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随着专业的发展和多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并成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血栓疾病为全球总死亡率的第一位常见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其预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制定调查表,对我院2019年1月25日的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我院骨科住院患者下肢DVT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对下肢DVT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包凌燕  李巧平  李璟   《护理与康复》2021,20(11):52-54
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脊柱骨折住院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组,分析相关资料,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具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的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P<0.05);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及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是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诊的86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普勒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6.5%;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至筋脉累及、胫前与胫后静脉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96.9%、90.0%、100.0%、1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等均显著高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P<0.05)。结论:患者脑血管病史、静脉血栓史及发热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制动、长期卧床、肢体瘫痪,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再加上血管刺激药物和下肢中心静脉置管等的使用,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DVT是产生肺栓塞的最主要原因,多达90%的肺栓塞来源于下肢DVT[1]。研究显示,可以通过预防来降低DVT发生率、致死率[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血液指标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7例,入院3日内对这7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将其分为DVT组(18例)和非DVT组(59例)。收集2组患者入院第2日清晨的血常规、生化、凝血象、D-二聚体检查结果,并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上述检查结果中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空腹血糖、电解质、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DVT组的白蛋白、尿酸和钙的水平分别为(33.35±3.99)g/L、(198.98±65.69)umol/L和(2.18±0.15)mmol/L,均显著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空腹血糖和D-二聚体水平则均显著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尿酸、钙和白蛋白水平的降低,以及空腹血糖和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与脑出血患者DVT的发生有关,即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保持正常的血尿酸、钙、白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积极降低D-二聚体,才可更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发病1周内即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9例,根据下肢静脉彩超的表现,将其分为伴DVT组(9例)和不伴DVT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否合并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有无肿瘤病史、既往有无吸烟史、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有无气压治疗、是否早期康复干预、是否预防性抗凝治疗、有无静脉置管史、有无手术、有无输血史、下肢肌力、发病至转入康复科时间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6.87;95% CI 1.09~43.22)和未进行气压治疗(OR 12.47;95% CI 1.09~142.36)与早期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有关(P<0.05)。 结论女性和未进行气压治疗是早期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可能影响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出护理对策.结果 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0.35%,发生部位以左下肢最高.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相关的因素有5个,分别是高龄、糖尿病、应用甘露醇、股静脉置管、患侧肢体瘫痪.根据这5个影响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体征,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加强高龄、长期卧床、存在高凝状态的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并及早给予肢体的功能训练,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慧  裔欣  宋国敏 《天津护理》2022,30(1):41-45
目的:分析探讨上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3例上肢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n=82)和非血栓组(n=751),对上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33例上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9.84%.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0例COPD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是否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对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恶性肿瘤病史、静脉曲张、巴氏量表评分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4.4%.多因素分析显示,COPD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恶性肿瘤(OR值为16.69,P<0.001)和生活依赖(OR值为17.34,P<0.001)密切相关.结论恶性肿瘤和生活依赖是COPD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76-2478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成功进行胸外科手术的1254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48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他的病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运用Logistic分析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54例患者中有48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骨折及骨科相关性疾病、脑血管病致卧床、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内留置管道,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静脉内留置管道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高危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13.
将186例开颅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实验组91例.对照组未进行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和护理,实验组早期进行预防和护理.结果两组术后14 d、30 d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高龄、有多种合并症、手术前后脱水治疗、偏瘫、卧床时间长、留置下肢深静脉导管等是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预防性治疗和护理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住院经多普勒血管超声确诊深静脉血栓患者215例,分析患者年龄构成、原发疾病及发生血栓部位,总结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好发部位。对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给予特定护理措施,预防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结果:老年、骨折及严重创伤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及肿瘤患者其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左侧较右侧好发深静脉血栓。结论:老年、多发伤、严重创伤、糖尿病、高血压、肿瘤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行障碍 ,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 。通过对 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孕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 ,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1993~ 2 0 0 0年共收集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 11例。年龄 2 3~ 38岁 ,发病时间为妊娠 2 8~ 36周及产后 4~ 30天 ,发生于妊娠期 2例 ,产褥期9例 ,其他情况 (表 1)。表 1  11例患者一般情况及产科特征病例年龄 (岁 )产次并发症分娩周数分娩方式血栓发现时间发生部位12 81妊高征胎死…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本院自2001年1月~2003年7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DVT是妇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1];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常发生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可影响下肢功能。以剖  相似文献   

19.
外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及SICU大手术后住院患者232例,根据患者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28~85 岁,(48.42±11.21)岁;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形成)167例,男86例,女81例,年龄25~63 岁,(37.41±12.18)岁.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致病因素、相关病史以及生活习性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肿瘤、长期卧床、感染、吸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相关(P<0.05),性别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 年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肿瘤、长期卧床、感染、吸烟都是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在临床治疗中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效防治措施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2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下肢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女性、合并基础病、手术、术后脱水治疗,术后偏瘫及长期卧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下肢长期深静脉置管等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经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扩容和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临床治愈21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存在并发下肢DVT的诸多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