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致家族性疾病.起病大多在青少年期[1],病变主要累及肝脏和以豆状核等基底节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2].临床主要表现以肢体震颤、肌强直、构音不清、精神障碍、肝硬化为特征[3].本病所致精神障碍症状复杂多样,易误诊,病情发展缓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院2005年曾收治1例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陆惠  朱学勤 《现代护理》2006,12(19):1821-1821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致家族性疾病。起病大多在青少年期[1],病变主要累及肝脏和以豆状核等基底节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2]。临床主要表现以肢体震颤、肌强直、构音不清、精神障碍、肝硬化为特征[3]。本病所致精神障碍症状复杂多样,易误诊,病情发展缓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院2005年曾收治1例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稳定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22岁,因猜疑,胡言乱语,睡眠差,情绪易激惹,有冲动行为且有明显进食困难,生活需他人协助料理而收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驱铜治疗及护理干预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情况,分为疗前组、短期治疗组及长期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各组间临床症状评分有无差异.结果 短期治疗组症状评分与疗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长期治疗组症状评分与疗前组比较明显减低(P<0.01).结论 在常规驱铜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4.
肝豆状核变性(以下简称HL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基因突变所致铜代谢障碍导致的疾病。由于铜可在肝、脑、肾、眼等不同脏器蓄积,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极易误诊。现将我们诊治以特殊表现为首发症状的HLD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由基因突变引起铜代谢障碍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因英国学者Kinnear Wilson于1912年首次对其系统描述而又名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目前少数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因铜代谢障碍导致铜在多脏器沉积是WD临床表现的基础。铜主要沉积在脑、肝、肾、角膜等部位[2],临床表现以锥体外系及肝损害症状为主,但不限于此。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12例肝豆状核变性的护理经验,包括:饮食治疗,驱铜药物治疗观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该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肝豆状核变性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氏病 (HLD) ,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 ,其发病率为 0 5 10万~ 3/ 10万[1] 。其特点是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而早期予有效的驱铜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并可获得近似常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我院 1994年 6月~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13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3例中男 4例 ,女 9例 ,年龄 11~ 4 3岁 ,平均年龄 19 3岁。首发症状 :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 5例 ;以肝功能损害首发 7例 ;以急性溶血性贫血首发 1…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儿的诊治体会如下. 1病历简介 1.1一般资料:患儿男性,6岁5个月,因颜面苍黄伴全身水肿、少言、烦躁3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黄,伴双下肢水肿、症状时轻时重,无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遗病,由血浆中铜蓝蛋白水平降低所致。锥体外系症状,肝损害(硬化)和角膜色素环为本病的三大主要症状和体征。本病具有不断进展的病程,大都预后不良。绝大多数患者为缓慢起病:少数为亚急性,病程进展较快;后者多见于儿童或少年患者,首发症状以锥体外系症状较常见,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23例患者进行K-F环和血清铜氧化酶活力检查。结果:23例K-F环阳性,4例血清铜氧化酶活力下降,22例误诊。结论:对有精神障碍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以减少误诊,并应配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脏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文慧  王克芳 《护理研究》2006,20(4):289-291
分析心脏病人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提出对心脏病人应进行术前相应的认知和情感评估,以减少心脏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超声征像探讨超声诊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伴发脂肪肝、肝硬化、胆结石等躯体疾病患者发病率与饮酒年限、饮酒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腹部超声表现与饮酒年限、饮酒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脂肪肝、肝硬化、胆结石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发病率与饮酒年限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超声能及时发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伴发的躯体疾病,对指导临床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心理干预对老年男性外科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男性外科手术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障碍药物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愈率、焦虑(SAS)、抑郁(SDS)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为94.64%(28/34),对照组为58.82%(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心理干预对老年男性外科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尿毒症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分类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尿毒症合并精神障碍52例,患者精神障碍分为:反应性意识模糊8例、反应性兴奋状态11例、反应性木僵状态6例、反应性抑郁症27例。对于不同类型精神障碍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52例患者中44例经过加强治疗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后,恢复正常,预后良好,没有复发;其余8例患者,因为拒绝治疗方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后死亡或病重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消防员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例消防员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3周后各种精神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消防员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住院全程。于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随访1 a 统计复吸率及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随访1 a 末,研究组复吸率为14.7%、再住院率为8.8%,对照组分别为32.4%、20.59%,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复吸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50a来我国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变化状况。方法对近50a在我院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层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980年以前该病较少见,近20a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年龄趋向年青化、老年化;长期天天饮白酒500ml以上65.37%在5a内、88.15%在10a内即可出现酒依赖和精神障碍,37.93%伴发酒精肝、脂肪肝;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以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幻听、幻视、行为紊乱、激惹、失眠、肢体震颤等为主要症状。结论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大量增加,已经成为精神疾病主要病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综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3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护人员完成其相关治疗与综合康复护理,记录其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智力变化情况。结果23例患者经相应药物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其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及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护入院前,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可以使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1例住院精神病患被探视后发生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认为不适宜的探视可加重病情或致疾病反复,甚至发生意外事件。做好对探视的宣教,及时对患采取适时的护理,是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癫痫及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2例癫痫及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癫痫及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良好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