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阈可分为压痛阈、温度痛阈、电痛阈、激光痛阈、化学痛阈和缺血痛阈等,不同测量方法各有利弊。痛阈测定是疼痛研究的常用方法,对痛阈准确、客观的测量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定和预后的判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目前常用的痛阈测定方法大都是以患者自诉出现疼痛时测得的数值作为痛阈,因此痛阈的测量实际上只是一种半客观的测量指标。痛阈的测量受受试者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参考动物实验中动物痛阈的客观性测量,可以在人体上用人体自身无法控制的特定反射作为痛阈测量的指标,或者可以将受试者痛阈测量结果结合人体的一些化验指标综合评价,使痛阈的测量更加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对袖带加压疼痛敏感性的性别差异,并分析与此差异有关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方法:选择60名健康成年被试者(男女各30名),测量其袖带加压疼痛痛阈,以痛阈水平的压力强度持续左上臂加压5分钟,期间用口头评分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估疼痛强度。刺激前用"状态及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评估心理焦虑水平,并测量静息态血压。结果:男性痛阈高于女性(t=-4.18,P<0.001)。男性静息态血压高于女性(收缩压:t=-6.71,P<0.001;舒张压:t=-2.89,P<0.01)。女性状态焦虑水平高于男性(t=2.30,P<0.05)。所有被试者静息态血压与痛阈呈正相关(收缩压与痛阈:r=0.52,P<0.001;舒张压与痛阈:r=0.30,P<0.05)。状态焦虑水平与痛阈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女性对袖带加压疼痛的敏感性高于男性,静息态血压与状态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部分地解释了对疼痛刺激敏感性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压痛阈测量在深部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0例各种疼痛患者进行痛阈测量,结果患处痛阈均值为0.56±0.32mA,健侧为0.60±0.44mA;对75例进行皮温测量的结果是患处皮温均值为33.53±1.15℃,健侧为33.62±1.28℃,两项的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对88例进行压痛阈测量,发现患处的压痛阈值全部低于健侧,患地压痛阈均值为1.58±0.75kg/cm2,健侧为2.91±0.99kg/cm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当疼痛减轻后所有患处的压痛阈值均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压痛阈测量比皮温和痛阈测量能更好地反映深部痛的状况及疼痛的轻重变化,是当前对深部病疗效评价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可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慢性疼痛病人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和慢性疼痛病人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特点,以便选用适宜的电针参数进行镇痛治疗。方法:测定正常人、急性疼痛病人和慢性疼痛病人三组人群的感觉阈和痛阈,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急性疼痛病人的感觉阈和痛阈均低于正常人(均P<0. 01),明显低于慢性疼痛病人(均P<0. 01)。结论:急、慢性疼痛病人有不同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基础,急性疼痛病人相对较低,慢性疼痛病人相对较高。电针镇痛治疗时,电针强度的运用应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5.
<正> 文献报告振动刺激(VS)可改变痛阈、减轻各种原因的疼痛,但VS 对慢性疼痛患者的实验性痛阈的影响,以及一般主观性疼痛、实验性痛阈与外周血流之间的关系尚无研究.为此作者用电刺激法(作为测定实验性痛阈的方法)对16例健康人(男9例、女7例,年龄27~62岁)和18例慢性右侧肱骨外上髁痛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4~63岁)分别测定了三种频率(20Hz、100Hz 和200Hz)的VS 前、VS 期间及VS 后两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皮肤的实验性痛阈,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图表评分法  相似文献   

6.
完全弗氏佐剂致痛大鼠脊髓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CFA)致痛大鼠脊髓中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取8只大鼠足底注射CFA 100μL建立疼痛模型,观察大鼠致痛后10 d内热痛阈及触诱发痛阈的变化.另取20只大鼠经足底注射CFA 100 μL建立疼痛模型后观察大鼠脊髓内谷氨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FA致痛后大鼠痛阈均显著低于致痛前(P<0.01),其中以致痛后3 d内痛阈降低最为显著,以后痛阈逐渐升高,10 d后痛阈恢复至基础值的70%左右.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在正常未致痛时,大鼠脊髓中均有两种谷氨酸转运蛋白GLT-1及EAAC1的阳性表达.致痛1、3 d后,脊髓中GLT-1及EAAC1表达明显升高.致痛后7、10 d表达逐渐降低,接近致痛前的表达水平.结论:足底注射CFA后可致大鼠痛阈显著降低,脊髓中谷氨酸转运蛋白也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谷氨酸转运蛋白可能参与了大鼠炎性疼痛脊髓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Y.  H.  Chiu  史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1):17-17
对于痛的感受因人和环境而异,痛阈也就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痛阈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观察纤维肌痛的患者可发现,对于疼痛的感受程度与睡眠和心理因素有很大程度的联系。那么,睡眠状况和心理状态与痛阈究竟有无相关性呢?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Y.H.Chiu等人通过大样本群体研究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把424个被试者按照疼痛程度和情绪状态分组。被试者需要完成一份涉及近期的疼痛程度、情绪状态及睡眠状况问卷。完成第一阶段实验且符合筛选条件的被试者按照躯体疼痛程度和情绪状态分组并进行痛阈的测定。用顺序回归分析睡眠状况及情绪状态与痛阈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手持式压力测痛仪的信度及效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手持式压力测痛仪在压痛阈测量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名施测者分别使用手持式压力测痛仪对37名健康正常受测者全身共12个部位进行压痛阈测量。第二阶段:1名施测者使用手持式压力测痛仪对10名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进行压痛阈测量,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分别计算组内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以评估信度和效度。 结果重测信度及施测者间信度均较高(ICC&rt;0.95),重测信度优于施测者间信度;根据同一施测者3次重复测量结果的均值所计算的施测者间信度高于单次测量的施测者间信度;肌筋膜痛患者激痛点与正常对照点的压痛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激痛点压痛阈值与VA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 结论手持式压力测痛仪测量正常健康人压痛阈时具有较高信度,其可作为量化评价激痛点疼痛敏感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性别对健康成人内脏和体表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性别对健康成人内脏和体表痛阈的影响。方法 :男女两组 (n =30 )健康人群 ,通过直肠充气扩张评价内脏痛阈 ,电刺激评价体表痛阈 ,并进行精神心理评分。结果 :直肠充气扩张时 ,男、女两组的第一感觉阈值分别为 137± 5 6 .3ml和 90± 2 1.1ml,排便阈值分别为 186± 6 3.9ml和116± 2 8.5ml,疼痛阈值分别为 2 4 9± 86 .4ml和 16 0± 4 7.1ml,女性显著低于男性 (P <0 .0 5 )。体表痛阈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 ,但不同电流刺激时视觉模拟评分 (VAS)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之间的精神心理评分无差异。结论 :女性的内脏感觉阈和痛阈明显低于男性 ,体表对疼痛的敏感性高于男性。这种差别不能用精神心理因素来解释 ,而是可能与内在的神经感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0.01 cm2探头机械性测痛仪进行痛阈测量,与真实的静脉穿刺痛性质及VAS评分进行比较,验证其可用于量化刺痛阈值(Quantizing pricking pain threshold,QPT)的测量。方法:招募1064名健康学生,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选取1041名受试者,选择右腕关节处尺骨桡骨中点作为测痛点,采用0.01 cm2探头测痛仪进行痛阈测量,评价其疼痛性质。所有受试者在右肘静脉处进行静脉穿刺,并对其进行VAS评分。然后比对两种刺激性质的一致性,并将痛阈值与VAS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痛阈值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1030名(98.9%)受试者反映0.01cm2探头痛阈(以下内容以QPT表示)测量产生的痛感与真实的针刺痛性质一致。QPT越大,受试者VAS评分越低,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01)。95%正常参考值范围:女性7.56~54.06 kg/cm2,男性11.61~63.23 kg/cm2。结论:0.01 cm2探头机械性痛阈测量可以准确地、快捷地定量测试针刺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