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骨修复及骨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的愈合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因子来调节完成的,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已经被证实在骨代谢中发挥合成作用。有人发现在骨折局部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神经纤维明显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表达于骨组织的一种重要的感觉神经肽,虽然最初发现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但是大量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成骨细胞定向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以增加骨密度,刺激松质骨形成。尤其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在大鼠成骨细胞上的发现,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具有直接调节骨生长的作用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也被证明是一种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神经肽,有文献报道,骨折时它可以诱发损伤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虽然已经认识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骨修复及骨重建中的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了。  相似文献   

2.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是含有116个氨基酸的蛋白,60-91位氨基酸序列与降钙素前体相同,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菌内毒素是其诱导的主要刺激剂,在细菌内毒素及各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其水平可异常升高,国外已将PCT作为监测重症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PCT作为一项新的炎症指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期研究发现依据血浆PET水平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具有敏感、特异的特点,同时其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程、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现将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临床检测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二磷酸盐类药物在骨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吸收抑制剂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常用的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类药物,降钙素类药物以及二磷酸盐类药物。二磷酸盐类药物最早合成于1887年,历史上曾经作为清洁剂的代用品。化学家们后来发现此类化合物与骨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随后的研究中又发现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由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介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血管系统、心肌系统、心血管疾病及运动的关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关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相关的文章.检索词:“CGRP、cardiovascular、sports”.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关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文章,检索词包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心血管系统、运动”,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相关的文章。纳入标准:有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血管分布、代谢、疾病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46篇关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13篇,纳入33篇。其中关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分布与代谢7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心血管效应10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9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运动的关系7篇。 资料综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一种生物活性肽,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一类重要的神经递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血管神经纤维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心血管系统效应包括:心脏的正性变时变力作用,血液动力学作者,舒血管效应,心肌细胞和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可参与防治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治疗休克。运动可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泌增加。 结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也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重要肽能神经递质。是体内已知最强的扩血管物质,有强大的舒张冠状动脉作用,并参与高血压及休克形成机制。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运动可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危急值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为泌尿系严重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该院泌尿外科所有降钙素原危急值报告结果,分析其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结果所查552例降钙素原中,共报告23例降钙素原危急值,其中与泌尿系结石相关共19例,占82.61%,与输尿管软镜手术相关12例,占52.17%。结论降钙素原是泌尿系严重感染较为敏感及准确的一项检验指标,其危急值的出现对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警示作用,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力衰竭胡正清(综述)余枢米世簪(审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是Resenfeld等〔1〕在1983年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发现的具有复杂生物功能的活性多肽。它与降钙素(C...  相似文献   

7.
肺部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临床以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肺炎最多见。正常人体内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很少[1],生理状态下,其主要由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产生,病理状态下,血清降钙素原来源于各器官及组织[2],血清降钙素原在机体感染后4小时即可检测到,有研究表明血清降钙素原对细菌及非细菌性感染具有诊断性区分的作用[3],即感染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会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相关的基因和生物标记物研究较多,但并不能用单个基因和生物标记物来解释脓毒症的发病过程。随着基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基因家族与单个基因相比能更好解释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降钙素基因家族与脓毒症的发生关系密切,脓毒症发生时该基因产物浓度明显升高,且该基因的部分产物[如降钙素原、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renomedullin,proADM)]已用于脓毒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1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与间歇期的EF-1与CGRP的数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结果发现偏头痛者血浆内皮素高于对照组,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低于对照组;发作期与间歇期比较,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检测结果提示偏头痛患者血管内系统存在异常,对偏头痛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降钙素对破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钙素对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调节上,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降钙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6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药理实验室完成。应用1d SD大鼠乳鼠,采用骨髓诱导法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并接种于盖玻片和骨磨片上。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10^-12,10^-10,10^-9.10^-8 mol/L的降钙素作用于大鼠破骨细胞,0 mol/L为对照组。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证实培养的破骨细胞,并于培养48h后观察破骨细胞数目、形态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对破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结果:①破骨细胞的一般形态:破骨细胞较其他细胞大,形态不规则者,呈油前蛋形、长条形、腊肠形或漏斗形等,细胞内可见几个至几十个核不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部分为酒红色,颗粒状。②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不同浓度降钙素培养液作用48h后,对盖玻片上的阳性细胞计数发现,破骨细胞数目随着降钙索浓度增加而减少(P〈0.05),并且降钙素对破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③破骨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的降钙索均有增加破骨细胞凋亡率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效应,10^-10 mol/L以上浓度的降钙素明显促进破骨细胞的凋亡效率(P〈0.05)。 结论: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促进破骨细胞骨凋亡,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并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