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震后1~14天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时效与绩效,验证和完善汶川经验,为全球类似地震应急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整理震后14天内官方信息通报、公开文件资料、新闻发布、网站信息等数据,并检索国内外地震医学救援相关文献,系统回顾、描述性分析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时效和绩效。结果基于汶川经验,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为:①科学评估灾情与伤情,合理调度人力、资金与物资,以省内区域力量救援为主;②“四集中”治疗危重伤员,创造了震后14天集中治疗0死亡的新记录;③检验、丰富和完善汶川、玉树与彝良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经验,为全球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循证决策的一手证据。  相似文献   

2.
军队护理工作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主要为部队官兵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遇有地震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参加紧急医学救援,是国家医学救援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历次灾害医学救援中,军队护士都圆满完成了护理任务,积累了丰富的人道救援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的两次大的地震:2008  相似文献   

3.
特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来自汶川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回顾分析汶川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指挥、力量部署、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及对口支援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国家-省-市-县’4级联动的应急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元化救援力量协同机制、制定科学有序的伤病员后送体系与康复计划、健全卫生防疫的快速评估、避免过度消毒杀虫灭害、发挥对口支援这一中国特色的制度工具的重要作用等"中国特大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发展建议,旨在为全球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绩效,验证和完善汶川经验,为全球地震应急医学救援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整理“4·20”芦山地震后1月的官方信息通报、公开文件资料、新闻发布、网站信息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伤员情况等资料,同时检索“4·20”汶川地震等国内外地震医学救援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此次芦山地震和5年前的汶川地震分别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西段和中北段,两者主震区相距87km。震级虽仅相差1级,但汶川地震时的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重伤人数和迁徙人口分别是芦山地震的40、23、353、853、27、14和51倍。②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人力调度更快速,在黄金72小时内,医疗卫生人力峰值集结87.62%,远高于汶川地震时的56.06%。③物资调度更合理:准确信息指导下按需调配,物资使用率明显提高。④医疗救治更科学:“四集中”救治危重症;抢救生命与恢复功能同步;医疗救治与身心康复同步;救治与证据生产、转化同步。⑤医疗机构和服务恢复更及时:震后26天,21个受灾县96.7%的原公办县乡医疗机构(440/455家)在原址恢复诊疗业务。结论充分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实现了准确信息指导下的医学救援,准确需求指导下的物资调度,准确伤情评估下的危重症治疗和早期身心康复。因而震后1月医学救援更快速,更科学,更有效:震后20天危重症集中治疗实现零死亡,早期介入身心康复加快功能重建,促进其回归社会,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汶川经验,为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积累了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紧急救援体系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发展.方法 总结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分析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发展措施.结果 汶川大地震医学救援过程中,医疗救治与防疫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紧急救援体系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早期.医疗救援信息资源缺乏,救援力量使用不合理,指挥协同机制不顺,应急预案陈旧落后,医疗救治不规范等.结论 在新形势下应不断完善我国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学习国际先进救援理论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加强灾害侦察和信息收集能力,为医学救援指挥决策、灾后分析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准确依据;确立灾害及突发事件指挥体系,统筹安排医学救援力量,发挥整体效能;完善医学救援预案;统筹整合军地方救援力量,发挥协同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震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态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在成都某部队医院参加地震救援的军队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测试,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地震救援军队医护人员SCL-90各因子分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地震救援军队医务人员SCL-90各因子除躯体化、恐怖外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2)地震救援军队医护人员应对方式的选择与SCL-90各因子间呈选择相关性,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内外支持分与SCL-90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抗震救援中,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救援流行病卫生学评估方法,科学有序地建立地震救援卫生防疫应急模式,为灾害医学救援实施卫生防疫应急措施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与结果 在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达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第一时间内,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卫生学评估方法,收集201 3年4月20日至27日宝兴县、双石镇、清仁乡共计2000余受灾群众安置点周围环境、饮食、饮水等卫生防疫的相关资料,对水源、排泄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了灾区及卫生防控应急报告监督系统,制定了食品、饮用水卫生应急检测制度,培训当地卫生防疫人员,开展了消、杀、灭卫生防疫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结论 在灾后搜救“黄金72 h”内,通过建立早期应对灾区的流行病卫生学综合评估方法,科学有序地展开卫生防疫,实现了卫生防疫在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家庭的三方全覆盖,逐步形成了灾害医学救援卫生防疫应急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成熟的紧急医学救援培训系统,无法满足紧急医学救援的需求。为了指导设计紧急医学救援培训课程,调查参与了多次紧急医学救援的专家意见,以确定培训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各部分的教学方式。方法:参照《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初步制定紧急医学救援培训课程内容,使用Delphi法,咨询紧急医学救援方面的专家,对前期拟定的紧急医学救援培训课程内容进行重要程度评价,并给予授课方式建议。计算专家权威程度(Cr),Kendall协调系数,专家积极系数。结果:共发放调查表23份,收回有效调查表23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程度Cr=0.91。Kendall协调系数W值0.207,卡方值128.781,P0.01。并得到了各项二级条目权重及适用的教学方式。结论:专家认为特别重要的培训内容包括:灾难救援医学知识;医学救援装备的使用;职业防护;预检与分诊;现场救援技术;伤员转运。培训方式需要结合讲座、小组讨论、演示、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9.
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绩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玉树地震后1年内国家及卫生部下发的各种文件、信息通报、工作报告,以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卫生部、国家地震局、青海省政府、青海省卫生厅等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回顾性分类整理资料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基于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具有以下特点:①迅速启动一级响应;②建立和完善了军、警、地一体化工作机制;③实现准确信息指导下的精确指挥.结论 作为全球罕见的高海拔地区大规模医疗卫生救援成功先例,玉树地震医疗救援补充和丰富了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可资今后国内外灾害医学应急救援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军事护理教育训练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医学救援是军队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护理人员是医学救援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在医学救援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多样化军事任务,军队院校的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必须加以改革,以适应执行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的需要.现就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军事护理教育训练机制与内容体系以及训练方式的变革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的灾难救援能力现状,为文职护士灾难救援能力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军队文职护士灾难救援能力现状调查表,通过方便抽样对某军队2所三甲医院35名文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军队文职护士执行灾难救援任务意愿较强,在灾难护理知识掌握上,对灾难护理概念、五大急救技术(即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掌握较好,但是对三防医学救援知识、野外生存技能和伤情评估相关知识掌握欠佳。结论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的灾难救护能力亟需全面提高,在平时战备训练中尤其应加强军事医学知识和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以适应各种灾难救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文职护士野战救护技能培训模式,以提高军队卫勤保障能力。方法对文职护士开展以“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五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野战救护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及综合考核。结果91名文职护士野战救护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操作技能考核中心肺复苏和战创伤救护的平均成绩分别为(93.3±4.25)分和(84.25±4.54)分。结论对文职护士进行野战救护培训是提高卫勤保障的重要举措,是军队医院护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云南亚热带地区战时内科疾病谱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未来亚热带地区战时内科疾病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战时承担战伤救治任务的6所医疗机构4 857例内科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及对参加战伤救治的医务人员进行走访。结果野战内科疾病发生的前6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传染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病。结论野战内科疾病的防治要按不同战役阶段采取对策:战前阶段建立卫生防疫网;作战阶段做好生活保障和防病治病;休整阶段主要是卫生整顿和疾病普查。  相似文献   

15.
16.
周明芳  李巍  舒勤 《护理学报》2006,13(5):77-79
目的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需要,探索培养合格军队护理人才的模式。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及访谈法,调查选修《现代野战护理学》的学员共95人。结果被调查者对现代战争认识模糊,对新概念武器尤其是战伤救护5项技术知晓率极低;多数人因对军事护理有强烈兴趣而选修《现代野战护理学》并认为该课程急需开设或很有必要开设;排在前4位的培训需求依次为战时心理护理、战伤救护5项技术、野战外科护理、战伤休克;学生最愿意选择的培训方式是技术操作训练,其次为模拟演习、课堂讲授与临床实践;室外被认为是进行训练的最佳场所。结论为护理专业学员开设军事护理课程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训练应力求贴近实战并加强战时心理护理与战伤救护5项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以中国海上医学救援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海上医学救援的分级救治模式。 方法回顾中国海上医学救援的历史,分析现阶段海上医学救援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海上医学救援及浙江省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经验,提出中国海上医学救援分级救治模式。 结果发展中国海上医学救援分级救治,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援能力,需努力增强海上从业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现场医学救援能力,加快医院船及基地医院的建设。 结论海上医学救援是应对海上突发灾害的重要机制,通过分级救治,提高海上灾害医学救援能力,为中国海洋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