭窄也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椎-基底动脉,对平均血流速度(Vm)减慢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引起椎-基底动脉Vm减慢的真正原因。方法对156例椎-基底动脉Vm减慢(至少一侧椎动脉Vm低于25cm/s或基底动脉Vm低于30cm/s)患者与椎-基底动脉血管CT(CTA)或血管造影(DSA)对照分析。结果156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正常者,18.6%;双椎动脉发育不对称者,17.3%;一侧椎动脉狭窄者,16.0%;双侧椎动脉狭窄者,19.2%;一侧椎动脉闭塞者,14.8%;一侧狭窄一侧闭塞者,9.0%;基底动脉狭窄者,5.1%。结论TCD在检测椎-基底动脉狭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的血管结构异常类型、好发部位,探讨其对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患86例,全部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6例患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9例患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39例,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0例,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37例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②不同血管受累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受累21例,锁骨下动脉6例,椎动脉31例,基底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4例。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形态异常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的复合病变发生率最高,单纯颈内动脉狭窄也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5.
头晕或眩晕患者TCD检测血管狭窄率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头晕、眩晕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年龄的关系。方法:通过TCD检测2159例以头晕、眩晕症状就诊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率。结果:头晕患者血管狭窄率为13.42%,眩晕患者血管狭窄率为17.3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眩晕组椎-基底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头晕组(p<0.000),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减低率分别为9.16%、6.85%,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中107例颅外血管狭窄,208例颅内血管狭窄。前循环血管狭窄173例、28例后循环狭窄。诊断为Moyamoya病患者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33例。高血压患者颅内血管狭窄较常见。而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系统及颅外各血管受累多见。年龄因素对颅内外各血管的狭窄及血汉速度减低均有相关性。结论:我们认为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头晕患者。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减低率以后循环为主。血管狭窄以前循环及颅内血管更常见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血管结构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瑜  江卫  周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78-180,i0002
背景: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报道称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病的主要形态学基础。但国内极少有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血管结构异常的报道。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3—08/2004—05在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及2004—10/2005—05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或呕吐症状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7例。方法:对两年来收治的5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血管造影法,以预灌装针筒形式供应的Optiray(安射力)非离子型造影剂行主动脉弓造影。数字减影机从多角度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范围包括颈总动脉起始至颈内动脉虹吸弯,由2位神经科医生分别进行测量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主动脉弓、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比例。结果:参加实验57例患者。1例患者因左椎动脉不能进入而放弃。1例在行主动脉弓造影时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手术中止。进入结果分析55例。经检查发现共有71%(39/55)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占11%(6/55);后循环病变占60%(33/55),其中合并有前循环异常的复合病变9例(16%),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4例(24/55,44%),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16例(16/55,29%)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主要病因,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金标准应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陈斌娟  孟璇  聂芳  童明辉 《临床医学》2010,30(4):1-3,F0003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探讨脑血管狭窄及血管反应性与眩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无其他神经体征的头晕或眩晕患者156例,先选48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于平静呼吸下探查脑血管颅外段及颅内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程度及屏气(15 s)颈内动脉平均速度(MFV),计算血管运动反应性(VMR)。比较各组间脑血管狭窄、血管运动反应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差异,对VMR与年龄、血压、空腹血糖、IMT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脑血管狭窄眩晕组明显高于头晕组(P0.05),单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眩晕组高于头晕组(P0.05),头晕组、眩晕组VM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03),头晕组、眩晕组颈部血管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9,P=0.004);眩晕组VMR与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眩晕患者脑血管狭窄率高于头晕患者,且以椎-基底动脉系统为主,头晕及眩晕患者血管运动反应性降低,血管运动反应性与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及IMT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孙晓立  陈强  宋铁鹰  苏现辉  张伟 《临床荟萃》2007,22(23):1727-1728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主要引起中枢和周围两组临床症状,其周围症状主要为患侧脉搏弱、患侧上肢麻木和酸胀感;其中枢症状主要是头晕。头晕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除椎-基底动脉本身的病因外,由于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使椎动脉血流发生部分或完全反向血流,形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视物模糊、复视、晕厥等表现,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我们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的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与锁骨下动脉狭窄和椎-基…  相似文献   

9.
头晕或眩晕患者超声检测椎动脉异常变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晕、眩晕是一种神经科的常见临床症状,可见于周围前庭病变,全身系统疾病以及中枢性疾病包括椎-基底动脉疾病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不但能显示颅外段椎动脉的走行,还能提供其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椎动脉异常变化与头晕、眩晕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对后循环缺血患者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临床诊断后循环缺血(PCI)患者分别行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CE-TCC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别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显示的符合程度,计算TCCS与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TCCS与CE-TCCS间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的差异。结果 39例患者共117支椎-基底动脉(78支椎动脉和39支基底动脉),以DSA为金标准,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与DSA的吻合系数Kappa=0.515,P<0.01;CE-TCCS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与DSA的吻合系数Kappa=0.788,P<0.01。TCCS诊断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66.7%(32/48),特异度为84.1%(58/69),阳性预测值为74.4%(32/43),阴性预测值为78.4%(58/74);CE-TCCS诊断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7.5%(42/48),特异度为91.3%(63/69),阳性预测值为87.5%(42/48),阴性预测值为91.3%(63/69)。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时,CE-TCCS测量的收缩期峰值流速高于TCCS的测量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1,P<0.01);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时,CE-TCCS测量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亦高于TCCS的测量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0,P<0.05)。结论与TCCS比较,CE-TCCS在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方面与DSA结果显示出更好的一致性。CE-TCCS检查有助于提高PCI患者颅内椎-基底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脑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对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狭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98例患者中,7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外段者20例(28.5%),颅内段者32例(45.7%),颅内、颅外均受累者18例(25.7%),...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对伴发眩晕的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头颈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其血管异常病因,掌握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38例伴发眩晕的PCI患者入院后给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DSA,分析患者血管异常与PCI的因果关系。结果 138例患者,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者8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49例,综合所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者86例,考虑与PCI病因有关,有12例患者明确有心脏病心房颤动,考虑与后循环脑梗死病因有关,其余40例患者病因不明确。结论伴发眩晕的PCI患者的血管异常病因为: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变异;②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后循环出现低灌注状态或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侧支循环情况。方法选择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120例TIA患者,观察分析其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狭窄程度、狭窄分布特征以及侧支代偿情况。结果造影正常者37例(30.8%),存在脑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83例(69.2%)。在83例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中,前循环受累47例,占56.6%;后循环受累36例,占43.4%。轻中度狭窄的侧支循环发生率(71.4%)和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侧支循环发生率(4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的代偿主要通过Willis环途径。结论脑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原因之一,侧支循环最常见的途径是Willis环途径,血管狭窄越严重则越可能建立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的外周动脉血管及心脏病变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检查外周血管及心脏。结果5例患中,2例头臂动脉型,其中1例合并心脏病变;1例腹主动脉型;1例股总动脉型;1例。肾动脉型。超声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增厚不均匀,管壁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1例左房、左室扩大伴左心功能减低(EF42%)。结论大动脉炎累及最多的血管为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其次为腹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同时可累及心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社区门诊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3年01月社区门诊首发眩晕患者80例并随访观察12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病因构成比依次为:47.5%(38/80)为周围性眩晕,其中84.2%(32/38)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5%(4/38)为梅尼埃病(MD);20.0%(16/80)为前庭中枢性;28.8%(23/80)为系统性疾病性头晕;2.5%(2/80)为精神障碍性;1.3%(1/80)为其他原因性头晕。BPPV中女性占90.6%(29/32)。结论:社区门诊眩晕的最常见类型是周围性眩晕,而BPPV是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且以女性多见;大多数以眩晕为主要特点的疾病都具有特征性的症状,这对提示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血管狭窄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确诊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128例中共检查血管1112条,TCD发现狭窄血管183条,其中135条与DSA诊断一致,但在TCD检查正常的血管中DSA发现血管狭窄29条,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82.3%,特异性94.9%,阳性预测值73.7%,阴性预测值96.8%,其中对大脑中动脉的价值最大,其后依次为椎动脉、大脑前后动脉。结论:TCD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对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诊断须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汉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狭窄相关因素及分布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选择维吾尔族脑梗死患者36例(维吾尔族组)及汉族脑梗死患者92例(汉族组),经DSA证实有血管狭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前循环血管病变率显著降低,后循环及前-后循环联合病变率升高(P0.05)。2组均以颅内血管病变多见,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率明显降低,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率及颅内-外联合病变率升高(均P0.05)。与维吾尔族组相比,汉族组颅外血管轻、中度狭窄的比率较低,重度狭窄、闭塞率较高(P0.05)。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椎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血管病变率升高,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率降低(P0.05)。与维吾尔族组比较,汉族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体质指数≥25 kg/m2、高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吸烟、饮酒比例升高(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不同,脑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布有民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与卒中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时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TCD检查115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发现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0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12例,椎动脉起始部闭塞5例。检查这37例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发病3个月(随访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随访时mRS评分。结果:有侧支循环者出院时NIHSS评分、随访时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无侧支循环者低(P<0.05)。结论:对于颅内或颈部主干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TCD评估侧支循环建立能评估预后,有侧支循环者预后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